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研究 > 正文

今日播报!衡阳高新区锚定“五好”加力高质量发展

创建“五好”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园区,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和“指挥棒”。

日前召开的衡阳市“五好”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把“五好”园区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力军,切实提升园区承载力、扩大园区引领力、增强园区竞争力、激发园区原动力、拓展园区吸引力,为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资料图)

衡阳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全市“五好”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及专题研修班有关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锚定“五好”目标,助力高质量发展。

衡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振衡明确提出,要打造制造立市的“核心引擎”、引领创新发展的“示范灯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以实干实绩为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贡献高新“首位”力量。

“2023年,高新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以制造业立区为根本、以产业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能,持续开展‘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奋力推进‘五好’园区建设。”4月4日,衡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胡小刚表示。

创新中心成为衡阳高新区改革创新桥头堡。

规划引领:“两主一特一支撑”

衡阳高新区规划发展“两主一特一支撑”产业,即做优做强做大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命健康特色产业,以创新服务业为重要支撑,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提速高质量发展。

“两主”即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

——先进制造产业。围绕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引进一批先进制造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先进制造示范企业,打造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完善先进制造创新体系,发展先进制造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重点布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领域,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资源产业化,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

“一特”即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特色中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积极培育化学药、生物药、基因检测,构建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

“一支撑”即创新服务业。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建成与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支撑引领产业发展。

衡阳高新区聚焦“两主一特一支撑”产业格局,明确千亿元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百亿元企业新增、十亿元项目落地见效。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夯实链条基础,严格落实“五单一图谱”机制,配强力量,摸清“家底”,逐链分析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定向施策,推动全区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加强企业培育,扎实推进企业“原地倍增”专项行动,培育龙头企业;全力培育一批规上工业企业;加快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始终聚焦“五好”园区建设要求,力争2023年在湖南省产业园区评价中排名进入前20位。

一栋栋摩天大楼,就是一个个“立起来”的数字产业园。

制造立区:奋力攻坚“五大任务”

位于衡阳高新区白沙片区的衡阳凯新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秉持“做世界一流材料”的核心文化理念,坚持自主研发,已发展成为我国少有生产高纯氮化硅产品(纯度99%)的企业。

目前,凯新科技与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钢院等科研院所在“氮化硅3D打印”前沿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已共同申请国家级科研专项经费的支持;利用氮化硅材料极高的生物相容性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展“氮化硅人体骨骼植入”可行性合作研究开发;与湖南大学开展氮化硅“高导热IGBT电路基板”合作研究开发。

未来5年,凯新科技计划投资10亿元,将上述项目在衡阳高新区衡山科学城氮化硅智能产业园内落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营收将超10亿元、利润3亿元以上,并带动园区内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打造“科研创新、智能制造、上下协同、内外循环”的新兴产业基地。

凯新科技是衡阳高新区在新材料领域发力的缩影。高新区全力推进制造业“飙”起来,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制造、电子元器件及产品制造、精密模具制造、新材料制造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技术研发项目、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加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衡阳高新区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突出抓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集全区之力推动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提升标志性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持续推进“原地倍增”“纾困增效”专项行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扎实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全力支持重点企业上市,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

衡阳高新区奋力攻坚“五大任务”:不断优化制造业空间与业态,着力完善先进制造产业生态,引进一批优势先进制造企业,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加大先进制造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显著壮大,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高。

产业强区:持续注入“硬核”力量

时间的刻度,标注着发展历程的不凡。

3月30日,2023年湖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衡阳分会场在衡阳高新区举行。一季度,高新区新开工重大项目共9个,总投资56.54亿元,全部为产业类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70亿元,年税收8亿元。

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衡阳高新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以企业服务为第一选择,强化“项目为王、产业为要”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硬核”力量。2023年共有51个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88.4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9个,年计划投资30.8亿元。高新区按照“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建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强化“驻企联络员”制度,真心实意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

衡阳高新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和“源头活水”,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立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小分队,开展“驻点招商”;利用大数据库精准信息,实行“靶向招商”;引入第三方合作,探索“中介招商”。2022年共签约重大项目20个(不含综保区),总投资57.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重大活动签约项目4个,深圳集中签约项目5个,引进“三类500强”企业6个。

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衡阳分会场。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改革创新决胜未来!

“不改革、无活力,无创新、不高新”。衡阳高新区以改革创新激活园区发展“一池春水”,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努力营造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改革驱动创新、创新引领改革的格局。

衡阳高新区抢抓衡阳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等重大机遇,推进产业迭代升级,拥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面积210万平方米,在全省园区排名第2位;继2022年科创智谷备案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后,衡阳高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科技企业孵化器2023年4月晋升“国家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2个,打造了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上海交大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雁城区块链研究院、南华科创园等一批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成立全市第一家政府投资基金——高新南粤基金,组建了全省一流的企业上市服务平台——衡阳企业上市辅导中心,筛选上市培育企业100余家,上市后备企业45家。

衡阳高新区千方百计引才、改革创新育才、优化环境用才,探索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育及项目落地的“高新模式”,积极推进人才“雁阵计划”落实落地。首创校企合作引才“UP”模式,引进省“5个100”科技创新人才21位,签约引进59名海归博士。积极与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合作,推动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留衡就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开通引进人才家人上学、就医等绿色通道,解决后顾之忧。

衡阳高新区圆满完成园区整合,切实落实“三定”方案,推行大部门制,内设机构从原来的30个核减为8个,职责更明晰,运行更高效。稳步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刀阔斧实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对一般岗位实行双向选择,打破身份壁垒,拓宽干部选拔视野和渠道,对副科级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全面推行岗位聘任制配齐配强科级干部队伍,园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大力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模式,按照管重点、管结果原则,扎实推进高新控股集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行、企业化经营,提升外部信用评级,增强抗风险能力。

衡阳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一对一”联企服务,建立规上企业“驻企联络员”制度,为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工作、“四即”极简审批改革,有序承接赋权事项346项,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运行,搭建了高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全省政务服务大厅中率先实施OSM现场管理系统,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离厅式24小时办税服务微厅。

(摄影:李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