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洞察 > 正文

11年老员工举报平安人寿逼员工购买“自杀保单”,平安回应:正在核查

中华网财经8月23日讯,日前,一位自称是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11年的老员工许英琼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举报视频。视频内容指出,公司领导逼迫员工大量购买“自杀保单”。其本人已被迫购买“自杀保单”19件,合计273万元保费。

举报人自称许英琼,平安工号1180203906,在平安做了11年,最高团队人力200人,“今天我实名举报重庆平安人寿逼迫我(购买)‘自杀’保单,片区总监张阳阳以各种手段迫使我(购买)自杀保单19件,合计273万元保费。”

视频中所提到的“自杀保单”即“自保件”,简单来说,就是代理人为了业绩,给自己买保险,自己拿佣金,同时以此方式达成业绩指标实现“自保”。

据许英琼描述,平安寿险领导逼迫员工大量购买“自杀保单”的行为,其本人就购买“自杀保单”19件,合计273万元保费。值得关注的是,许英琼指出,其购买“自杀保单”的资金部分来源于平安银行的“白领贷”。

许英琼称,其为了购买自保件,申请了平安银行的“白领贷”50万元,这笔钱目前为止还没有还清,甚至还采用“循环贷”的方式购买自保件,贷款共110万,每月利息8000元。无奈之下,许英琼选择退掉部分保单,其中三张就损失了14万元。

平安银行官网显示,“白领贷”是该行推出的信用贷款类产品。目标客群为优质行业中具有稳定收入、信用记录良好的受薪人士。所指优质行业包括政府机构公务员、事业单位、金融行业、优质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优质上市公司等。

产品信息显示,该贷款产品额度3-50万,部分客户最高可达100万,贷款资金不能用于购房、股本权益性投资及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经营活动。

“平安人寿招的不是保险代理人,是客户”,许英琼感叹。

其实,自保件一直都是行业顽疾,业内甚至流传着“招代理人就是招客户”的说法。近期,已有监管出手管理这一乱象,比如,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规范销售人员自保件和互保件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禁止强迫或者诱使销售人员为达成业务考核指标而购买保险。

7月12日,重庆银保监局回复许英琼称:“针对你反映的原片区总张阳阳相关问题,由于该问题为其个人工作生活作风问题,且你提出的开除张阳阳诉求属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人士安排,根据《银保监会信访工作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我局已将你上述事项转办至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8月23日,针对平安人寿重庆员工在社交平台自曝公司存在逼迫员工购买“自保件”一事,平安人寿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网传代理人举报内容,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目前正在进行核查,并积极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公司在保险经营、业务营销、代理人管理、客户权益保护等方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并始终把守法经营、合规经营放在首位,确保代理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公司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8月17日,中国平安披露今年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4775.36亿元,同比下降5.19%。其中,中国平安人寿保费收入3015.04亿元,同比下跌3.56%。

一季报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189.80亿元,同比增长15.4%;营运利润同比稳定增长4.2%至255.80亿元。同时,平安寿险改革工程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在“渠道1+4”方面,平安寿险持续深化数字化渠道改革,聚焦数字化营业部、活动量管理、数字化增员、智慧培训等四大项目,深耕代理人、银保、电网销等渠道,并进行代理人基本管理办法动态调整;在“产品1+4”方面,平安寿险持续贯彻落实“产品+服务”策略,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通过布局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养老管理等四大服务,全力以赴打造“有温度的保险”。

关键词: 员工 平安 自杀保单 正在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