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超市悄然走红,食品安全监督问题不能失管失控
“建议零售价18.9元的香辣海带结,特价只要4.5元;建议零售价35元的麻花礼盒装,特价只要10.8元;建议零售价14.8元的进口饼干,特价只要5元……”如今,在一些热门商圈或社区,以“白菜价”售卖临期食品的超市悄然走红。(《北京日报》5月26日)
对消费者而言,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还在厂家商家标注的保质期内,并不影响正常食用。对于超市来说,临期食品“白菜价”并不亏,能把临期食品低价处理掉,有利于避免食品滞销,同时,也避免了宝贵食品被白白浪费掉。
不过,临期食品超市的悄然走红,也有令人担忧之处。首先是食品价格的监管问题。根据我国的《价格法》,对于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价格,虽然属于商家自愿定价的范围,但是否存在“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需要有关部门跟进监督,确保价格公开公平、合法合规。
其次是食品安全的监督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于以“白菜价”出售的临期食品,应当加强监管,防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而损害消费者健康。
从法律上讲,临期食品以“白菜价”出售,其实是“自选动作”。《反食品浪费法》中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并未明确规定临期食品必须作“白菜价”处理。法律的真空地带,往往是乱象滋生的土壤。对“白菜价”临期食品不能失管失控,辜负《反食品浪费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法律的立法善意。为长远之计,有关部门有必要依据上位法规,进一步明确规范,加大监管力度,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欧阳晨雨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保险打工人年终奖多数和上年持平或下降,怎样发才合理?
A股5家上市险企去年保费收入增长0.03%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排行
最近更新
- 格力电器公布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分红总额或不低于300亿元
- 去年我国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提升
- Coinbase产品副总裁披露 NFT 平台界面和购买流程
- 字节跳动将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
- 互联网平台上的“隔离险”热销,真像宣传的那么靠谱吗?
- 高端系列啤酒让不少消费者止步,是物有所值还是收“智商税”?
- 警惕抢票软件背后的风险
- 年货消费,今年更红火
- 满足超两千万辆电动车充电需求
- 平台春节“发红包”如何实现双赢
- 直播带货亟须 走出“顶流迷信”
- 北京:新增感染者均来自管控人员
- 北京:多次违规停放用户将被限制使用
- 房贷利率下调 年轻人要珍惜“首贷”
- 负压救护车筑牢冬奥会疫情防控屏障
- 害怕过年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 虽说虎年将至,但别被这些谣言给唬了
- 理性看待走红的乡村生活短视频
- 银保监会: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无...
- 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
- 我国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 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 科技赋能冰雪运动打破时空界限 冰雪旅游发展呈火热趋势
-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已涵盖200多个线下消费场景
- 年报业绩预告火热披露中 投资者要警惕高股价的财务大洗澡行为
- 强化常态化打击,高效打击“假企业”“假申报”等严重涉税违...
- 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行动将启 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
- 持续深化减费让利工作 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惠及企业的发展动力
- 深圳:试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实现相关事项“一网通办”
- 特斯拉报告显示第四季度其比特币持有量没有变化
- 波音Q4财报:787客机造成45亿美元损失 三年来首次实现正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