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资讯 > 正文

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举行,共探发展趋势、目标与路径

产业园区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和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

但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更需要积极谋划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6月26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青浦举行。专家代表分别从政策视角、理论视角及实践视角共同探讨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目标与路径。

论坛主题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后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科技部火炬中心李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表演讲。他们分别从国家、城市、园区的视角分析了双重冲击下园区面临的新挑战,并就园区如何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在双重冲击下,园区发展面临“全球疫情”“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产业链重构”三个不确定,同时也面临“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时代国际开放合作”三个机遇。基于这一形势,任浩院长从“范围”与“变动”两个维度,勾画了驱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矩阵,并推导出双重冲击下园区新发展的“四化”趋势:园区发展模式生态化、园区运营管理融合化、园区商业模式多元化和园区产业结构高端化。面对“三个不确定”的困境,园区如何把握“三个机遇”,实现“四化”发展,任浩院长建议,从短期来看,产业园区可以通过“谋定—信心坚定”“谋度—预期适度”“谋促—政策促动”“谋变—产业转变”综合决策进行关键突破;从长期来看,产业园区可以从突破“存量—前提重立”“功能—愿景重立”“智慧—理念重立”“融合—手段重立”四方面布局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认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疫情暴发加速了“产业园区”向“创新家园”转型的速度,“创新”“青年”“绿色”“智能”“精神”五大要素是产业园区破除两难境地的利剑。其中,利用“创新”可以实现商、住、产、休、流、交、医、基、学、职等十元衡;利用“青年”可以打造青年人喜欢集聚的城市空间,利用“绿色”可以架构全球城市绿色设计的综合台,利用“智能”可以构建智能基建在创新家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利用“精神”可以建设幸福满满的归属家园。吴志强院士还强调,“创新家园”未来可以更好地汇聚青年人才、增强城市软实力、破除两难境地,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园区品质。

科技部火炬中心李志远指出,中国高新区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全球技术封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新危机,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高新区在“创新、产业、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迎接新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数字经济可能成为中国高新区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李志远还指出,中国科技园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升级版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高地、建设绿色智慧园区、深化制度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

重庆市涪陵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波在演讲中介绍,为应对双重冲击,涪陵园区的经验是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推行全域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园区企业度过全球经济寒冬。对于园区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周波指出关键在于坚持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通过科技与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与城市、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等融合创新,赋能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王磊、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仲东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总顾问陈青洲、江苏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主任顾华、中海企业发展集团商业公司华东区域总经理陆凤存、一冷申豪新能源(上海)公司总经理卢广军与宁波银行副行长冯培炯对政府、园区及企业在双重冲击下遇到的难题、解决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探讨。

关键词: 产业园区 持续发展 目标路径 数字经济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