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以人才战略重塑“钢城基因” 打造长三角“智造高地”
长江之畔,钢城蝶变。从1956年30万建设大军汇聚长江边的小渔村,到如今跻身长三角城市群“桥头堡”,这座曾以钢铁闻名的城市,正通过“政策引领、生态涵养、产才融合”的创新实践,书写新时代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的样本。
中新网记者近日走访马鞍山,探寻这座工业老城如何以人才工作“登高行动”,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航拍安徽马鞍山马钢工厂。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钢铁摇篮的“人才基因”
1956年,随着新中国首批大型钢铁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马钢)的兴建,来自全国30万建设者涌入长江边的这片热土。“当时这里只是个小渔村,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马鞍山市委人才局副局长伍万红介绍,正是这批“拓荒者”奠定了城市工业基因,也让“聚才兴业”的理念深植城市血脉。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马鞍山依托钢铁产业链,吸引大批冶金、矿山领域专家落户,华东冶金学院(现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相继建立,形成“产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闭环。2009年,马鞍山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人才集聚效应相得益彰。
“马鞍山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工业基地,又是南京都市圈‘后花园’。”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指出,独特区位让这座城市既保留工业城市的务实精神,又兼具对接长三角的开放视野,为人才战略迭代埋下伏笔。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无需携带任何证明材料,刷脸即可办理业务。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政策迭代:从“真金白银”到“生态赋能”
2018年,马鞍山人才工作迎来关键转折。面对全国“抢人大战”,该市在全省率先推出“诗城英才”计划,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覆盖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全链条。这笔资金对于马鞍山来说是一个“大手笔”。据介绍,马鞍山仅首年便兑现人才奖励1.2亿元,政策含金量居安徽前列。
政策创新不止于资金投入。2021年,马鞍山启动“人才登高行动”,全面对标长三角先进城市:打破唯学历论,将工资性收入纳入人才评定标准;成立市委人才工作局,高位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出“编制周转池”,为科研人员保留3年体制内身份,支持其离岗创业。数据显示,近五年马鞍山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7个,新增专业技术人才4.8万人。产才融合:构筑长三角“智造生态圈”
在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东科半导体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感慨:“这里既有南京的科创资源,又有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政策。”像他这样的“长三角候鸟”,正成为马鞍山链接区域创新网络的纽带。
围绕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马鞍山构建“一产业一平台”育才体系:与南京大学共建高新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建立“北大—东科第三代半导体联合研发中心”,设立“产业工程师学院”“企业家学院”“工匠学院”培育本土人才。与此同时,实施诗城英才“千里马”人才计划,启动实施“青年未来城”“人才安居工程”“人才会客厅”等10项重点工作,让更多“千里马”在马鞍山竞相奔腾。
航拍马鞍山经开区产业园。马鞍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过去拼政策,现在比生态。”伍万红表示,该市正探索“人才社区”模式,将口袋公园、商业街区融入人才生活场景,并定期举办人才沙龙、创新创业大赛,“让人才既能安心搞科研,也能轻松交朋友”。
面向长三角一体化,马鞍山的“人才棋局”愈发清晰:向东,与南京共建“人才飞地”,探索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向西,联合合肥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输送技能人才;向内,实施“人才回引”专项行动,吸引在外马鞍山籍人才返乡。
长江潮涌,千帆竞发。当“诗城”马鞍山将人才密码写入城市基因,这座曾经的钢城正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襟,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奏响新时代“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的澎湃乐章。(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安徽马鞍山:以人才战略重塑“钢城基因” 打造长三角“智...
- 将武术的“刚”融入秧歌的“柔” 昌黎地秧歌“扭”向世界
- 广西拟“景区门票一票管3日” 助推文旅市场大门越开越大
- 中国境内首例临时进口使用特医食品落地海南博鳌乐城
- 天津盘山景区推限时免费活动 助力《哪吒2》票房冲顶
- 湖北力促“舌尖经济” 释放餐饮消费新活力
- 山东日照:低空经济蓄势腾飞,擘画蓝天新图景
- 黑龙江伊春青少年体验冬季定向运动 尽享冰雪体育欢乐
- 中国首个低空行业大模型在长春发布
- 扎根乡村30年 湖南桃江教师把爱洒向孩子心田
- 今年以来 福建泉州口岸原油进口增长超三成
- 64载跨越山海 “国家的孩子”赵丽俊回家了
- 棉花娃娃俏销 中国年轻人乐为情绪“买单”
- 辽宁省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山东加码数字乡村建设 让科技惠农更“慧”农
- 山西春节假期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93% “非遗+文旅”成新动能
- 碳路中国丨“乌金”变“绿金” 智能化赋能山西煤企转型升级
- 油价年内首跌,加一箱油少花约6.5元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上门为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引
- 青海互助:春雪覆盖梯田 “大地指纹”尽显
- A股周三飘红收官 机器人板块走强
- 手机国补政策落地满月:消费热潮背后,“百亿计划”助力商家...
- 大众点评《评价透明度报告》发布,公开评价审核“四道防线”
- 五部门: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
- 拉萨=成都=香港航线首航 拉萨海关助力高效通关
- 甘肃文县“白马巧匠”的面具情
- 2024年济南金融业增加值超千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 国产汽车“逐鹿”环塔赛场 新增新能源组别
- 50岁丘索维金娜复出,冲击洛杉矶奥运会
- 天津大学学子行走12260公里 为“海上丝路”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