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科技 > 正文

上海国际传媒港首届科学嘉年华:多项青少年“科研项目”亮相

“用机器人技术和机器学习整合解决农药过量喷洒问题”“活性氧响应性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及抗感染治疗从对前沿科学理论的思考”“哨片影响单簧管音质的因素”……很难想象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出自高中生的手笔。

上海国际传媒港首届“科学嘉年华”“我是小科学家”互动展亮相 主办方供图

11月1日举行的上海国际传媒港首届“科学嘉年华”上,“我是小科学家”互动展亮相。28项青少年科学爱好者的“科研项目”,从对前沿科学理论的思考到日常生活中的发明创造都有涉及。虽然孩子们展示的大多是以PPT形式制作的资料,但是各类内容让现场的不少成年人连连感叹“连标题都看不懂”。

来自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的高中生郭秦菘,展示了他运用机器人技术和机器学习整合解决农药过量喷洒问题的方案。郭秦菘在一次农村调查中注意到,农药过量喷洒问题广泛存在于当前农业生产中,农民们基本依赖个人经验判断用哪种、应该喷多少。因此,他提出《基于GoogleNet和MATLAB的农药过量喷洒综合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现实困扰。“制作这个蛇形机器人的实物,我大概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它真的能够迅速、灵活地在田地里穿梭。”郭秦菘表示。

来自天津市的高中生胡敬萱,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二区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活性氧响应性抗菌水凝胶的制备及抗感染治疗》,并在此次互动展中进行了展示。上海高二学生郑泽磊就探究了哨片影响单簧管音质的因素,并通过自己的研究方式对单簧管的音色与音质进行量化。

互动展还有许多科学“后浪”以团队形式参与活动。来自北京的王嘉晟、崖凯韵、孙嘉鸿团队中,成员们各有所长:王嘉晟通过数学建模进行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崖凯韵设计出了一款高压节水OK镜清洗器;孙嘉鸿则参与探究了虚拟聊天机器人项目。此外,一支由上海高二学生卢颀颉、乔禾、张瀚文组成的团队,共同研究了基于儿童医联体就诊分流系统的儿童医疗综合APP,探索如何让患者一站式获得医院相关信息,并有望在部分医院的工作中得到应用。

记者了解到,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召开期间,作为论坛官方活动之一,上海国际传媒港首届“科学嘉年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与论坛发起方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举办。

其中,受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邀请,来自全国的17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小科学家”的15个项目参与展出;同时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邀请的来自上海多所中学的科学爱好者们也带来13个项目进行分享交流。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大小科学家对话”环节。请前来参加科学嘉年华的科学家、院士及青年科学家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小爱好者们继续发挥创意,在科学领域持续探索,感悟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地球磁暴”对人类生活到底有何影响?当心理学遇到新科技,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科学嘉年华”青年科学家TED演讲环节,资深教育专家和科学家、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作为科学“后浪”推荐人,正式开启上海国际传媒港“科学嘉年华”的第一场重磅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第十二届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王玲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何吉波,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黄嘉兴,上海交大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金贤敏等5名青年“后浪”科学家代表,从各自研究的领域出发,带来各类前沿学科成果。通过多元的表达,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以及这些科研成果对大众工作生活的改变。

当天下午的大师分享会则以“影视里的科学”话题和强大的嘉宾阵容,掀起上海国际传媒港“科学嘉年华”的高潮。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程波现场精彩观点不断,而科幻作家刘慈欣,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星际穿越》《信条》电影科学顾问基普·索恩以及2015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科什纳也以视频方式加入对话,实现科学与艺术的跨界交流,结合国内外热门影视作品,详解影视里的科学,从正逆熵交织到引力波,一切高深话题,在这里都立刻浅显易懂。(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关键词: 科学嘉年华 科研项目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