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洞察 > 正文

各地打响人才抢夺战,佛山高明区出台更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创业就业

人才争夺战似乎又要掀起一波高潮。

前段时间,北京市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表示毕业于七大名校的学生将获得直接落户北京的权利;日,沈阳连发5个细则吸引“双创”人才,科技企业创新项目技术合同补贴资金最高达2500万元。

佛山市内同样动作频频。

国庆长假刚一结束,佛山就发布了关于征求《佛山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社会公众意见的通告。意见稿指出,珠三角城市群的就业年限纳入同城化累计,在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就业缴纳社保累计满3年,且最2年连续在佛山就业缴纳社保的非佛山市户籍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入户。

10月11日,南海区首届“南海鲲鹏人才节”正式启动,旨在多维度展示南海开放包容、海纳英才的城市形象,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识才尊才爱才重才氛围。

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而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为弥补人才短板,高明去年底推出了人才新政,号称是高明历年来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力度最大的一次。

在各地不断加码抢夺人才的当下,高明到底要靠什么聚才引智,挺起自己的创新脊梁?

密度之“痛”

人口、人才仍有待集聚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表示,创新需要密度和浓度。换言之,创新需要人尤其是人才的聚集和交流。而这正是高明一直以来的痛点所在。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高明常住人口共46.90万人,比2010年增长4.90万人,增长率为11.66%,年均增长率为1.11%,比上一个10年的年均增长率3.39%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在佛山全市人口总量的占比,从2010年的5.84%下降到了4.94%,下降了0.90个百分点。

按照960方公里的辖区面积计算,高明常住人口密度为489人/方公里,这一数据远低于佛山均水

作为高明的中心城区,荷城街道聚集了该区七成人口,其常住人口密度为1783人/方公里。这也比三水区西南街道的1840人/方公里稍逊一筹。

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流动人员的增加,年均增长率的下降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高明对流动人员的吸引力不足。

另一组数据来自今年6月正式发布的《佛山市高明区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下称《规划》)。

《规划》显示,2019年,高明共有各类人才14.67万人,其中,产业人才11.88万人,占比达81%;专业技术人员2.46万人,其中,高级资格0.15万人,中级资格0.61万人,初级资格1.70万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以上0.05万人,大学(本科、大专)2.11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规划》这样表述。

同时,《规划》也坦承,高明存在着“高素质人力资源供给短缺”的挑战:高明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人才总量仍不充足,目前人才市场供需脱节和人才供求结构失衡问题明显,“招工难”和“求职难”现象并存,成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伴随产业迈向中高端水,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以对产业发展形成良好支撑。

《规划》提出,高明要围绕未来5年—10年高明区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西江产业新城、临空经济区等重大产业台建设,出台更优惠的人才人口政策,吸引一批产业人才和产业工人来高明创业就业。

面对各地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优惠政策如何制定、对高端人才及新生代劳动力能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仍考验着高明的智慧和魄力。

宽度之见

德方纳米和溢达的创新启示

如何建立创新体系,拓宽创新网络?科技创新是否只能依靠高端人才?企业的探索或许能为高明提供有益的思考方向。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方纳米”)是一家致力于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德方纳米佛山分公司在高明区注册成立,主营磷酸铁锂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去年6月28日,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项目在高明正式启动。项目将依托公司现有技术台,引进、培养出一批优质研发人员,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带动新能源材料产业和相关下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德方纳米副总经理任望保说:“项目除了纳米磷酸铁锂之外,可能还会在锂动力、锂动电子方面有其他的材料,以后会在高明区孵化新的产业。”

总部在深圳的德方纳米为何把研究院放在高明?周其仁在高明企业调研时曾提到一个观点:“好的研发要和生产在一起。生产基地会吸引研发向其靠拢。”德方纳米对此提供了印证。

高明拥有海天味业、佛山照明、华兴玻璃等行业龙头的生产基地,但不少龙头企业的总部并不在高明。为此,高明曾一度气馁:自己只是个“加工厂”。德方纳米的举动,为高明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下称“溢达”)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企业创新能力100强”,曾连续6年登上“佛山市十大专利富豪榜”,并连续两年位列榜首。截至2021年5月,溢达已获得授权专利1692件,其中发明专利570件。

既注重发挥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大脑”的作用,也致力释放1.5万名一线产业工人改良式创新的活力和能量,是溢达创新发展的秘钥。

为提升产业工人受教育水,溢达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共建“溢达圆梦大学”,为所有员工提供学历和技能认证一体化设计的教育服务。自2015秋季开办至今,已培养上千名员工,首届毕业生中有58%的人得到了晋升,工资及福利待遇得到了大幅提升。且与未参与学历提升的员工相比,流失率下降了17.6%。

畅通全员创新的渠道,溢达设立了每期600万美元的“创新基金”,只要员工的创意具备创新,即便创意本身具有很高的失败风险,也能获得创新基金的支持。同时,溢达还开发了专门的APP,一线产业工人的“合理化改善建议”,可通过手机直达企业高管。

年来,溢达每年收到的合理化改善建议超过2000条,被采纳比例超过50%,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改良式创新成果。

以生产衬衫的袖侧为例,在没有改良式创新之前,一名经过半年培训的熟手工一天工作8小时,只能做300—500件;改良式创新之后,一名刚入职的员工就可以同时操作两台机器,一天可以做1800件,并且质量更加稳定。

由此形成了源自员工—回馈员工—企业受益的创新良循环:对企业来说,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员工来说,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了职业成就感,提升了劳动技能和收入。在全员创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工人摆脱了单纯的雇工角色,转变为机器的操作工、技术工,有的还成为工程师、高管。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在其著作《大繁荣》和《活力》中提到,创新不仅仅是尖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事,而是萌发于大众的原创和创造力,这才是社会活力的来源。

“今后大企业不是冲着‘土地’过来,而是冲着‘人’而来的。哪里能招到好的技术工人,他们就愿意去那里。因为中国很多改良式创新很大程度要靠制造业工人。”周其仁说。

如何留住产业工人?如何推动产业工人成长?如何厚植“工匠精神”的土壤?溢达提供了启示。

厚度之辩

不可忽视的中小微企业

在佛山五区中,高明的企业数量相对偏少,而且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因此,要挺起创新的脊梁,必须要让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的沃土,成为高明科技创新的厚度依托。

距离高明区荷城中心大约10公里的蓬山路,是荷城街道中小企业集聚区。这条道路两边林立的,全是塑料、不锈钢、家纺等小企业厂房,佛山伟利信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伟利信”)就是其中一家。

虽然只有18名员工,但伟利信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且连续两年保持30%的增速,拥有上百款用于不同领域的PET保护膜、离型膜等产品,客户群体超过200家,大部分服务于苹果、华为等行业顶尖企业。

从2015年底开始制作第一款样品,包括总经理于中友在内的三人研发团队,经过了一年的研发,终于通过了华为电池供应商的检验,拿到了每月数十万元的订单。

“样品研发的那一年,我也有过迷茫,走自主创新这条路到底对不对,好在坚持了下来。”华为电池供应商订单的成功,给于中友增加了极大的信心,他决定继续“攻坚”头部终端客户。

尝到甜头的于中友把市面上所有类型的苹果产品全买了回来,和员工一起进行研发。2018年底,伟利信成功生产出苹果供应商指定的双面加抗静电保护膜。

手机产业链里流传着一句话,“得苹果者得天下”。苹果公司每年都有百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75%以上开支用于设备和软件购买。成为苹果供应体系的一环也就意味着订单和利润。

严格意义上说,作为手机辅料提供商,伟利信并不属于苹果、华为等手机供应商的范畴。但抱着与大客户“共舞”的经营策略和孜孜不倦的创新研发,伟利信终于获得超额回报。

伟利信是小微企业专注创新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但是,在高明,这种创新生态仍有待培育和扶持。

以伟利信所在的高分子材料行业为例。高明拥有人造革合成革产业相关企业百家,人造革合成革产量约占全国的10%,产值占全国的18%,销量占广东省的70%,但一连串耀眼的数据却不能掩盖行业整体所面临的问题。“企业数量虽多,但以中小规模为主,研发实力有限。”高明高分子材料行业一业内人士说。

佛山高明汉盛塑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PVC制品的企业,2020年产值刚刚达到2000万元,公司董事长区绍贤在20世纪90年代就踏入了塑料行业。在他看来,高明大部分中小高分子材料企业都是以低端客户为主,靠量取胜。

在企业的“生态丛林”中,有“参天大树”也有“低矮灌木”。众多小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激烈、持续投资现金短缺种种难题时,更需要在经营中坚持产品创新,保证产品品质,集中细分市场。在市场主体“星星多,月亮少”的高明,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生态亟须优化。

■新政

领军人才最高可获220万元安家补贴

对新引进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20万元安家补贴,对中介、个人举荐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人补贴,对院校为高明区输送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人才输送补贴,对在高明区购房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

去年底,高明区委出台了《关于实施“智汇高明”人才集聚工程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从加大力度全方位引才、培育开发本土人才、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推出了23条措施,是高明区历年来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力度最大的一次。

与高明区以往的人才政策相比,《意见》扶持力度大幅提升、覆盖面更广、针对更强。

根据《意见》,高明将对新引进的高精尖人才、团队及新建的人才载体台,在市级政策的基础上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如,首次提出对领军人才、博士后、博士、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其中对新引进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20万元安家补贴;提高对新引进中初级人才的租房补贴,由原来最高9000元/年提高至12000元/年。

在做大人才增量的同时,《意见》注重激活人才存量,首次给予人才购房补贴——对在高明区购房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

《意见》多维度地提出了人才引育措施,除了常规直接对人才进行扶持,还坚持市场化、社会化,鼓励企业自主引育人才,院校、中介、个人荐才等,进一步做大人才总量,做优人才质量。比如,提出了实施人才举荐制度,对中介、个人举荐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人补贴,对院校为高明区输送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的人才输送补贴。

《意见》明确,将以需求为导向,紧扣高明区产业结构,定期发布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实施靶向引才;重点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等后备力量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力度,提出了“实施大学生归巢计划”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加快引进和培育符合高明区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 人才抢夺战 佛山高明区 人才政策 创业就业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