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科技 > 正文

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举行,为种业振兴提供动力支撑

“不育系怎么保留下来?”“品种好了,对产量有影响吗?”台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王丰研究员刚结束对“杂交稻优质不育系泰丰A的创制与应用”项目的介绍,台下评审团专家们的问题就一一“发射”。

8月30日,第二届“海大杯”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凭借过硬的技术,王丰团队在8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总决赛冠军,获得100万奖金。

今年,广东在全国首创了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并以为契机,在全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揭榜挂帅”新机制。会上同时启动了广东智能育种融通台。

由企业抛出种业技术“绣球”

8月27日,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今年,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种业投入机制和种业创新机制,加快种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实行种业专家“揭榜挂帅”制度。

如何实施?在今年春季的一次种业主题大会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与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等人碰撞出“种业翻身仗、科创打擂台”的创新思路。两家企业当场表态,由他们轮流“坐庄”,每届出资100万举办“大比武”,抛出种业科创的独奖“绣球”,面向社会海选种业科创的“真经”。

第二届“大比武”聚焦“种业”主题,并继续进行种业科创竞技、资源汇聚、要素摸底。经过3轮遴选,共有水产、粮食、畜禽等8个项目入围总决赛,PK百万大奖。

“一直以来,人们对杂交稻的印象是‘产量高,但不好吃’,这成为了杂交稻进一步发展的‘卡脖子’问题。”6号选手王丰细细道来,从20世纪90年代,他们团队前瞻提出未来杂交稻必须走优质化发展道路,并创造地培育出粒型细长、垩白少、整精米率高、食味佳的不育系泰丰A,有效地解决了杂交稻“高产不优质”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利用泰丰A这个‘芯片’,我们已育成42个品种,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亿亩。”王丰说。

“本届入围项目最大特点是兼顾两头,既有基础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有推广应用方面的价值,上下打通,效果明显。”评审专家组组长、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山岑点评道。

打破科研和企业间的信息壁垒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目前,发达国家的种业已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的4.0时代。

“4.0是一个综合概念,它的核心特征是利用各种数据替代传统的人工来做决策。”赵山岑指出,“不能一概而论,国外也并不是每个行业都进入到4.0时代。我国也并非全都处于2.0时代,比如我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严格来讲,我国农业并不太缺技术,而是缺材料、时间,缺乏时间让好的品种状充分聚合在一起。”

在他看来,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最好途径是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把零散的科研力量、零散的科研材料汇集在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有助于快速突破技术,取得突破成果。

“大比武是打通科研界、企业界共享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组织大比武,让大家有效进行沟通、信息共享,形成一个好的联合攻关体,围绕一个问题的四面八方来解决之。”赵山岑说。

会上启动的广东智能育种融通台,是全国首个此类台,正是首届“温氏杯”大比武的成果。当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团队成功“揭榜”。在此基础上,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围绕广东优势“丝苗米”产业进行种质资源和技术体系汇聚,发挥政府台公信力,短短几个月就遴选、汇聚、编码了200个核心种质和600余个关联种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构建广东丝苗米“基因组学+表型组学”全息信息库。

“这种做法打破了单独专家不愿做、个体单位做不了的行业壁垒,切中种质资源分散、同行专家互有戒心、资源要素无法融通的大瓶颈。”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说。

顾幸伟表示,接下来将创设更多激励机制,依此台为抓手和媒介,促动种业要素有偿交易流通,最终目的是通过“比”“选”“用”“育”一体化组合拳,串珠成链、聚智聚力,为广东种业振兴持续提供动力支撑。

关键词: 海大杯 种业科技创新 种业振兴 种业翻身仗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