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嗨租车拟再IPO:后疫情时代 租车自驾成新趋势
港股或再成中概股新的“登陆”地。近期有消息称,国内出行龙头企业之一一嗨租车拟赴港IPO,最快可能在今年底上市,且估值可能攀升至50亿美元,
形成对比的细节是,一嗨租车曾于2014年在美国上市,是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租车企业,后于2019年私有化退市,彼时对应市值为9.38亿美元,不足上述新估值的五分之一。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租车自驾市场在新消费、新客群、新市场和新竞争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已形成了新的发展场域和格局,一嗨租车等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未来护城河宽度都有变化,其估值的关键维度生变。
加之港股改革,中概股回归潮势延续,本土优质企业的“本土化”估值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一嗨租车再回资本市场,将会是一个再次观察头部企业的资本与市场“新战”的窗口。
港股或迎新,一嗨租车拟再IPO
对于拟50亿美元估值登陆港股资本市场,一嗨租车官方目前暂未有具体置评。而当前市场有两个关注重点:为何是港股,为何是50亿美元?
三个主要维度或可以提供相应回答,包括一嗨租车最新发展情况,租车自驾市场的大环境变化,以及中概股在港股估值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这三个维度构成了重估一嗨租车估值的基本面。
公开信息显示,创立于2006年1月的一嗨租车是出行市场的“老玩家”,主要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综合汽车出行服务,客户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与民企等,亦是都市白领、商务人士出行的主要选择。
凭借长年稳健、高速发展,一嗨租车现拥有200多种车型,7000多个网点分布在国内450多个城市。参考公开信息,其目前在直营城市和直营网点数量、车型数量、渠道订单及流量等多个数据,均领先于行业其他主要品牌,实现了较高水准的出租率、周转率。
同时,受益于消费升级和交通设施改善,国内自驾游需求持续高企,而受制于城市限行政策,租车自驾需求也在走高,叠加有本无车人群体量进一步扩增等因素,国内租车自驾市场的扩容态势已较明显,这对一嗨租车等具备优势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可渗透基本市场的机会在增加。也就是说,一嗨租车具备了再回资本市场,且获得更高估值的多重可能性,同时,作为偏重投资的行业,其也需要获取更多资金支持,来抓住有利的规模扩张机会。
若一嗨租车最终选择港股,应该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
受中美经济竞争、贸易环境,以及部分中概股企业的表现,当前美股的不确定性增加,上市风险相对抬升,更多中概股回归趋势大概率会延续,而港股成为它们的优选之一,有几个因素:一、港交所为吸引更多优质新公司,提升自身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做出一定制度变革,上市环境更加更加开放包容与友好,中概股公司与港交所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吸引本土和国际投资者的更多重视;二、相比美股投资人,中国本土投资人对本土公司,更为了解,从而给出更合理甚至更高的估值,这是港股上市企业颇为看重的一点。网易、京东港股二次上市,估值走高,是一个例证。
此外,许多从美股私有化后又登陆港股的公司,估值也有大幅提升,如分众传媒私有化时对应的市值约合人民币近200亿元,借壳上市后港股市值一度超2700亿元,达到美股市值的十几倍。药明康德美股私有化的价格是33亿美金,后续一拆三在港股、A股、新三板分别上市,总市值翻了十几倍。360私有化时市值93.38亿美元,借壳回归A股后估值也达到了私有化市值的近5倍。
一嗨租车估值提升背后:中国租车自驾市场新格局
如果更具体拆解一嗨租车重启上市,以及估值大幅抬升背后的细节缘由,会发现是多重关键因素的叠加效应。
中国租车自驾市场已进入新的场域。
内循环的新市场格局下,新基建推进的速度、覆盖区域范围预计会有相对可观的表现,投资的倚重度只会更高而非走低;同时,虽然我国城镇化整体水平已超过60%,接下来整体速度会变慢,但城镇化率继续抬升还是趋势,尤在二三线城市。这两重因素交织影响,会推动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铺设延展更密集、区域渗透率提升,大交通与小交通协同多交通工具出行、自驾出行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升,租车自驾市场会继续扩容。其中,汽车在大交通出行板块中扮演的角色权重也可能变高。这些是资本市场看好租车的基点之一。
参考消费升级及递延规律,中国的自驾游需求攀高,是可见趋势。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区域一体化程度提升,更多区域2小时交通圈形成,自驾条件完善及需求提升。从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和西南区域来看,它们是自驾出行相对突出区域。与之相匹配的是,它们也是城市周边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尤其在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消费能力、交通条件都较为冒尖,高频的周末自驾游、较低频的节假日自驾游需求明显。
疫情形成了新的巨大变量,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并正在重塑消费形态:一、城市本地游、周边游主流趋势更加明显,且在短期内难逆,乃至还会进一步巩固;二、对消费环境的安全、私密要求提高,自驾成为更受欢迎的方式,其中自驾游就是典型表现之一。一个公开信息细节是,疫情发生后至今,国内西北区域的旅游消费迎来一波波高峰,相比疫情前更受欢迎,原因之一是这些区域的偏远、小众,反而带来安全、私密的有利条件。
一嗨出行研究院2021年半年报也提到,今年上半年租车自驾市场已全面恢复并超越疫情前的水平,租车自驾出游订单数远超疫情前。尤其今年上半年的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一嗨租车的业务量、APP日活等数据均超过疫情前水平。
但是,高企的自驾需求,不管是短程,还是中长程,与人们自有汽车保有量之间的缺口,整体并没有缩小,反而呈现逐渐扩大态势,因为有证无车人群每年在增加,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矛盾。有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汽车驾驶人共有4.31亿人,有驾照没车的缺口达到1.39亿人。
租车自驾需求,自然会被继续推高。参考去年发布的《2020年自驾租车行业研究报告》,其中提到,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后,对出行方式的安全、防疫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造就了租车企业培养用户、挖掘用户的新契机,2021年或摆脱疫情影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70亿元。
一嗨租车等租车自驾企业,迎来更多机会。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的研究信息,根据租车自驾企业运营车辆规模来测算,2018年,前五大汽车租赁企业占据汽车租赁市场约23%,市场集中度较2017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考虑到近2年发展,疫情带来的影响以及正负效应相抵充,这一市场集中度目前应更高,但不会很高。
从趋势判断,中国租车自驾市场头部企业的市占率、渗透率依然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包括一嗨租车有望进一步扩增市场份额,这会增加资本对其的看好度。
新格局下的新竞争
在新的市场格局下,如上述,以一嗨租车为代表所在的租车企业第一梯队,会有更多发展机会,但国内租车自驾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租车自驾市场新玩家要进入已更为困难,虽市场蛋糕在做大,但门槛已较高,所要投入的成本更多,回报速率可能更慢。于此,这个市场将更多上演存量企业的竞争,尾部企业将更难生存,可能面临洗牌出局;腰部企业日子整体变得艰难;头部企业则因有规模效应和资本加持,可能继续做大。既有资金体量及获取更多资金支持的能力、已构建的供应链的横向宽度与纵向深度、运营能力等,将是其中三个关键考验。
以一嗨租车为例,在其身上至少有两个特性值得关注,也是评估其后续竞争力几何的维度。
专注,是其一。
自成立至今已近15年,一嗨租车一直专注于租车自驾领域。专注,有助于企业在一个领域里持续深耕,做“浸透式”精细化运营,实现服务多样化、体验优质化,以及规模扩张的稳与快平衡。比如一嗨租车基于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考虑,坚持只做直营,拒绝任何形式的加盟。为确保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体系化,一嗨租车打造了独有的用户满意度管理体系,让用户享受到全国一致的标准化用车服务。
专注也有助于带来创新,一嗨租车现已实现“两证一卡”提车、不限里程、多地异地还车免费、押金双免、自助取还车......这些带动了租车自驾行业综合水平的提升,也让一嗨租车逐渐成为标准化租车服务的代名词。类行业标准设立的形成,也意味着一家企业行业地位稳固的更大几率,背后是行业壁垒和后续增长想象空间。
比如第二个特性也可视为专注带来的衍生物,即一嗨租车逐渐成为现在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租车自驾品牌。
体验上,一嗨租车全国一盘棋、“线上+线下”的服务体系贴近当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不仅免去了租车自驾的种种后顾之忧,还随取随用便捷灵活。
产品上,一嗨租车主推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车型,比如现在的英菲尼迪QX50、丰田亚洲龙、日产新奇骏等,这些都是年轻人关注的焦点车型,也让一嗨租车在年轻人中成为时尚首选。
一嗨出行研究院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嗨租车平台上90后人群贡献了超过50%的订单,成为租车主力。其分析认为,90后爱自由、注重生活品质,成为租车出游和豪车体验的主力军,一嗨在2021上半年推出多款豪华性能车,其中67%被90后租走。
年轻客群的庞大体量、消费喜好、消费能力,以及作为未来中高收入群体的主要构成,不难想象当前及未来可延展出来的消费增长空间,一嗨租车对其形成的高黏性和既有布局,也给自己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跨链支付网络cBridge宣布支持Astar Network
- 艾德一站通「每日金股」功能全新升级 开启“投资陪伴”新风向
- 增速获客赛道 激活年轻属性——兴业银行信用卡“圈粉”90后
- 百融云创与某银行达成战略合作 SaaS平台促进数字化转型
- “高速上违停赶报表”警示了谁?
- 离职文书的“坑”不能仅由劳动者填平
- 脱掉K-9包袱节流减员,新东方在线驶向新“东方”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劲
- 青海春天一字跌停,2021年预亏超2.65亿或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金地集团子公司东莞金展房地产因虚假材料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被罚
- 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工信部明确这些举措!
- 非学科类培训班寒假恶意涨价需综合施治
- 机构:2021年126家房企参与收并购 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1.3%
- 北京:买四类药品实施新政 市场监管进店查落实
- 营收净利双降,沃华医药用九成利润给股东“发红包”
- 东莞保越实业因虚假材料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被罚 其系保利、...
- 北京:保证春节群众需求不脱销、不断档
- 天津积分落户新政: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
- 五粮液集团实现营收1400亿元
- 瑞尔集团再递表港交所:连续三年亏损 淡马锡持股10.88% 43...
- 丰台今天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查
- 发改委给高耗能企业定KPI:冬奥会用的神奇绿电,要引入碳交易
- 比亚迪:2021年94名员工因不廉洁、严重违规被查处
- 采购进口冷链食品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 特斯拉反诉摩根大通 :想借马斯克发布私有化推特获利益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
- 东莞中海嘉桦房地产因虚假材料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被罚 其系...
- 腾讯2021年近70人触犯“高压线”被辞退,13家企业进黑名单
- 东莞海逸豪庭项目存在违规行为东莞冠亚环岗湖商住区建造公司...
- 当心!玩雪引发的妇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