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抱团报价”,19家网下打新机构遭监管
原标题:严管“抱团报价”,19家网下打新机构遭监管,大公司也缺有效估值研究
监管部门正严打网下打新投资者“抱团报价”行为。
近期,针对部分科创板项目报价一致性较高的线索,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会同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对19家网下机构投资者开展联合现场检查,并对存在违规情形的机构投资者采取了相应自律措施。
8月13日晚,上交所在其官网公示了五份对科创板网下投资者违规报价的新近处罚结果,包括对深圳诚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少薮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明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给予书面警示,对鹏华基金除了书面警示外,还有监管谈话。
中证协和上交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协作,加大对网下投资者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构建良好的网下投资者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市场化发行定价秩序。
买方市场下机构压价
近月,注册制新股屡屡出现开盘暴涨数倍的现象,打新又成为获取高收益的不二法门。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13日,年内已有226只注册制新股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从上市首日涨跌幅来看,今年科创板上市的110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达到226.42%,其中50家公司上市首日涨幅超过200%,11家涨幅超过400%。创业板上市的116家公司首日平均涨幅为266.65%,其中64家公司首日涨幅超过200%,23家涨幅超过400%。
对于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暴涨的原因,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与这些股票发行价较低有关。8月13日,一位券商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新股发行价低与机构在定价过程中的抱团压价有一定关系。“上市前股价压得越低,上市后打新者的获利也就越多”,他说。
该人士透露,因为一些机构故意压价,还导致一些公司IPO融资不足,上纬新材(688585.SH)是一个典型案例。
上纬新材为国内领先的复合材料用树脂供应商,其于去年9月下旬登陆科创板,却创下了科创板开板以来的首募最低纪录。数据显示,该公司首募1.08亿元,扣除3752.53万元(不含增值税)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仅7004.27万元,比公司2019年盈利金额还低。
在上纬新材超低发行规模的背后,是公司2.49元/股的“地板”发行价。据其此前公告,公司原计划发行4320万股公司股票,募集资金2.16亿元,但在初步询价后,预计募资金额下降至1.08亿元,发行价确定为2.49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有399家询价机构统一报价2.49元/股。这一度震惊整个市场。按该发行价格,上纬新材的发行市值只有10.04亿元,刚超过“发行市值不低于10亿元”的上市标准。此外,上纬新材的发行市盈率仅有11.51倍。
海通证券将康达新材(002669.SZ)作为上纬新材的可比公司。彼时,康达新材动态市盈率为25倍,且据海通证券测算,2021年行业市盈率平均值为18.53倍。最终,海通证券给予上纬新材2021年20-25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5.80元-7.25元。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扣除2家尚未盈利企业,今年在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224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1.32倍,106家不足23倍,占比高达47%。其中,发行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有20家,晓鸣股份(300967.SZ)仅有7.98倍。
“根子上是新股节奏快,IPO成为买方市场。”8月13日,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表示。
他还补充道,自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节奏显著加快,在这种买方市场下,通过询价确定的新股发行价格可能会偏离自身内在价值,新股多了,意味着买方可以随便挑。
监管严打报价违规行为
上纬新材的超低价发行像一个开关,掀起了市场对“抱团报价“的热议。
“IPO定价政策基于之前是卖方市场,而现在市场力量已经偏向买方,再压低发行价就不合适了。”王骥跃说。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今年7月15日-23日,上交所部署开展了科创板网下投资者专项现场检查。基于科创板近期发行的40余只新股询价报价明细数据进行分析,筛查出19家报价一致性较高、管理配售对象数量较多、市场影响力较大的网下机构投资者,含10家公募基金公司、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及1家保险公司。
针对这19家网下机构投资者,上交所联合中证协成立了7个专项检查小组,分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开展现场检查。他们在检查中发现,相关网下投资者主要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定价依据不充分、未严格履行定价决策程序、工作底稿未妥善保存等问题。
而后,按照投资者违规情节严重程度,中证协对上述19家存在违规情形的投资者采取了自律措施。其中,对1家保险公司暂停网下投资者资格一个月,对1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4家基金公司、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暂停新增配售对象注册一个月,对1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6家基金公司、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给予警示。
上交所新近公布了对5家机构的处罚结果。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鹏华基金存在报价决策及复核程序制度建设不完备,存在事后调整内部报告建议区间、事后补签审批单等行为;明汯投资、少薮派投资、诚奇资产、平安养老保险则是存在询价决策流程不规范,相关岗位职责与权限分工不明晰,报价评估、决策及复核程序履行存在缺失登违规行为。
除了明汯投资外,其余4家机构还出现了询价当日未对报价相关人员的通讯设备进行严格管控的情况,体现出内部管理不当,存在价格等关键信息泄露风险。
此外,5家机构的报价结果均缺少客观研究支持和合理解释,未能体现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报价。
其中,鹏华基金、平安养老保险、少薮派投资等3家公司均未有效建立估值定价模型,相关内部研究报告缺少严谨完整的逻辑推导过程,最终定价存在依据不足,凭借主观经验判断等情况,部分项目打折报价依据不充分,定价结果存在随意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鹏华基金个别人员多次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检查,对现场检查工作的正常实施和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除了予以监管警示外,上交所还采取了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并要求提供科创板新股询价相关的书面自查整改报告。
构建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
上纬新材舆情事件发生以来,上交所便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针对网下投资者报价异常行为,建立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在日常监管过程中,上交所针对报价集中的IPO项目,及时向发行人、主承销商了解相关情况,对报价异常的机构投资者,进行电话或现场约谈,了解相关情况,强调报价纪律和监管要求。
同时,上交所建立了网下投资者报价行为分析模型,对近期完成询价发行的科创板项目的报价明细进行大数据分析,筛查出在众多项目中呈现报价一致性较高、报价较为随意的机构投资者名单。
本次网下投资者现场检查专项行动,即是上交所从近期完成询价的众多IPO项目中,通过大数据排查分析,筛查出的报价一致性较高的,且管理配售对象数量较多、市场影响力较大的网下机构投资者。
自2020年10月起,上交所已针对网下投资者报价违规问题开展三轮现场检查和一轮监管约谈,涉及机构近40家,就报价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主体共采取监管措施11次,发送监管工作函近20份。
深交所近日也就网下投资者的一些违规行为进行监管。8月12日,深交所联合中证协对9家网下投资者开展专项检查,并在检查中发现,主要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定价依据不充分、未严格履行定价决策程序、工作底稿未妥善保存等问题。
中证协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的监管协作,加大对网下投资者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构建良好的网下投资者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市场化发行定价秩序。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保险打工人年终奖多数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样发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险企去年保费收入增长0.03%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山东省新生优势加速凝聚 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
- 秃如其来的生意!斗不过植发,“假发第一股”瑞贝卡被遗忘
-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万亿 涉税违法行为更将严查严办
- 奥园10.78亿元出售加拿大项目 助力境外债务重组
- 消息指蔚来正考虑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公司回应:不予置评
- 绿地控股披露2022年上半年拟新增不超760亿元担保额度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7.6%
- 特斯拉发布强劲财报 警告供应链问题将持续至2022年
- 冠城大通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7亿元等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8-9亿元
- 平安幸福年 同心共守护
- 新能源车企频频切入保险赛道 意在扩大产业链条
- 张一鸣再退出多家字节关联公司职务 卸任字节跳动法定代表人
- 国家药监局:推进化妆品新法规平稳实施 严防严管严控化妆品安...
- 三部门发文明确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3月1日起施行
- 十部门: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
- 异乡过年,温暖不减
- “就地”过春节,精彩不一样
- “只卖9块9”的“隔离险”,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 紧跟“三农”方向,护好国人“油罐子”,健康保障践行长康
- 美素佳儿奶粉好吗?美素佳儿从这三点出发证实自身品质
- 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 电子血压计原理
- 各类放大器电路设计
- 电感线圈的常识普及
- 联想ThinkPad T410真机拆解
- 无线通信原理
- 格力电器公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分红总额或不低于300亿元
- 去年我国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
- Coinbase产品副总裁披露 NFT 平台界面和购买流程
- 字节跳动将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