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今年11月1日起施行 补齐科技创新发展短板
为补齐科技创新发展短板,深圳首次立法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允许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首个确立公司“同股不同权”制度。8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表决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下称《条例》),其中不少制度设计均为国内首创,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法定至少三成市级科研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为保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规定“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支持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且企业用于此方面的捐赠支出可视作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捐赠”,将创设性地享有优惠待遇。
鉴于科创领域投资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而大多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缺少长期资金注入,资本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条例》规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等方式,建立覆盖种子期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投资的基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项目。
同时,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或早期科技项目的企业和个人,可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及专项资金补贴。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也将纳入财政奖励补贴、风险补偿、风险代偿等范围。
建立科技成果决策尽职免责机制
为鼓励创新,《条例》将对科技人员的激励由目前的“先转化后奖励”调整为“先赋权后转化”,并变通了《专利法》关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相关规定,在国内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全部或者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取得职务科技成果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
其中,“按份共有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持有的份额不低于70%”;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特点,将所赋予的长期使用权期限设定为不少于10年。但规定“对于同一职务科技成果,科技人员获得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的,其单位可以不再给予成果转化收益及相关奖励”。
同时,鉴于科技成果决策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决策风险较高,为避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领导人员决策时瞻前顾后,错失发展良机,解决科技成果决策的后顾之忧,《条例》建立了科技成果决策尽职免责机制,规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关负责人履行勤勉尽职义务,严格执行决策、公示等管理制度,没有牟取非法利益或者恶意串通的,可以免予追究其在科技成果定价、自主决定资产评估以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中的决策失误责任”。
此外,总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经验,《条例》规定“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市政府可通过下达指令性任务等方式,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是我国地方立法首次就政府主导的重大技术攻关作出明确规定。
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
由于大多数科技企业创业时缺少资金支持,注册资本比较少,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往往需要经历多轮股权融资,导致企业创始股东及其他对公司科技创新有重大影响股东的持股比例不断被稀释,继而逐渐失去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技术更新和长期发展。《条例》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科创板做法,变通国家《公司法》关于公司实行“一股一权”“同股同权”制度的规定,在国内立法中首次确立公司“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允许设置特别表决权的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机构上市交易,从而保证上述股东在公司进行多次股权融资后,仍可以以较小的持股比例对公司享有控制权。
“这一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保护公司创始股东权益,激发引进资本积极性,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来深创业,对深圳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为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开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活动,《条例》规定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并取得合法报酬,在职创办企业或者离岗创新创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也可以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兼职研究员。
同时,将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发明披露、价值评估、专利申请与维护、技术推广、对接谈判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允许港澳高校申请内地科技项目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的基础,也是知识产权工作的难点。多年来,市场上始终难以形成一套稳定、公允、权威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为此,《条例》规定,除了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还将制定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培育具有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的评估机构,建立高价值专利指标体系。
同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证券化,规定市、区政府可以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坏账补偿和贴息专项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企业以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符合条件的,可以由财政性资金给予贴息贴保。《条例》也规定了推进以知识产权运营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明确企业成功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市、区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为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条例》还首次通过经济特区法规规定,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同时,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支持跨行政区开展科学技术攻关、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发起或者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建设。(记者 赵菁 刘帆 邓裕达)
关键词: 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江苏发布重大项目清单 增资扩产项目明显增多
- 山东抓投资抓项目 新兴领域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 Gucci在2月将投放 10 个“SuperGucci”NFT
- 美国银行:美国CBDC将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 美股三大指数尾盘集体转涨
- 光伏发电概念股有哪些?光伏发电概念龙头股一览
- The new iPad屏幕对比评测
- 电源接通延时器
-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详解
- 联想B520一体机拆解
- 焦炭相关股票有哪些?焦炭概念股票龙头一览
- 增强信号 3G无线上网卡改装拆解全攻略
- 盘点全球五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华为联想入围
- 三星新平板 Galaxy Note 10.1全拆解
- 智能监控防盗报警系统
- 格力电器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每年累计分红不低于当年净利润50%
- 消息称京东科技计划2022年在港IPO,募资10亿至20亿美元
- 恒大集团:呼吁境外债权人不采取任何激进的法律行动
- 海航董事长刘璐因个人原因辞职,在海航已近28年
- 青青稞酒预计2021年营收增长30%-40%,四季度净亏损超1500万
- 2022年在港上市募资10亿美元?京东科技:不予置评
- 财政部修订出台《财政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
- 卖房子需要交什么税?卖房子必须携带哪些证件?
- 医保卡的使用范围有哪些?补牙可以使用医保报销吗?
- 小产权房能过户吗?购买小产权房有什么风险?
- 奕东电子的实际控制人是谁?奕东电子股票上市了吗?
- 百合股份是一家什么公司?百合股份的股票何时上市?
- 浙江:争取实施数字人民币试点
- 支付宝被盗刷后该怎么办?理赔流程有哪些?
- 春节假期港股休市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何时恢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