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动植物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动植物考古是近年来考古界的热门,科研人员借助科技手段对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研究,古人生动的生活画面在现代人面前“拨云见雾”。
那么,“透物见人”的动植物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为我们带来哪些宝贵信息?为期3天的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10月22日持续在河南郑州举行,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
从事考古工作42年,在王巍的印象中,在2000年左右,国内从事研究动植物考古的学者还是寥寥数人,现在这支研究队伍已有上百余人,发展十分迅速,“现在我们在动植物考古方面应用了众多科学技术手段,即使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
图为参会人员观看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的海报展讲。韩章云 摄
谈及动植物考古可以提供哪些信息,王巍表示,动植物考古是通过对古代人们生活遗留下来的动物、植物遗存进行研究,分析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考古不仅能让我们知道古人制造陶器、铜器的工艺技术,同位素分析,DNA研究等技术手段的介入,还可以让我们知道古人的种植技术、食物来源,了解他们丰富多样的生活。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从哪儿来,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动物。”王巍介绍,植物食物主要是农业出现后的农作物,如黍、粟、稻、麦、豆,及大量野生植物的利用。动物食物主要是家养动物,如六畜(马、牛、羊、鸡、犬、豕),同时还有大量野生动物。
对此,王巍认为,年代越久远,古人对野生动物食物的依存度越高,“中华文明5000年,是什么支撑古人开展各种发明创造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依靠动植物”。
“动植物考古研究可以揭示许多古人的‘秘密’。”王巍举例介绍,人骨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与其生前食谱密切相关,比如对大墓中等级地位高的人骨研究发现,生前食用的蛋白质要比地位低的人高很多,由此可见当时古人的饮食是不一样的。
“中华文明探源是研究我们的文明是怎么起源、形成、发展的,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巍提到,考古人员在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意外发现,中原地区古人的家畜黄牛和绵羊,源自西亚,经中亚传入中原。同时,中原地区的粟、黍也向西传播,这说明东西方文明交流早在丝绸之路之前就有,内容十分丰富。
“虽然遗迹遗物看上去是冷冰冰的,但如果把它们作为过去人们生活场景来描述,会十分有趣。”谈及新时代的考古研究,王巍建议,在让历史“活”起来、文物“火”起来的大背景下,考古工作者要投入到大众考古、公众考古的领域,让民众通过通俗的读物、浅显易懂的报道来了解中华先民的生活和成就。(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王巍:动植物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发挥重要作用
- 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秋色正浓
- 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秋色正浓
- 重庆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超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0%
- 研究生教育,走向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
- 京津冀签署行动方案 深化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 比利时自媒体人首次走进新疆 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期待发掘...
- 金砖国家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环球热点)
- 澳门青年余茵华:不一样的大湾区逐梦之旅
- 华昊中天启动招股 百惠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 中国陶瓷美术协会会员、唐英家族陶瓷世家第十二代传承人:唐沐熙
- 投标文档纯文字对比,2分钟出结果,仅需39.8元
- 全网都在问的标书查重哪个软件靠谱?筑龙标事通、知也云、比...
- 2024 RDPAC医药合规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 阿维塔07满载顶尖技术,开启智能出行新时代
- 高效、恒温、智能,舒适采暖三要素已集齐
- 海派摩登 艺术新生|北外滩虹口源·717荣获2024年法国设计金奖
- 如果梦想有颜色 那一定是冉冉升起的中国红
- 时代共鸣 艺术共赏|北外滩虹口源·717&商界穆桂英 层峯共聚
- 董瑞团队在中医防治肺结节领域重要突破,成功斩获2024CEMA科...
- 光大永明人寿北京分公司积极参加“光大敬老服务月”活动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银河创新资本合作成立醇氢电动首支产...
- 南珠(中)城际香山站至香二盾构井区间右线盾构始发
- 湖北五峰:民众载歌载舞为家乡40岁“庆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扬子江校区落户南京江北新区
- 1500余名选手竞技北京八达岭石峡关谷环长城越野赛
- 浙江杭州文博会:集聚5500多个国内外文创品牌
- “‘豫’‘柬’真功夫” 柬埔寨高棉拳遇见中国少林功夫
- 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 量足价稳、品种丰富 百姓秋冬“菜篮子”供应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