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举措推进免税消费市场发展 发力打造新消费场景
免税购物成为满足国内升级类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地竞相布局的重要领域。《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海南自由贸易港以及广州、北京、天津等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纷纷出台举措,支持免税消费市场发展,并加速相关项目建设,打造商业新地标、旅游消费新名片。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明确,将在“十四五”时期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不断释放的政策利好,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热情。接受采访的企业纷纷表示,国内市场足够大,消费能力也足够强,希望各方共同把免税消费市场做大,吸引更多海外消费回流。
海南离岛免税消费持续增长
在位于海口市日月广场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内,商品琳琅满目、大牌云集。来自山东的游客沈女士和朋友来回穿梭,忙着挑选和购买护肤品。
“来一次海南可以囤够一年的护肤品,免税店的品牌比较集中,可以一站式购物,想要的都能买齐。”沈女士说,“免税购买护肤品省下来的钱都够再来海南玩一趟了,太划算了。”
从2020年7月1日起,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大幅放宽,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及大部分品类单次购买数量限制,新增手机、平板电脑等7类商品。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之一,离岛免税新政正使得海南成为国人购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601.7亿元,增长84%。
今年海南免税销售依然逆势增长。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47.2亿元,同比增长8.4%;购物件数2027万件,同比增长14.2%;人均购物金额8372元,同比增长10.2%。
根据《海南省“十四五”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规划》,海南将进一步提升免税商业设施环境,组建免税行业协会,提高海南免税经营主体国际采购能力,努力实现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增强引导境外高端购物消费回流的能力。扩大免税消费品贸易规模,力争到2025年,离岛免税品贸易实现倍增。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2022年,海南将落实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提升海南免税购物国际竞争力,力争实现离岛免税店销售额1000亿元。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若政策进一步开放,预计到2025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市场规模有条件突破1600亿元。封关运作后,借助巨大买方市场优势,建设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体系、以销售与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和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到2035年,海南将成为全球知名免税购物目的地及免税商品设计、展示、集散、交易中心。
多地加速布局免税消费项目
除海南之外,多地也将发展免税消费作为发力重点。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大都在免税消费上做文章。
在广州,一个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免税综合体项目即将拔地而起。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预计136亿元,包含免税商城、奥特莱斯商城、办公塔楼、商业塔楼及部分公共配套设施等,计划2025年开业。
3月1日,北京发布《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将免税消费作为重要抓手。方案提出一系列举措,包括增设口岸免税店,扩大机场免税店规模,吸引国际消费回流;支持机场免税店销售国货精品,助力国产品牌拓宽国际市场;加强全市免税消费设施布局规划,用好本市企业免税牌照,积极拓展业务规模等。
天津河北区提出,将立足区域现有的商旅文“基因”,升级规划和运营理念,推动业态重构,争取市内免税店项目落地,多点发力打造新消费场景。
上海明确要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支持本市企业申请免税品经营资质,鼓励免税店设立国产商品销售专区。扩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实施范围,优化退税流程。
这些只是各地竞相发展免税消费的缩影。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报告”认为,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这五个城市在竞争力、影响力、声誉等方面都能比肩全球主要城市。未来,将着力吸引和汇聚全球企业品牌、商品和服务,同时发展本土品牌,创建消费新地标,培育消费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城市也在积极争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迟福林认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便是提升消费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城市离境退税商店覆盖率,丰富退税商品品类,创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探索退税渠道等,都是应有之意。
利好释放激发投资热情
展望未来,免税消费市场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再次作出部署,将其作为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的举措之一。
多重利好叠加,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热情。以海南为例,目前全岛分布着10家离岛免税店,由5家市场主体经营。
其中,深耕海南免税市场10余年的中免集团已经明确了扩建升级计划。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轩表示,今年将推进三亚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扩建,吸引更多品牌入驻;加快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升级改造,实现高品质购物消费体验;全力保障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开业。
作为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球消费精品(海南)贸易有限公司则在加快差异化发展探索。
面对当前海南免税市场竞争格局,海南控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江雄标表示,免税企业应该更加着眼于未来,包括自贸港封关以后的国际竞争。“海南的免税主体将来要在国际上角逐高端消费市场。”他说,国内市场足够大,消费能力也足够强,希望和其他免税市场主体共同把免税消费市场做大,吸引更多海外消费回流。
中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广州免税综合体项目投资方,公司总经理牟维政介绍,广州北站免税综合体以免税商业为核心,涵盖精品城市奥莱、休闲体验、美食天地、亲子世界等业态。该项目建成后,将会引入更多国际品牌,打造商业新地标、旅游消费新名片。
多方布局下,中国免税消费市场有望加速成长。“2022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报告”显示,高端消费回流、国民对高品质消费需求旺盛等因素将带动中国免税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免税行业进入更加开放的“有序竞争”新阶段。(记者 王文博 周慧敏 丁乐)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深圳市重疾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 七个医保年度赔付14.4亿元
一季度社保基金新进14只个股 养老金账户新进9只个股
一季度广东保险业总资产增长9.99% 面向服务业加大风险保障力度
排行
最近更新
- 多地出台举措推进免税消费市场发展 发力打造新消费场景
- 北京海淀区开展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 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 瑞承家办四大核心能力,助力家族基业长青,荣耀永续
- 浦发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增长3.7% 不良贷款率为1.58%
- 32个集成电路项目落地无锡经开区 为产业群构建注入新活力
- 济南两综保区推动高水平开放 一季度进出口额增长762.8%
- 深汕特别合作区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全力做好春耕生产
- 多家旅游网站发布五一出行预测 “微度假”在深圳兴起
- 一季度A股市场大跌 多家上市券商自营盘出现亏损
- 春日品茗,你需要一台容声厅吧!
- 港交所一季度净利润下降31% 新股市场上市申请仍不断
- 深圳: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给 提高成套住房比例
- 深圳龙华区启动汽车消费补贴活动 购车补贴最高2万元
- 深圳发布“留深过节”大礼包 将为市民发放5亿元消费券
- 寇建军书画鉴定札记五:谈中国书画的按尺论价
- 一季度深圳GDP同比增长2% 新产业新动能支撑有力
- 贵阳贵安新能源车产业蓬勃发展 行业巨头抢抓机遇、抢滩落地
- 兰州新区发布“十四五”对外开放发展规划 实现贸易规模稳定增长
- 网红面包店前“黄牛”专雇老人排队 执法部门取证却很难
- 广州黄埔区发布“中医药10条” 支持中医药成果产业化
- 厦门火炬高新区人才政策持续加码 不断吸引创业就业人才
- 济南高新区加大研发投入 一季度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居全市第一
- 江北新区聚焦发展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 一季度GDP增长8.2%
- 易流科技2022产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分布式”创新重构数治物流
- 永安林业剥离家具装饰业务 去年营收同比减少12.82%
- 大规模减税降费为工业企业减负 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势明显
- 不少网红、小众美妆品牌进驻百货商场 将有效改善同质化现象
- 业绩大增、股价“跌跌不休” 中国中免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
- A股三大股指迎来强势反攻 新能源赛道掀涨停潮
- 一季度上市券商业绩承压明显 业内人士对后市表现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