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浙江山区“共富菇”,如何“扎根”大草原?
“经过6个多月的辛勤耕耘,这些鲜嫩诱人的香菇终于收获了。”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菇棚里,来自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的“共富带头人”石余凤说。
菇棚的主人陆广凡在一旁高兴得合不拢嘴,在石余凤的精心指导下,他和妻子种植的香菇产量成功实现了倍增。
来自浙江山区的“共富菇”,如何“扎根”大草原?
时间拨回2016年,巴林左旗政府投资建立了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下称:产业园),想方设法解决就业问题,帮助低收入民众增收。然而,初入食用菌行业,由于缺乏技术指导,该产业园面临产量低下、销售困难等挑战,新入行的菇农们一度感到沮丧。
2年后,应林东镇相关负责人的邀请,石余凤来到产业园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内蒙古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面对这样的特殊环境,石余凤经常深夜进入菇棚,记录温度和湿度,不断调整培育方案。
经过深入调查,石余凤创新提出了“11月制作菌棒,次年5月出菇”的种植模式,这与云和地区“5月制作菌棒,11月出菇”的传统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季节性对比,也使内蒙古的香菇在市场上与南方香菇形成差异化竞争。
石余凤在内蒙古检查菌菇生长情况。云和县委统战部供图
从菌棒培育到香菇出菇的10多个环节,石余凤都亲自参与,手把手传授技术。在她的努力下,产业园的香菇成活率提升至99%。同时,她还组织了5期百人大型培训和8次小型培训,培养出两支各50人的共富技术团队。
“我决定来这里,正是因为看到了草原人民增收致富的愿望。”石余凤表示,如今,当地农民已经从不愿种菇、害怕种菇转变为热爱种菇、主动种菇。
陆广凡见证了石余凤团队的付出——团队免费向菇农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还与175户菇农签订了食用菌种植销售协议,投入150多万元帮助发展生产,在大家的努力下,原本闲置的农田变成了“共富的田野”。
在家乡云和,石余凤亦是名副其实的“共富带头人”。10多年前,她斥资460余万元,在当地沙溪村创建了新型工业化食用菌菌棒生产示范中心,其运用微电脑控制和流水线作业,成为云和县当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菌棒生产基地。
今年74岁的崇头镇农民兰石生夫妇因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石余凤便每年免费提供菌种,助其发展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管理简单易行,加上丽水食用菌品牌效应显著,销路不愁。即便滞销,石余凤也会全部收购。”兰石生表示,石余凤为他们提供技术辅导、产品销售服务均不收取费用。
眼下,在云和县委统战部“同心共富”工程号召下,像石余凤这样的“共富带头人”越来越多,他们奔赴山海亦反哺家乡,努力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云和共有30余名“共富带头人”回乡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在木玩发展、雪梨加工、农旅融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解决就业岗位370个,带动资金回流6000余万元。(完)
关键词: 浙江山区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特写:浙江山区“共富菇”,如何“扎根”大草原?
- 强生医疗科技携创新产品亮相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专家学者共话武圣关公蕴藏的全球化价值
- 今年宁夏计划实施路况提升和特色路项目5652公里
- 第八届深港澳大数据论坛在香港举行
- 2024第五届国际蒸馏酒技术高峰论坛在古井集团举行
- 太原市唱经楼举办“开笔礼”仪式
- 四川:数千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水稻迎来收割期
- 河北深州:百米长卷绘“中秋”
- 广西桂林:“小村庄”汇聚“大能量” 合力同心共建家园
- 山西太原蒙山景区焕新迎宾
- 湖北兴山:汉服巡游忆昭君庆中秋
- 中国邢枣仁之乡:河北内丘万亩酸枣喜丰收
- 铁路上海站中秋假期预计发送旅客超220万人次
- 天下关公,红遍全球的“偶像”
- 两岸花植设计嘉年华昆明启幕
- 2024海南金秋车展开幕 近百个汽车品牌参展
- 两岸媒体探访“车轮上的重庆” 为台湾汽车产业发展寻良方
- 沈阳推动家电以旧换新 激发消费新活力
- 西藏邮政快递业获上海青浦区快递业企业总部383万元设备援助
- 上海力争用3至5年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金融科技中心
- 解锁兰州社区“生活圈”里的“幸福密码”
- (身边的变化)探访中欧班列背后的“最强大脑”
- 千年道观展示福州独有民俗中秋“摆塔”
- 沈铁中秋小长假运输方案出台 预计发送旅客370万人(次)
- 秦岭腹地小城新探索:“四微”模式赋能乡村新发展
- 江西南昌推出系列文旅活动迎国庆 烟花晚会将首设水上烟花燃放点
- “新农人”马燕青的致富实践:老手艺变身新产业
- 江苏援青题材电影《靠近我·看见你》开机
- 新疆中药材产业何以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