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科技 > 正文

青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到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超万家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关联的“粘合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就是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某种程度上说,科技型企业队伍越强大,城市的发展就会越有活力和韧劲,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越好。

12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实施“沃土计划”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我市将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8项举措,通过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高企上市培育库等方式,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厚植企业成长“沃土”,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科技领军企业队伍,支撑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案》设定目标:争取到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超过10000家;高企数量翻一番,超过8000家;上市高企数量翻一番,超过60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61%提升到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借鉴“他山之石”,形成培育科技企业的“青岛路径”

培育科技型企业一直是青岛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引擎”。尤其是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服务水等方面加足马力,不断强化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增强。

来自市科技局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306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今年年底高企总数有望突破5400家,上市高企总数已达36家,科技金融累计助力企业获得信贷1198亿元,市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比重连年增长,今年已经达到81.3%。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推动了青岛科技创新在诸多排行榜中占据优势地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2021》榜单,青岛前进16位,升至全球第53位、全国第10位,连续两年成为全国进步最快城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中,青岛较上年前进5位、位列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第10位。此外,青岛还作为全国仅有的3个创新型城市代表,参展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创新主体这项根本、基础工作上,青岛与“兄弟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例如,截至2020年底,青岛共有高企4396家,其中上市28家,而苏州、杭州、南京的高企分别达9772家、7707家、6507家,上市高企分别达到94家、102家、51家。

差距就是奋进的号角,就是赶超的动力。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赴苏州、杭州、南京进行了专题学调研,前往萧山信息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南京秦淮硅巷等11家单位进行了现场观摩。市科技局局长吕鹏直言,“感受非常深刻”。“三个城市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的力度都非常大,都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的角度建设科技园区,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吕鹏说。

借鉴“他山之石”,带着从苏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学到的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的经验做法,市科技局迅速结合青岛实际,研究制定了“沃土计划”《方案》。

《方案》全方位加大了对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多措并举提升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科创营商环境,计划用三年时间厚植企业成长沃土,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科技领军企业队伍,推进科技型企业扩量提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

最高支持3000万元,厚植科技企业发展“沃土”

厚植科技企业发展“沃土”,首先要鼓励以高企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头部梯队”提速发展。《方案》提出,要实施高企育苗工程,建立高企培育库,每年遴选1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引导企业规范研发管理,对有成长的入库企业,市、区(市)两级给予最高10万元奖补。

支持企业认定高企,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强化前置辅导,帮助企业按高企标准健康发展。对首次通过高企认定的给予15万元奖补,并按其认定当年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10%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对再次通过认定的给予10万元奖补。全面落实高企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享尽享。

支持高企上市发展,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更多科技型企业。建立高企上市培育库,遴选100家左右高企入库培育。对入库企业按其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较上年度新增部分的20%,每家每年最高给予300万元奖补;对符合条件的入库企业给予一次20万元科技项目支持,积极推荐其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人才、台、奖励等。

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有利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目前,我市398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政府批设研发机构的企业及申请备案建设研发中心的企业共计1770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仅有44.5%。

因此,《方案》将通过“线下+云上”方式,力争在三年内,引导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有研发场地、有研发人员、有研发设备、有研发投入、有研发项目、有研发制度(简称“六有”)的企业建设线下研发中心,每年遴选不超过300家认定为市技术创新中心,并根据运营绩效每年遴选不超过100家,每家给予最高30万元奖补。支持暂不具备“六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云上研发中心”,打造企业云上研发中心App,引导科技型企业通过线上对接外部创新资源。对注册使用云上研发中心并实际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根据运营绩效每年遴选不超过500家,每家给予最高5万元奖补。

同时,为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方案》强调根据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增量,择优给予奖补。对纳统的规上工业及服务业企业,经核定当年企业研发费用较上年度新增100万元以上且增量排序居前200位的,按不超过研发经费增加额20%的标准,每家给予最高50万元奖补。

吕鹏介绍,在建设类型上,结合企业条件成熟度,鼓励企业分层次设立“企业独立建设”“产学研合建”“产业链共建”“云上研发中心”四类研发机构。按照建设进程,我市力争到2022年底,全市新建700家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65%以上;到2023年底,新建800家,覆盖率85%以上;到2024年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方案》提出,通过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引导资本支持等方式,不断提升对科技企业的创业服务。

支持打造各类创新载体。推动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以园区为载体实现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园区企业技术攻关、台建设等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鼓励区(市)聚焦重点产业引进培育高水研发台和企业研发机构,市级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支持头部企业或知名科创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中试台、熟化基地、创业载体,根据项目投入和绩效情况择优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引导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打造标杆孵化器,经认定后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孵化器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打造专业化孵化器,对绩效突出的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

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创新。筹建市高新科技投资集团,发挥科创母基金和其他各类基金作用,聚焦重点产业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开展科技信贷“白名单”企业“首贷”“增贷”业务试点,对发生信贷损失的试点金融机构给予补助。推广“投(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企业通过投(保)贷联动业务获得贷款额度500万元及以下的,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予以全额贴息;500万元至1000万元部分,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予以贴息。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打造10家以上科技支行。

强化创新创业服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创新券”购买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按实际支付费用最高50%比例予以兑付,每家企业年兑付不超过20万元。支持技术合同服务点深化产学研对接服务,按上年度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对青岛赛区获奖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在青落户的外地获奖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

多措并举之下,《方案》将为青岛科技型企业打造一个“阳光雨露”更加充足、成长土壤更加肥沃的生长空间。

确保精准与实效,让政策“出得来”“落得下”

力度再大、设计再全面的政策,也需要切实有效地“落地”才能发挥作用。

为确保政策实施的精准与实效,《方案》强调,要发挥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科技、财政、税务、工业和信息化、民营经济、地方金融监管、统计等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政策协同,加强市、区(市)两级工作联动与资源匹配,推动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同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进度目标,细化实施路径,“不看怎么说,只看怎么做”。

科技企业培育政策的落实,当然要运用“科技手段”。据悉,市科技局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精准推送,通过第三方机构精准挖掘了3000多家具有高企潜质的企业,会同税务部门梳理有研发加计扣除的企业名单,着重抓好高企培育工作的政策落地;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大数据比对、校验申报高企企业的数据指标,查核企业运营情况,严防高企申报造假企业,对相关行为实行“零容忍”。

服务企业还要发挥好专家作用,做好“问诊辅导”工作。为此,市科技局将挑选业务素质过硬、精通高企认定规则的专家担任咨询专家,变后端“裁判员”为前端“教练员”,走进区(市)、功能区辅导企业,大力提升企业申报高企的成功率,同时进一步压缩不良中介的生存空间,目前已累计辅导企业超600家。“政策精准、有效地落实到每一家企业身上,需要反复做好细节工作,久久为功。”吕鹏说。

“沃土计划”的出台,在岛城科技型企业当中引起了极大关注。不少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这是青岛从“顶层设计”上释放信号,是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进一步重视,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也更有方向了。

刚上市不久的青岛海科泰模具有限公司就是青岛上市高企培育库的“毕业生”。公司信息化主管陈传龙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从来没有遗漏过青岛出台的各类扶持政策。“不管是‘新政’还是‘老政’,我们都会及时从科技部门那里得到政策的宣讲,还会参加各类培训会,确保能合理享受到相关扶持政策。”陈传龙说,“在上市之前,我们进入上市高企培育库,就享受到了包括20万元科技项目支持等在内的政策红利,极大提升了上市进程。”

据悉,今年,海科泰的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000多万元。日益增长的研发投入背后,也是科技政策为企业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陈传龙注意到,在“沃土计划”中,也有提到对科技型企业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的内容,这样的支持无疑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无论是重视科技型企业的‘精神鼓励’,还是‘真金白银’的奖补支持,‘沃土计划’都把扶持措施制定到了企业的‘刚需’之处,都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和助推器。”陈传龙表示。

实际上,“沃土计划”是青岛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诸多“大动作”之一。年来,我市坚持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创新工作的主体,通过持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式,推动人才、项目、台、资金等创新要素不断向企业汇聚。

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青岛构建了更加科学完善的科技计划体系,建立了更加聚焦市场需求的项目管理机制,形成了利益共享、紧密协同的科研组织模式,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创新服务政策,让青岛更多的科技企业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为郁郁葱葱的科创“热带雨林”。

关键词: 青岛 创新要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 沃土计划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