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投资 > 正文

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11)禅宗的智慧2

用生命感受“阅读”佛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读佛经?不要用头脑的理解力去读佛经,而是用你的心去读。否则就成了佛学而不是学佛。

一段经文怎么叫你懂了呢?在这段经文当中,你把你的某些生命感受放进去了,这才叫读懂了,这叫用心去读。(类似文学作品的读法)

通过佛经的阅读,我们把我们的生命感受放进这段经文,然后再把它领出来,把我们自己积累的生命感受提升为生命的境界。

慧能,禅宗传到中国第六祖是慧能,他是禅宗的真正的奠基人,他完成了一场佛学革命,把禅宗的修行从少数文人的圈子里边解放出来了,让它注入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内心中深处去。他本人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一个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且还不识字。

“菩提本无树”的智慧

慧能身世:

在《坛经》里面有这样对于慧能身世的叙述。慧能是个文盲,不识字,因为他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跟母亲相依为命,慢慢长大,长成了一个普通的体力劳动者,砍柴火、卖柴火为生。

有一次,他把他砍到的柴火卖到一个客店里去,然后从客店里走出来走到街上,就听到一个人在街边上念经,有八个字飘到慧能耳朵边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一听到这八个字,心中突然有领悟,当下就发了一个宏愿,一定要找到弘忍法师,求他度自己。

“菩提本无树”的智慧:弘忍法师知道自己年岁大了,必须解决衣钵传承的问题。所以把众弟子都招到边上,让每个人都要作一个偈句给我看,谁作的好谁就得衣钵。

最有声望的大弟子写的偈句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神秀的的境界比其他弟子高,他修佛不是求福报、种福田,他要的是去除我们的烦恼。他认为,我们的心本来非常干净,无奈世界上有那么多灰尘,让心粘上了尘埃,所以我们要“勤拂拭”,保持我们本来干净的心,跟世界的灰尘之间的隔绝状态。

舂米房里劳动的慧能听见了,也做出自己的偈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偈句境界比神秀要高,高在哪里?我们要问“尘”也就是烦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心里生出来的,请问如何擦?神秀的偈句把“心”和“尘”二元对立起来,那么谁来擦?实际上心生烦恼,还是心自己来解决。

人心才生烦恼,动物没烦恼。比如一条狗,我们每天保证它三样东西:一、食物,二、安全,三、健康,那么它就很快乐了。但是当人具备了这三样东西,我们每天就很开心吗?依旧是烦恼不断。

因为人有种种的欲求,对未来有种种的期待,于是我们不止活在当下,还会筹划未来,实现了就如意,没实现就是不如意。因为人心有超出现实的,无限的一面,这是人心的伟大之处,也是烦恼的来源。如何安顿这无限性,就成为了人生的问题。

“下下人有上上智”的智慧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志。”:

因为“下下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上有老母需要奉养,下有孩子嗷嗷待哺,边上有妻子需要互相帮助,养家糊口,他没办法“住相”,他每天都投入到生活的真谛中去了。

至于“上上人”呢?比方说你地位很高,每天遇到你的人都争着吹捧你,都向你鞠躬,你一出行,可能前呼后拥,还警车开道。不“住相”很难,因为别人要提醒你的。

乔布斯名言:Sty foolish, Stay hungry(保持愚笨,保持饥饿),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既愚笨又饥饿,这种人是什么人?下下人。乔布斯是在告诫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们,你们即使成了社会精英,别以为自己是了不起的,什么精英、领导者。你成了领导者,你还是要认为自己是下下人,你才能有智慧。

慧能自己就是“下下人”,但正是这个“下下人”,完成了佛学革命,让中国老百姓相信自己也是有佛性的,自己的本心能够起来。

“众生平等”的观念

中国就有一个成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没有一个人是没希望的——在佛学看来,在禅宗看来,每个人都有希望,因为他佛性在。这在根本上提出了“众生平等”,这对中国思想的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众生平等的根据就是每一个人,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有佛性。于是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我们都能修佛成功,见性成佛,这就是慧能发动的佛学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于打破长久以来的等级观念来说,是革命性的。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戒轻视他人:各种宗派都有种种的“戒”,最起码你要守五戒:戒饮酒、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杀生。这些“戒”当然都蛮重要的,但在禅宗看来根本的“戒”不是戒这些,是戒什么?戒轻视他人,这是根本的“戒”。

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无处不是道场。离开世间的生活你谈觉悟,就走错了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这就是慧能所发动的佛学革命。一、众生平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的本心起来就是佛了,叫即心即佛,心和佛无差别,每个人都有心,也都能自见佛性。所以众生跟心与佛也无差别,概括为一句话: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度人也是度己:大乘佛教主张“度众生”的,怎么叫度众生,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吗?不是的。众生的罪过也是我自己的罪过,众生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别以为我最好、最干净。发现别人有问题了,或者有差错了,甚至有罪过了就帮助他,不是在度人吗?也在度自己。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个人得度,人总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禅宗的智慧2](/cbrain/share?nodeid=9c11a1a9314cbcf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