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俗文化“老顽童” 扎起花灯“闹”佳节
画画、扎伞骨、蓝印花布裱托、刺孔……农历蛇年春节期间,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年过七旬的陈渊明整日把自己“关”在工作室内,紧锣密鼓制作花灯,为元宵节期间“鳌山灯会”做准备。
在该镇,以赏灯祈福为主题的“鳌山灯会”已传承上百年。作为年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花灯不但烘托出节日喜庆氛围,还寄托着民众对团圆、平安、健康的期盼。
新塍镇美轮美奂花灯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纸凉伞灯彩尤为引人注目,其大多出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当地人口中的民俗文化“老顽童”陈渊明之手。
陈渊明在制作纸凉伞灯彩。王祥鸿 摄
走进陈渊明家中,两把纸凉伞灯彩已快制作完成,其中一把正在调试。
“这把马达动力不够足,转不起来,到时候还得换一个。”蓝印花布底下是6个伞面,共18幅画,画着18位神态各异的古代仕女。陈渊明介绍,画中仕女头发都要一根根描绘,每个环节都需细工慢活。
“制作一把纸凉伞灯彩从画伞面开始,由画师将山水、花卉或人物等画在宣纸上。如今,纸凉伞灯彩内置马达,伞柄上电灯在旋转过程中,将伞面上图案映射清晰。”陈渊明边调试纸凉伞灯彩边说,花灯制作工序考究,老手艺讲究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具有浓郁地方色彩。
回忆起学艺之路,陈渊明说,他从未接受过专业花灯制作培训,完全靠自己摸索学习。
从小就对绘画、工艺手工感兴趣的陈渊明,退休前是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1999年新塍首届元宵民俗文化节开办时,他就开始制作花灯。彼时,仅凭一张照片,陈渊明开始尝试复原这项几乎失传的手艺。
通过翻阅史料、实物查看等途径,再结合自身绘画、纸扎手艺,陈渊明多年潜心钻研新塍花灯和纸凉伞灯彩制作,目前已制作各类灯彩6000余盏。
在其工作室内,各种制作灯笼的工具摆放得满满当当。谈及自己的得意之作,陈渊明满脸自豪,“我曾经制作一盏高达7米的四层走马灯,上面绘制48幅精美画作,这盏灯还被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收藏。”
钻研传统手艺过程中,陈渊明愈发体会到创新改良的重要性。除却绘画、刺孔等基本功,制作者还要懂电工知识,知道如何安装电动马达,为灯彩设置合适转速。
陈渊明在绘制花灯。王祥鸿 摄
“纸凉伞灯彩制作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良。比如选材可以考虑更防风、防水的油纸,这样灯盏或许会更便于展出和保存。”陈渊明希望,未来,有更多专业人才加入纸凉伞灯彩制作技艺培训传承过程中。
望着眼前即将大放异彩的花灯,陈渊明欣慰地说,“鳌山灯会”让更多人关注纸凉伞灯彩这项传统手工艺,“不断档”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努力方向。(完)
关键词: 浙江民俗文化 画画、扎伞骨、蓝印花布裱托、刺孔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浙江民俗文化“老顽童” 扎起花灯“闹”佳节
- 乡村影剧院成新年民众“打卡”热门地
- 在川澳门“00后”的“跨次元”新春:盼川澳青年交流更深入
- 世界足球明星队夺得香港贺岁杯
- 一碗“全家福”带你体会荆楚年味丨奇妙中国年
- 陕西宜川:黄河壶口岸边年味浓 多彩非遗贺新春
- “洋面孔”邂逅浙江千年羊村 感受春节氛围
- 陕北榆林过大年|“小剧场”“小戏台”打造榆林春日文化盛宴
- 长三角铁路返程客流持续增长 2月2日预计发送旅客244万人次
- 生肖经济发力 浙江多地“巳蛇”文创受热捧
- 蛇年电影春节档票房火爆破多项纪录
- 2025年地坛、龙潭庙会:寻味特色美食 邂逅创意年礼
- 水深鱼大的“出海”路,晋级托管如何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 文物“造梦师”文创设计激活历史
- 48亿人次!春运过半,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创新高
- 非遗百灯庆新春 客家年味正浓时
- 今起北京迎返程高峰 7条地铁线路延时运营
- 中越边民新春“越走越亲”
- 南少林五祖拳:雄风震闽地 拳魂传四海
- 香江观澜:灵蛇献瑞贺新岁 香港发展启新程
- 破65亿!2025春节档电影票房再创新高
- 陕西榆林:全国秧歌展演启幕 中外39支队伍“闹”新春
- 春节期间 苏州平江路上游客络绎不绝
- “熊孩子炸井” 小孩家庭支付天价赔偿?官方辟谣→
- 说走就走“中国游”
- 春节假期观影人数大幅增长 一起解锁电影院的N种打开方式
- 食在云南·侨这一家子——临沧
- 吉林玉米小镇迎来“甜甜的一年”
- 春节期间 苏州七里山塘景区张灯结彩游人如织
- 幸福牵挂丨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