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20余条水坝 良渚遗址揭示水利系统完整结构
“在前期确认良渚外围水利系统的11条水坝之后,近年来考古人员采用遥感、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又新发现20余条水坝,基本揭示出良渚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11月13日,在第二届“良渚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在介绍良渚遗址考古研究工作时说。
新闻发布会现场。 林波 摄
良渚遗址是古城、水利系统及郊区聚落的集合体。近年来,其在相关考古领域又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从1936年“考古人”施昕更调查的13处遗址开始,历代考古人对遗址核心区平原地带逐年开展全覆盖式的深度勘探,使良渚遗址群的遗址点增加到350多处(含水坝)。
目前,该遗址群的分布框架结构已比较清晰,相关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良渚文化早期,聚落产生了明显的等级分化,各小型聚落都利用山前地貌进行改造,但遗址群不存在统一规划,表现出分散的多中心模式。到良渚中期,在遗址群的中心位置,开始统一营建莫角山、反山等大型礼仪空间,其与三面山体保持了大约3公里的统一距离,显示了居中而建的规划理念。到良渚晚期,又持续营建城墙、外郭,形成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体系。
陈广胜说:“这些研究成果,证实了良渚遗址群结构在不同时期一步步迈出的革命性变迁,体现了早期国家社会组织产生和演变的清晰过程,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样本。”
良渚一景。 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供图
良渚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之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充分利用良渚研究院平台,深入开展良渚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逐步构建良渚文化研究体系,已出版各类书籍600多种。
据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介绍,良渚遗址是点多面广的超大型土遗址,保护管理挑战大、难度高,“为了提升良渚遗址全域系统性保护水平,我们以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开展文物安全365行动,围绕‘发掘—保护—研究—利用’全生命周期,研发打造‘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平台,用数字化和高科技手段建立了大遗址综合保护的‘最强大脑’”。
据悉,在本届“良渚论坛”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向良渚授牌设立“良渚国际考古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良渚在考古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目前,“良渚论坛”形象标识——“文明之眼 融汇共生”已确定。其核心图形源自良渚文化重要标志——“神人兽面纹”的一部分,是良渚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新发现20余条水坝 良渚遗址揭示水利系统完整结构
- 福建永定:15分钟的“小美好” 让学生课间“玩起来”
- 在华逐绿,西门子能源以合作促低碳转型
- 云南罗平:深耕小黄姜全产业链 提升品牌竞争力
- 中国国家青少年高尔夫球集训队在上海成立
- 立冬后暖意融融 成都“香肠一条街”蓄力待旺季
- 在闽毕业生求职忙 高校直播带岗多渠道拓就业
- 专门“追”女孩的乐器怎么演奏?这位布依族老人告诉你
- 免费,微短剧走向精品化的关键之钥
- 快手电商双11 GMV同比强劲增长 泛货架商品卡GMV同比增长110%
- 带全家人体验中医理疗!看中医药如何“圈粉”哈萨克斯坦民众
- 燕荚平台双十一竞争优势显著,成绩斐然
- 脂肪也分好坏 | 吃出健康来
- 小新Talkshow:今冬亚布力有啥不一样
- 西安市鄠邑区太平国有生态林场首次发现金钱豹
- 辽宁省贸促会经贸代表团出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助力打造对...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在大连开赛 展示未来材...
- 实拍两千年前的青铜四轮“首饰盒”
- 传统中式美学受青睐 云南兴起滇剧妆造体验潮
- “嘉定科创核”规划发布:打造科技成果首发区、院地合作创新核
- 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份额将超全球五分之一
- 加拿大多伦多华人社团举办“因为爱”慈善音乐会
- “她力量”绽放文物普查
- 在鲁台青:电竞让两岸青年交流更“来电”
- 《全球冷暖 中国之道》: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蓝图
- 重庆丰都:日出云海美如画
- 广州白云区建文旅体产融发展大平台 投资超百亿元
- 连接医疗,链接未来:“新思航”开启健康传播新篇章
- 重庆:师生共绘80幅水彩画 呈现云贵川渝地区山地人居环境现状
- 冬闲人不闲 探访“三北”防护林本巴图沙漠治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