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洞察 > 正文

广州南沙发展步入“加速度” 全球分拨产业集群已逐步形成

10年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之后的第6个国家级新区,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这片热土。10年后,迈步新征程,在南沙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片热土又被赋予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台”的历史使命,其势已成、势不可挡、未来可期。

10年间,南沙脱胎换骨,华丽蝶变。GDP从2012年的785.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131.61亿元。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项目达到了232个,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7%,初步形成“1+1+3+N”科技创新体系。

与时俱进谋发展,勇立潮头敢为先。南沙所经历的1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无数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的奋斗征程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汇聚成南沙改革开放的浪潮。

向世界,风已来。伶仃洋畔、湾区之心,一座面向未来的机遇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广州南沙正在崛起。

跨越

“湾区之心”跃升“未来之城”

在霍英东眼里,南沙是个可以观察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小窗口,是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地方。但在35年前,霍英东首提大举开发南沙时,这里被誉为广州的“西伯利亚”,只是一个22方公里的“小南沙”。很多人听到南沙的时候,会误以为它是太洋上的“南沙群岛”。

直到十年前,南沙的命运开始被改写。2012年10月,《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之后的第6个国家级新区,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这片热土。在2015年4月21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正式挂牌后,南沙更是走上了“快速路”。

夜幕降临,南沙“城市客厅”蕉门河畔,创享湾灯光次第亮起,这里是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更是观察南沙改革创新的绝佳窗口之一。十年前,这里还处于建设之中;十年后,这里已经是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广州市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的所在地。在南沙区,集聚各具特色、不同纬度的青创基地11家,累计签约入驻青创项目团队超过300个,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来到这里创新创业创想未来。

“创享湾”是南沙十年间华丽蝶变的缩影。过去连身份都被认错的“小南沙”,如今已经成为承载着众多国家战略台、拥有803方公里的“大南沙”:南沙先后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化人才特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开放试点等国家级重大台政策,与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形成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发展格局,开发建设明显加快,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南沙又迎来新的重大政策机遇。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称《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台。

十年间,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南沙发展步入“加速度”。从1993年到2014年这20多年时间内,南沙GDP才首破1000亿元。2021年,南沙的GDP便冲破2000亿元,达到2131.6亿元。第一个1000亿,南沙用了20年,而第二个1000亿台阶,南沙仅用了7年便轻松迈过。

这里是一方改革热土:南沙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一系列制度开放走在全国前列,已累计形成78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推广。全国首创港澳工程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体系、粤港澳团体标准服务模式。南沙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是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这里是一片开放前沿: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开放试点,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首届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CNBC全球科技大会、中国—太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活动纷至沓来,南沙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里是一块创新高地: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世界级大科学设施从无到有、落地扎根,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全国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台、全国首个应对气候变化支行等创新台项目落地。新兴产业成型成势,集聚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超680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全面动工,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8月投产。

这里是一座人民之城:是联合国最适宜居住金奖城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建成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40.57方公里,完成上级验收碧道48.7公里,市民可以“推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

南沙传承千年商都的开放基因,既通江达海,又链接全球,在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多重战略加持下,加速发展成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承载厚重、创新生态完备、宜居宜业宜商的“中央活力区”。

如今,从广州市区驱车进入南沙,走凤凰大道,放眼望去是高楼林立的蕉门河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呼啸而过的地铁四号线、水清岸绿的凤凰湖公园、未来CBD明珠湾起步区,一幅大南沙的滨海生态新城蓝图正在绘就。

变迁

南沙港:从外贸小码头到“买全球、卖全球”大通道

在南沙四期码头前沿,记者看到岸桥按照信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地抓取船上的集装箱,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目的位置,轨道吊自动抓取集装箱后放到指定位置,整个生产作业过程行云流水,作业区内却“空无一人”。

这是7月28日投产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从全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到全球最智能的全自动化码头信息系统,集北斗导航、5G通信、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南沙港区四期码头创造了多项“全球之最”,成为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

而在南沙港2004年9月开港时,最初仅有一期码头1.4千米主岸线,4个十万吨级深水泊位,第一个完整年2005年港口吞吐量为100万标箱。年来,南沙港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四期码头投入运营,十万吨级深水泊位20个,岸线5.7千米,可全天候靠泊20万吨级船舶,2021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1766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以前,南沙只有三个外贸小码头,工厂也只有寥寥几家。现在,这里有14个一类口岸,进口汽车、跨境电商、邮轮、飞机融资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大南沙审核业务科科长徐彬见证了十余年来南沙外贸的发展变迁。

“最初我们这个大厅像个‘菜市场’,每天有几百名报关员来办理各种业务。现在我们科室日均审核放行报关单大约2000份,但在报关大厅其实是基本看不到报关员的。”徐彬说,“企业在电脑上点一点就能报关,做到了‘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大南沙审核业务科只是广州海关实施创新驱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通关便利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南沙海关持续推进提效降费;深入拓展“智慧海关”应用,运用创新“智能审图”“5G查验辅助机器人”等智慧监管手段;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联通企业、港口等多方系统和通关全流程,推进口岸24小时全天候智能通关,实现货物通关全链条信息化作业,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通关;聚链成网突破空间维度,通过多式联运打造“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推动形成以广州南沙为中心,辐射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海陆空铁”立体贸易物流枢纽。推动大湾区港口群联动发展,促进大湾区内货物高效便捷流动。

2020年9月16日,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正式通过验收。保税港区到综合保税区,南沙口岸对外开放台再升级,为324家综合保税区企业带来实打实的红利,为南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聚焦“服务”,南沙精准施策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粤港澳大湾区“买全球、卖全球”出海大通道正在形成。

在南沙综合保税区内,全球分拨产业集群已经逐步形成。南沙海关以综合保税区为载体,打造全球分拨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实施货物状态分类监管、“1+N”保税监管等16项措施,度身定制“一产业一策略”,推动国际分拨业务整体融合,促进塑料粒、汽车展贸、美酒美食、文化保税、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国际分拨业务群聚集发展。

成长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

在南沙成长历程中,香港科技大学深度参与其中,来自港科大的科研工作者见证了南沙从一片荒芜成长为科创热土的历程。

2014年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开幕后,象征着港科大追求科技创新精神的“红鸟日晷”雕塑后来被复制到研究院的大楼之前。今年6月,“红鸟日晷”雕塑同样复制到了港科大(广州),默默迎接着9月的正式开学,南沙也迎来了第一座高等学府。

回忆起最初在南沙奋斗的印象,港科大(广州)创校校长、前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倪明选和港科大(广州)副校长,前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吴景深都用了“筚路蓝缕”来形容这段经历。

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与霍英东先生一起来南沙考察规划,留下港科大在南沙第一个足迹。2007年1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于南沙正式奠基,插下研究院扎根南沙的第一根桩,成为广州市首家香港背景科研机构,也是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从清水湾的静谧出发,路过九龙街市的躁响,穿过伶仃海面的薄雾,我们在南沙开始安一个‘家’。”倪明选回忆。

“最初听见南沙,以为是太洋上的小岛,学生们都不愿意来。后来,我就去找学生,一遍遍和他们讲南沙的前景和未来,就这样把第一批员工‘忽悠’过来的。”倪明选还记得,刚来到研究院的时候,这里附没有公交、没有出租车,他自费给员工们买电动摩托车、篮球等生活用品。

吴景深则用从一片荒芜到科创热土来形容十余年来南沙的沧海巨变。“香港科技大学与南沙有整整25年的缘分,也是南沙最早的拓荒者之一。”他记得,新大楼建起后,港科大的“红鸟”也复刻到研究院的大楼之前,那时真切感觉港科大的精气神注入南沙。

深耕南沙15年,研究院有超过90余位香港科大教授依托研究院在南沙开展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向企业的转化工作;累计为大湾区超过300多家企业及事业单位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200件;在孵创新创业项目逾50个;通过研究院这一先锋队的耕耘和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和广州市政府及南沙区政府加深了了解、建立了信任,从而推动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南沙的落地。

吴景深表示,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政府及广州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年9月份,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南沙的缘分登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2022年,国务院出台《南沙方案》,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我们期望通过共同努力,把南沙打造成科技创新创业的高地。”吴景深说。

伴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落成开学,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共同打造香港科技大学2.0”的指导框架下,研究院将重点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园这一孵化载体,期望吸引更多港科大创新创业的公司,尤其是硬科技公司在南沙孵化发展。“伴随《南沙方案》的出台,研究院立足大湾区,进一步吸引来自港科大、来自全世界创新团队和创业公司在南沙聚集,我们希望在南沙能够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的、具有粤港深度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大学科技园。”霍英东研究院现任院长高民告诉记者。

关键词: 广州南沙 全球分拨产业集群 南沙综合保税区 南沙改革开放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