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投资 > 正文

【开源固收】货币宽松的三大约束——警惕债市反转风险

本文作者:陈曦,开源证券固收首席

2022年4月15日,市场期待已久的“货币宽松”终于落地,但均弱于预期:

(1)没有OMO、MLF降息,政策利率下调预期连续三个月落空;

(2)利率自律机制鼓励中小银行将存款利率加点上限下调10个基点,既没有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没有强制性要求,而且只针对中小银行,幅度也仅为10bp;

(3)降准落地,但幅度仅为0.25%,为1985年以来首次,之前降准幅度幅度最小为0.5%。

(补充说明一点:降准的答记者问,没有“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的提问,有观点认为,这表明“央行取向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回顾历次降准后的答记者问,每次均只有三个问题,此次新增了第三个更重要的问题“此次降准后有什么综合考虑?”,因此由于篇幅原因,删掉了之前的“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尽管这个问题没有提问,但央行也已经做出明确回答。在第三个回答的第一句,央行明确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这表明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中国货币宽松存在三大约束

约束一:汇率约束

央行在降准答记者问中表示,“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表明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无视美联储等全球央行的加息、紧缩。

这验证了我们在3月22日报告中提出:在全球加息潮中,我国可以“独善其身”(不跟随加息),但是“逆水行舟”(逆势降息)的必要性并不大。

回顾2015年“8.11”汇改的经验,汇率大幅贬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在稳定资本市场的大背景下不应冒不必要的风险。

图1:2015年8月,人民币汇率贬值,股市大跌

此次货币政策组合拳绕开了政策利率,避免外部矛盾,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更注重直达实体,有助于实现内外平衡。

约束二:通胀约束

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这是央行首次在降准的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关注物价或者通胀问题。

一个非常基本的理解是,关注通胀与降准本身的宽松信号意义是相悖的。

我们认为,央行可能会以美联储为鉴。美联储2021年无视通胀,称其为“暂时的”,导致2022年不得不大幅加息。

尽管中国当前CPI并不高,但是PPI持续处于高位,已经超出2021年的预期,全球通胀持续处于高位,之后还面临猪肉价格、稳增长提振需求等潜在通胀压力,对物价和通胀未雨绸缪是必要的。

约束三: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约束

2022年的GDP目标设定为5.5%左右,考虑中国潜在增速较疫情前下行之后,我们当前的政策利率也并不算高,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由于中国有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因此中国政策利率“易下难上”,这导致利率应当与潜在经济增速匹配,而不宜过度降息(如果政策利率短期内大幅下降,到低于潜在经济增速对应的水平,那么后续面临难以退出的问题)。

降准空间也是类似的逻辑,5%以上的准备金率应当是现阶段底线,因此国内货币政策有空间但非常有限。

近期货币宽松主要针对疫情的冲击作用,但潜在经济增速并未下行,采用大幅宽松或者降低政策利率等难以退出的手段并非最佳选择。

后续政策利率降息概率很低

4月政策利率降息(政策利率是OMO、MLF。LPR并非政策利率)落空,是否能期待5月?我们认为很难。

4月美联储不加息,且是上海疫情高峰,是最佳的货币宽松窗口期。

从2020年疫情来看,货币宽松不会等到疫情结束才发力,而是在疫情高峰的2020年2-3月发力。

2022年4月政策利率都没有下调,那么表明三大约束的制约非常强,5月外部约束比4月要大得多,因此5月政策利率降息难度更大。

流动性存在收敛可能

近期流动性过量充裕,是导致债市特别是短端偏强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认为后期流动性可能收敛。

此次降准执行日为25日,在缴税高峰之后,回顾2018年4月17日宣布降准到25日执行降准之间,出现过流动性的显著收敛。

图2 2018年4月宣布降准后,资金利率大幅上行

此外,近期货币市场成交量再次逼近5.5万亿,这也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我们认为,尽管央行不可能“紧货币”, 但当前的流动性过量充裕恐怕也难以持续。

纯债存在反转可能,警惕收益率平坦化上行

我们在2022年1月提出“债市卖点”,当时的逻辑是:市场预期“宽货币”,但实际政策组合是“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均会导致债券收益率上行。

2022年4月债市与1月如出一辙,市场预期疫情导致货币宽松加码,但实际宽松力度远不及预期,反而表明三大约束存在。

我们认为,当前又到了“债市卖点”,货币宽松约束较强,然而稳增长仍然会通过“宽信用+宽财政+宽地产”,导致债市再次面临调整风险。

考虑到后期经济增速必须上行到5.5%甚至更高,我们认为债市存在反转的可能性。

短期的流动性过量充裕难以持续,当前收益率曲线已经过度陡峭化,后期存在平坦化上行的可能,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可能大于长端。

转债无需过度悲观

对于转债市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但不用过度悲观。

货币宽松并非2022年稳增长的核心,稳增长的关键是:

(1)疫情后财政的首次发力(2020、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极低,事实上是“紧财政”);

(2)宽信用的第二次加码(2020年疫情后是首次加码);

(3)房地产走向正常化。

2022年政策与2021年是镜像关系,2021年是紧财政、紧信用、紧地产,2022年是宽财政、宽信用、宽地产。

我们预期2022年将出现内需向上,看好价值、消费板块的转债。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

关键词: 开源固收货币宽松的三大约束警惕债市反转风险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