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看中国消费新活力:产业逻辑深度变革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从“双11”看中国消费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王雨萧、邹多为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购物节,再次激起大家的消费热情。
从最初“剁手”“薅羊毛”式的购物狂欢,到如今理性消费、品质消费渐成主流,“双11”见证了中国百姓消费升级、中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变迁,成为观察中国消费新动向的重要窗口。
国货“出圈”,自主品牌影响力上升
“今年‘双11’买了一套国产品牌的锅具,质量不输国外大牌,性价比非常高。”北京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如今质优价美的国货已经成为日常购物的首选。
片仔癀珍珠膏、方回春堂黑芝麻丸、回力鞋……这个“双11”,国货品牌表现亮眼。淘宝直播数据显示,“双11”期间超180家老字号开启直播,菜百首饰、三枪内衣、胡庆余堂等多个老字号直播间成交额突破百万元。
近年来,随着国货品牌不断创新,不少品牌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批老字号跨界“出圈”,满足了年轻人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国风”“国潮”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2020年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企业正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近1/3的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都会选择中国品牌。
专家表示,国货强势“逆袭”,背后是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升,是当代消费者文化自信的体现。未来,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既是中国品牌强势“圈粉”的重要一环,也是国货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
节能减碳,绿色消费引领新风尚
“双碳”目标下,今年“双11”,“低碳”“减排”成为热词,线上线下刮起一股绿色消费风潮。
“以前逛街总是弄丢购物小票,现在有了电子小票,不仅更加方便、环保,还能在App上兑换绿色能量。”杭州市民陈女士说。
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11”期间,银泰百货推出首个绿色消费节,通过化妆品空瓶回收、自带购物袋替代一次性包装袋、线下购物使用电子小票等方式,号召市民低碳环保、绿色消费。
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正在驱动改变生产和消费行为。
苏宁易购大数据显示,“双11”期间,全渠道以旧换新人数增长74%,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额增长69%;京东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入使用循环包装“青流箱”,无需胶带封包,可循环使用数十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消费的绿色转型是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更好环境需要的体现,这一趋势将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赛道“上新”,服务消费空间广阔
“双11”开场仅4小时,京东生活缴费订单量同比增长8.8倍,代理代办订单量同比增长120%,9价HPV疫苗预约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此外,宠物健康管理、家居收纳整理等新型服务受到消费者欢迎。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服务消费增长迅猛。疫情期间,服务消费线上化势头更明显,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视听等一系列“无接触”服务呈爆发式增长。
“今年‘双11’,全国门店的汽车保养等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了近40%。”途虎养车负责人介绍,“双11”期间,消费者线上预定购买,即可在线下门店享受汽车保养、机油换新、汽车美容等服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老百姓在医疗、健康、旅游、职业教育、文化信息产业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大。
数智赋能,产业逻辑深度变革
“通过大数据洞察,提前预测流行的面料、颜色和款式,进行精准定制,产品还没上生产线就已经知道要卖给谁、卖到哪里。”服装品牌FANO创始人项如意说。
“Z世代”“小镇青年”“新锐白领”……新兴消费群体带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细分需求。通过导入消费数据捕捉潜在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与研发,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选择。数智赋能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数字化带来的变革不仅于此。这个“双11”,依托电商直营模式,一批产业带工厂从“幕后”走到“台前”;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中国的消费需求拉动全球供应链“动起来”;从“村播”“厂播”到“仓播”,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带动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要进一步促进消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并以5G、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基建为依托,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为新消费潜力释放提供坚实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保险打工人年终奖多数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样发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险企去年保费收入增长0.03%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新旧交锋 2022年的酒店市场谁能胜?
- 车厘子价格普遍上涨,今年春节还能实现“车厘子自由”吗?
- 别忘了陪你吃康师傅的人
- 选车困难症?家用MPV王者传祺M6 PRO帮你治愈
- 二手高端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信任危机何解?
- 黑龙江:激发科技创新潜能,甄选重大科技成果做好就地转化
- 山东将在中医药服务模式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 精准对标SpaceX,瞄准“液体可回收复用火箭”,深蓝航天完成...
- 山东将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如何走好“夺冠之路”?
- 混合云成为企业上云最优选择,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 金普新区五大主导产业增势强劲 持续推进智能化升级
- 自贡高新区推进营商专员进企业 着力打造“高兴办”营商品牌
- 山东省新生优势加速凝聚 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
- 秃如其来的生意!斗不过植发,“假发第一股”瑞贝卡被遗忘
-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万亿 涉税违法行为更将严查严办
- 奥园10.78亿元出售加拿大项目 助力境外债务重组
- 消息指蔚来正考虑在新加坡二次上市 公司回应:不予置评
- 绿地控股披露2022年上半年拟新增不超760亿元担保额度
-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97.6%
- 特斯拉发布强劲财报 警告供应链问题将持续至2022年
- 冠城大通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7亿元等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8-9亿元
- 平安幸福年 同心共守护
- 新能源车企频频切入保险赛道 意在扩大产业链条
- 张一鸣再退出多家字节关联公司职务 卸任字节跳动法定代表人
- 国家药监局:推进化妆品新法规平稳实施 严防严管严控化妆品安...
- 三部门发文明确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具体要求3月1日起施行
- 十部门: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
- 异乡过年,温暖不减
- “就地”过春节,精彩不一样
- “只卖9块9”的“隔离险”,葫芦里装着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