天风研究:用电量维持高增速,持续看好火电业绩环比改善
6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1-5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为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本周我们将用电量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并对未来电力供需形势进行展望。
(资料图片)
核心观点
用电量维持高增速,抗周期属性凸显
国内经济偏弱,呈慢复苏态势,但用电量仍保持较高增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电力消费作为刚需,抗周期属性较强,据《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未来三年我国电力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电力供需总体趋紧;另一方面,下游新兴产业及主体为电力消费贡献显著增量。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作为重要的新型电力消费主体,其规模化充电已带来显著的电力供给压力,按照2022年底保有量计算,全国新能源汽车每年充电电量或需209亿千瓦时。同时,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明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1亿辆,我们测算届时新能源汽车每年充电量或将达到1595亿千瓦时。
迎峰度夏将至,电力供需预计持续偏紧
迎峰度夏将至,预计今夏高温时长仍较常年偏多,电力负荷压力或将进一步提高。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且整体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相比偏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从用电量来看,每年6-9月均为用电高峰期,电力消费水平处于高位。
重申火电量价逻辑,持续看好业绩环比改善
从收入端来看,Q3煤电利用小时数普遍为全年高位,同时,原则上燃煤发电企业2023年年度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发电量的80%,月度(含月内)及以上合同签约电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发电量的90%,在2022年高煤价背景下,多地区年度交易电价实现高比例上浮。而受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偏紧影响,Q3月度交易电价及现货交易电价也有望实现上涨。从成本端来看,国内煤价自5月开始快速下滑,因此Q2火电燃料成本相比于Q1有望实现明显改善,同时考虑煤价下滑节奏及电厂煤炭库存天数,我们认为Q3火电燃料成本压力将继续降低。综合来看,23年火电量价逻辑清晰,持续看好业绩环比改善。
投资建议
国内经济偏弱形势下电力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抗周期属性,用电量维持较高增速。展望后续,迎峰度夏将至,预计今夏高温时长仍较常年偏多,电力负荷压力或将进一步提高,在煤炭价格维持低位的情况下,火电板块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从而实现业绩持续环比改善。标的方面,建议关注【浙能电力】【皖能电力】【申能股份】【京能电力】【粤电力】【宝新能源】【华能国际】【华电国际】(H股)【华润电力】(H股)【中国电力】(H股)。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用电需求不及预期,装机增长不及预期,电价下调的风险,煤价上涨风险等
正文
6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 5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1-5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为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本周我们将用电量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1. 用电量维持高增速,抗周期属性凸显
国内经济偏弱,呈慢复苏态势,2023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同比减少1.29万亿元,国内PPI同比数据由4月-3.6%降低至-4.6%,CPI同比数据由4月0.1%提升至0.2%。但用电量仍保持较高增速,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为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1-5月累计全社会用电量为35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
分产业来看,除第二产业外增速均有明显提高。2023年5月第一产业用电量为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第二产业用电量为4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第三产业用电量为1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8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
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电力消费作为刚需,抗周期属性较强。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行业,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据《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2》,未来三年我国电力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电力供需总体趋紧。
另一方面,下游新兴产业及主体为电力消费贡献显著增量。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作为重要的新型电力消费主体,其规模化充电已带来显著的电力供给压力,按照2022年底保有量计算,全国新能源汽车每年充电电量或需209亿千瓦时。同时,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明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1亿辆,我们测算届时新能源汽车每年充电量或将达到1595亿千瓦时。
2.迎峰度夏将至,电力供需预计持续偏紧
迎峰度夏将至,预计今夏高温时长仍较常年偏多,电力负荷压力或将进一步提高。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且整体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相比偏多。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从用电量来看,每年6-9月均为用电高峰期,电力消费水平处于高位。
3.重申火电量价逻辑,持续看好业绩环比改善
从收入端来看,一方面,综合上文分析,Q3煤电利用小时数普遍为全年高位;另一方面,2023年整体电价水平有望维持高比例上浮,根据两部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燃煤发电企业2023年年度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发电量的80%,月度(含月内)及以上合同签约电量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发电量的90%,在2022年高煤价背景下,多地区年度交易电价实现高比例上浮。而受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偏紧影响,Q3月度交易电价及现货交易电价也有望实现上涨。
从成本端来看,2023年6月19日秦皇岛港Q5500煤价为810元/吨,同比降低395元/吨。库存方面,终端电厂、港口库存双双高位。截至2023年6月13日,南方八省电厂煤炭库存达3638万吨,同比增加610万吨,终端电厂库存高企;国内港口库存同样维持高位,截至2023年6月16日,北方港煤炭库存为2637万吨,同比增长402万吨。高库存下我们认为煤价易跌难涨。
综上,23年火电量价逻辑清晰,持续看好业绩环比改善。成本方面,由于国内煤价自5月开始快速下滑,因此Q2火电燃料成本相比于Q1有望实现明显改善,同时考虑煤价下滑节奏及电厂煤炭库存天数,我们认为Q3火电燃料成本压力将继续降低。收入方面,迎峰度夏背景下Q3火电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从而推动业绩弹性进一步释放。
4.投资建议
国内经济偏弱形势下电力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抗周期属性,用电量维持较高增速。展望后续,迎峰度夏将至,预计今夏高温时长仍较常年偏多,电力负荷压力或将进一步提高,在煤炭价格维持低位的情况下,火电板块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从而实现业绩持续环比改善。标的方面,建议关注【浙能电力】【皖能电力】【申能股份】【京能电力】【粤电力】【宝新能源】【华能国际】【华电国际】(H股)【华润电力】(H股)【中国电力】(H股)。
注:本文节选自天风证券研报《公用事业:用电量维持高增速,持续看好火电业绩环比改善》,报告分析师:郭丽丽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30001
粉丝特惠:好股票APP五个热门产品任选一款,体验五天!欢迎下载注册体验!
关键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快播报】国金证券:今年基建总体表现如何?后续开工如何演绎?
天天日报丨孟耿如为黄子佼主动辞演新戏 制片人:尊重她的决定
天天微速讯:南京火车站地区组织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
排行
最近更新
- 天风研究:用电量维持高增速,持续看好火电业绩环比改善
- 环球即时:2023端午档票房破8000万
- 临沂市外资外贸工作调度会议召开_世界聚焦
- 报道: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举办 300余名海内外选手竞速
- 最后一代内燃机 大众全新Tiguan渲染图曝光
- 驶向泰坦尼克号残骸的观光潜艇迷失在深海,隐患早已浮现-当前...
- 滚动更新|宁夏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造成31人死亡_天天微资讯
- 湖南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
- 柳林:见“材”起意 “内鬼”盗窃钢筋被抓
- 桃江县牛田镇开展端午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
- 苹果Vision Pro头显 “未公布”功能曝光:全身追踪、健身应...
- 环球看点!6月21日基金净值: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最新净值0.6...
- 世界消息!智通港股股东权益披露|6月22日
- 当前播报:6月21日基金净值:工银核心价值混合A最新净值0.2671...
- 诗意中国 | 五色新丝缠角粽|天天要闻
- 当前关注:澳门:前5月入境旅客共324.63万人次
- 每日观察!今天最高39℃,有雨有风!端午安康!
- 300辆凤凰牌儿童自行车召回
- 参加婚礼,掏空打工人的假期
- 【寻味中华|文博】风雨沧桑屈原祠 追思屈风延千年
- 枪边界配置要求
- 一代“粽”师!这个苏州人会包50种粽子
- 壹号本预热新款飞行家掌机:R7 7840U + 7 英寸 1080p 120Hz 屏
- 现代汽车将关闭在华两家工厂,产品将从13款减少至8款
- 今年1至4月西藏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4.39亿元 当前视点
- 德国柏林民众放飞气球抗议北约军演
- 世界微速讯:山西: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 黄金跌价原因 黄金价格涨跌的原因|全球即时看
- 天天最新:促进护理服务“三贴近”计划发布
- 【速看料】《照亮你》小周最后转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