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洞察 > 正文

负面缠身却备受资本追捧 水滴公司为何选择赴美上市?

中华网财经讯,近日,据媒体报道,水滴公司计划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IPO,募资规模预计为5亿美元左右,高盛、美银等将担任联席主承销商。这是继今年7月份传出最快年底前完成上市之后,水滴公司再一次因为上市引发舆论关注。

资本追捧

成立于2016年的水滴公司由美团第10号员工、美团外卖联合创始人沈鹏创办;按照沈鹏创业初期的表态,其计划“用共享经济的方式颠覆某一和他家庭背景相关的传统行业。”

目前,水滴公司已建立起“筹+互助+保险”的生态商业模式——水滴保险商城与水滴互助组成商业板块,水滴筹与水滴公益组成社会责任板块,两大板块共同构成“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的保险保障体系。在短短数年内,水滴公司吸引了数亿用户。

其中,水滴保险商城是水滴公司2017年5月推出的互联网保险科技平台,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累计保障用户数已超过1.2亿,保障家庭数超6600万,在2020年前两个季度年化签单保费近60亿元。

而商业板块中的另一部分“水滴互助”则作为网络互助社群,主要提供事前保障服务,现已累计为1.2万个家庭划拨超16亿互助金。

截至6月底,水滴公司全平台独立付费用户数超过3.3亿。

社会责任板块方面,水滴筹的定位是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其爱心用户数超过3.3亿,产生超过10亿人次的赠与行为,赠与总金额为330亿元;水滴公益则是水滴公司于2018年7月正式上线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作为由知名互联网公司初创团队成员,沈鹏在创业伊始即获得众多投资机构的追捧,腾讯、美团、IDG资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点亮基金等一线VC、CVC成为天使轮投资方。

迄今为止,水滴公司的总融资规模超过34亿元人民币,投资方阵容包括腾讯、博裕资本、瑞士再保险集团、IDG资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点亮全球基金、中金资本、蓝驰创投、美团、创新工场等。

负面缠身

与融资、上市等消息相伴相生的,是市场上针对水滴公司的质疑,诱导消费、虚假宣传、肢体冲突、欺诈等负面消息此起彼伏。

其中,水滴公司的保险业务多次陷入诱导消费质疑,已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据金融观察团此前报道,水滴公司旗下水滴互助以0.01元为噱头诱导用户加入,实际却需要完成充值才能使用,被指虚假宣传。

据报道,水滴公司的相关宣传至今仍然保留,并且愈演愈烈。除了水滴筹、水滴互助外,水滴保险商城也大量使用“免费”、“投保成功”、“福利”等字样弹窗吸引用户注意,诱导用户购买保险。另有用户通过微博表示,水滴保险以1元保费引诱中老年人投保,实际合计一年保费需要扣款一千余元,并通过电话营销,“忠实老客户回馈升级千万保金”,引导老人继续消费。在提出退保要求后,客服人员仅表示可以关掉自动付费,不能退保。

除了诱导用户消费外,水滴保险疯狂的短信营销也为人所诟病。根据用户描述,仅仅是使用过水滴筹捐款的用户,也会收到营销短信,“即使是选择退订,但根本没有用,后续还是一样会收到短信。”

2019年上半年,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本名吴帅)亲属在拥有多套房产车产情况下发起百万筹款,引发公众关注,媒体陆续揭开众筹行业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造假的病历及众筹文案,竟与平台审核“无缝对接”,得以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吸收大量捐款。

水滴公司在2019年底亦遭遇一场信任危机。彼时,水滴筹部分地推人员为了赚取提成,在医院中"扫楼"推广,未核实患者病情、财产状况等,随意套用模板编故事、随意填写筹款金额,并鼓动患者积极转发。

仅仅4个月后,又发生了水滴筹与竞争对手轻松筹的地推人员医院互殴的事件。为了"抢生意",双方人员先是发生口角,继而拳脚相向,警方随后介入。

监管缺失

近年来,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在拓宽社会救助范围、填补传统慈善事业空白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据朝阳法院望京法庭庭长王敏介绍,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目前还存在法律定义不清,规定过于原则的现状。据了解,2016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个人求助没有明确规定。在一些地方规范性文件中,虽然明确了求助人需对求助信息真实性负责,网络服务提供者负有一定的核实义务和风险提示义务,但并未对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中求助人、网络平台、捐赠人的权责及行业监管等做出细化、具体的规定。

“此外,求助人信息披露范围不清、标准不明、责任不实,款项筹集使用亦不公开、不透明。”王敏表示,相关规范并未强制要求对求助者家庭财产、其他渠道获得的捐助以及通过互联网平台募集款项的使用情况进行公开,使得求助人与赠与人信息不对等,容易滋生信用危机。

“一旦公众对互联网个人求助产生信任危机,将直接冲击现有救助体系,损害的不仅仅是慷慨解囊的捐赠人,更损害未来真正需要救助的潜在不特定群体。”王敏指出,“由于网络平台筹集资金使用、流向的不透明、不确定,存在被认定为非法集资或被挪用等风险,可能损害全体捐赠人的利益,同样影响互联网个人大病求助的有序开展。”

“要将个人大病求助纳入行政监管范围,建立与社保、慈善基金会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朝阳法院望京法庭副厅长欧阳华表示,“建立健全筹集资金监管制度,既要追踪善款使用全流程,又要覆盖包括平台、资金托管机构、医院等多领域。”

也有业内人士直言,互联网众筹平台是完全依赖于用户的平台,一切起点都是病人的需要和大众的捐款,这两点都离不开信任二字。没有信任的共识,也就不会有众多用户参与,更遑论众筹平台的蓬勃发展。然而,如今众多难解的弊病和风波都在消耗社会的善意与耐心。

该不该受到监管?谁来监管?怎么监管?这可能需要相关部门给出答案。

为何赴美

水滴公司为何选择此时赴美上市?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公司上市是必然的结局,投资者需要退出。在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公司选择上市,并进行市场卡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水滴公司传出上市后不久,轻松筹传来新一轮融资的计划。据彭博社消息,轻松筹寻求新一轮融资,融资额约为0.5亿-1亿美元,公司估值将达到10亿美元。有消息人士称轻松筹此次融资或是为上市提高估值。双方的这一系列动作也被业内视为卡位“大病筹第一股”。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尽管规模不同,但业务线布局相似,通过上市,水滴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发展,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赵衡表示,水滴公司这类平台通过公益性筹款吸引流量,获取用户,从而为后面的保险业务,乃至新业务“险+药”模式导流。在相互保、微保等企业的竞争下,如今获取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线下地推还是别的方式,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水滴筹一直以“筹款0手续费”为主要宣传话语,平台不在用户筹款金额中抽成。但作为一家在资本市场频获融资的企业,尽管有着数亿的用户规模和累计过百亿元的筹款金额,该公司依然面临不小的盈利压力。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国内的企业要去美国上市呢?尤其是在各大在美上市企业争相回归港股的节点,水滴公司为何相向而行?

真实情况是,很多企业是因为没得选才去美国上市的。

因为A股审核更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政策反而放宽。另外,美国股市吸引中国企业的更重要因素,可能要数融资的容易程度。

总体而言,A股的上市流程比美国股市更加繁琐,耗时更长,门槛设置的也比较高。《公司法》规定,中国企业要想上市,必须要连续盈利3年,年利润达5000-8000万。此外,A股上市平均排队时间2-3年或更长。而美国股市采用注册制度,对需要上市的公司不设盈利门槛。因此美股对于急需用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更好的平台。

“大病筹第一股”卡位赛还在继续,谁会胜出?中华网财经将继续保持关注。

关键词: 水滴公司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