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洞察 > 正文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成为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黄金线”

今年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0周年。十年来,京沪高铁不断刷新着速度、创造着奇迹、打破着纪录,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已然成为一条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黄金线”,一条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线”,并以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成为中国高铁的强力“代言”。

作为京沪高铁十年供电专业安全运营的守护者,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护管理公司用一流的专业化维管服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矢志探索,十年磨剑树品牌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初期,中国铁路系统审时度势,做出了京沪高铁供电系统实施专业化维管的战略部署,中铁电气化局参与京沪高铁四电系统建设团队,就地由建转管,承担起京沪高铁供电系统维管重任,开创了我国长大高铁干线实施专业化维管的先河。

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成立以来,从最初的领命跑步进场,到快速完成整章建制;从由建转管的“适应期”,到实施全员头脑风暴,转变思想观念;从无经验可循,无标准可依,到制定标准规定200余项,取得省部级荣誉60余个,拥有集管理咨询、技术输出、服务评价等行业话语权、主导权……在一次次困局中突出重围。

该公司在全线实施了统揽全局的寿命管理、缺陷管理、故测管理三项管理和系列技术装备创新。

在寿命管理方面,与西南交大强强联合,成立了设备寿命研究小组,共同研究高铁零部件机械、电气能的衰减,总结探索高铁供电设备寿命规律;在缺陷管理方面,将缺陷分A、B、C三类建立台账、跟踪销号,形成一套缺陷闭环管理系统;在故测管理方面,自主研发了AT供电故障测距精度校准系统,使故测均误差由1046米缩减至200米以内,亮相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并在全路推广。

运用大数据技术,总结出防风、防洪、防雷、防污闪、防冰、防锈蚀、防异物、防危树、防鸟害等“九防”经验,为控制季节故障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维管气象”。

创新了“一修管三年”的规模化集中修,检修效率提升30%;率先在全路探索运检修分离模式,完成精测精修先导试验,为中国高铁供电系统修程修制改革提供了科学基础。

研发了绝缘子冲洗枪、ABS防鸟罩、智能移动巡检双系统等30余种专业装备,配置了“零秒出动”特色抢修车、技术试验房车、现代化检测车、接触网电动巡检车等,大大提高了维管效率,实现鸟害季节无鸟害的突破。

创新引领,抢占行业“智”高点

“为把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铁路建设和运维,公司研发了包括无人机巡检、接触网动态能评估研究、吊弦震动疲劳寿命研究、变电所无人值守研究、电缆中间头监控研究、6C系统应用研究等12项智能技术装备,开启了京沪高铁供电维管‘智能时代’。”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总经理许红介绍说。

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出工器具“人脸识别”智能管理系统。给每一个工器具建立“身份证”,避免物料与实际库存不符等情况,领料出库时间由原来的2分钟一组缩短至15~20秒一组,并实现上下道快速清点,对漏拿工具进行预警提示并锁定遗落位置,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据统计,自2015年至2018年,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615万元,构建完成京沪高铁供电检测监测系统,发现缺陷占总缺陷数量的90%以上。

2020年以来,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维管公司成功研发出一套“AI+高铁智能图像处理系统”,开创了我国铁道供电系统通过“4C”图像智能识别接触网零部件缺陷的先河。以每季度采集的200万张设备图片计算,需要线下18名技术人员、13台计算机,用时20天才能完成监测分析任务,如今仅需1名技术人员、1台计算机,用时1天便可完成。

与此同时,该公司创新智能设备巡检新思路,设立无人机巡检应用研发工作室,完成京沪高铁线路3D建模、外部环境监控、4C盲区补强及供电单项设备定点监测等工作,充分发挥智能技术设备优势,解决了关键处供电设备巡检难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设备维修质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张金鑫)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沿线经济 中国高铁 人工智能技术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