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高涨、仓位紧张,全球海运业的不堪重负或将持续
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早已告一段落,但全球供应链头顶的乌云仍然没有散去。东南亚的疫情、错位增长的需求,让海运面前的关卡一道接着一道。从越南胡志明市到美国洛杉矶,集装箱堆满码头,货轮排着长队等待卸货。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上游制造业还是下游消费端,无不面临着一箱难求、运费飙涨的被动局面。从当前疫情形势来看,海运业的不堪重负大概率还会持续。
拥堵!涨价!
“仓库货满为患,铁路货场和车厢已装满,集装箱仍一箱难得,船舶进港并在锚地等待,工厂产量已经创纪录,但仍跟不上订单速度”,面对当前的海运行业,洛杉矶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说道。
这不是夸张。今年前七个月,洛杉矶港的货运量达到630万标准箱,比2020年同期增长36.8%。
进入下半年,作为美国西海岸的两个主要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日益不堪重负。上周早些时候,有37艘大型集装箱船停泊在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外。8月26日,两个港口均创下了最高拥堵纪录,拥堵情况比2002年和2004年港口暂时关停时期还要严重。而船只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经从8月中旬的6.2天上升至7.6天。
Gene Seroka用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Daniel Maffei的话来形容现状,“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是将10条高速公路交通车道的车流并入到5条中,肯定会拖延”。
不只是洛杉矶,全球大多数港口都被塞满了。根据德迅集团海运平台seaexplorer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27日,超过355艘船舶停泊在港口外,因为全球的许多港口都面临运营中断。在两个月前,受影响的船舶才刚超过300艘。
迟到也成了常态。全球大型货运经纪公司C.H.罗宾逊物流CEO Bob Biesterfeld指出:“目前货船准时到达的几率是40%,而去年这个时候是80%。”
水涨船高,日益严峻的拥堵之下,海运的运费也肉眼可见地蹭蹭上涨。C.H.罗宾逊物流发布的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在截至8月19日的一周内,一个40英尺集装箱在东西向8条主要航线上的综合运输成本达到9613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了360%。价格涨幅最大的航线,40英尺集装箱的价格飙升了659%。
以中美航线为例,截至8月27日,中国/东南亚至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从8月初每FEU(40英尺标准集装箱)20636美元高位回落一周后,再次回归2万美元大关,目前价格为每FEU 20057美元,比前一周增长5%;与此同时,中国/东南亚至北美西海岸航线运价略有回落后也正持续上涨,运价为每FEU 18425美元,比前一周增长5%。
时空都“错位”
数据背后,海运企业们时而欢喜时而忧。“肯定受影响”,上海熙浦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永恒语气肯定,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总体来看,现在整个行业就是运费越来越高、仓位紧张、船期不稳定、国外卸货慢。
“很多低价货值或者利润较低业务基本都没法出运了,很多客户的货物都积压在仓库里”,张永恒说,现在运费变动很频繁,很多货主刚和国外谈好价格,等货物生产好,运费又变了,经常来回折腾。
另一家国际物流公司的销售人员陈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这种变动,他已经习惯了。现在基本都是供不应求,排仓一周起步。
在运费的持续上涨下,陈闯也很无奈,“上周到本周,涨价都很明显,基本都是上涨3-5元,但500kg以上的货物,1kg的利润一般才1、2元左右,这样直接就亏了很多”。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27日,代表即期价格的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为4385.62点,创下历史新高,相比去年的最低点820点,涨幅高达435%。
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造成现在海运行业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时间上的错位,原来在疫情紧张时期,外贸运输受限,但现在,我国疫情得以缓解,陆续恢复对外出货,造成海运业务量加大;其次是空间上的错位,一些地区仍然受到疫情影响,导致一些货轮无法进港,需要转到其他地方,从而导致港口排队甚至拥堵。
以越南为例,7月以来,越南疫情严峻,当地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疫举措,8月初,该国最大港口卡莱港被迫暂停运营,码头工人数量被削减到之前的一半,叉车司机和货车司机也面临短缺,导致集装箱堆场接近饱和。无奈之下,8月上半月,该港口都暂停处理转运箱和转运货物。
另外,从需求来看,白明还提到了一点——需求和供应的非对称,以中美航线为例,我国向美国出口的货物多,而从美国进口的少。
眼下,在洛杉矶港,集装箱的进出口比例已达到5:1。洛杉矶港负责人曾感叹,“我们最大的出口是空气”。
美国零售联合会指出,“8月是传统‘旺季’的开始,零售商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提前囤积节日商品。许多零售商今年都在这个时间点提高装运量,这是他们降低风险策略的一部分,以确保在节日期间能够有足够的库存”。
供应链危机
不只是中美航线,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中国在制造业、货物贸易领域的能力比较强,而美欧等地虽然疫情严峻,但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没有降低,也不太可能阻滞货源,从而导致集装箱压港问题比较严重;再加上船运公司可能考虑到与其在港口等待,不如回到货源地,这样也会加剧堵塞。
瑞银在研究报告中预计,港口拥堵情况将会持续到2022年。而这种大规模拥堵导致船舶排队停靠和船期延误,挤占主要贸易航线上的大量运力,严重拖累了航运效率。
全球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集装箱被堵在港口的同时,等待运输的生产商已经急不可耐了。在南美,肉类出口已经是个大问题。巴拉圭肉类商会(CPC)主席 Korni Pauls表示,由于缺乏海运集装箱、运输成本飙升和运输时间不稳定,该国肉类加工商本月的屠宰量可能会减少20%- 25%。
不止是上游,下游的消费端也发出了警告。比如美国玩具生产商孩之宝就打算提价,以应对不断上涨的运输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公司预计今年的海运费用平均将比去年高出4倍。
“除了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还需为动辄数周的货运延误做好准备,以免在购物季来临时空手而归。”Biesterfeld指出。
“现在这种情况,也不能说供应链中断,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疫情程度不同,每个国家的防疫措施、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一样,当然也叠加了一些国家本来就有的经济难题,比如有些国家在生产、制造、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这种比较特殊的海运市场波动。”张建平指出。
在本轮“超级周期”中,赚得盆满钵满的船运公司继续调高盈利预期。马士基最新半年报显示,公司二季度净利润达37.32亿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3.59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季度业绩。
至于这种非常态何时能结束,张建平坦言,现在不太好判断,外贸市场一般波动性比较大,这与进出口的增速、市场需求、其他物流方式能不能做补充等多种因素都有关,“但的确,现在集装箱的价格高得离谱,都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
在白明看来,这种情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比如通过中欧班列减少对海运的依赖,也投入了很多集装箱,但只能说是缓解,短期内要想彻底解决,还是不太现实的。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部分保险公司推出隔离险 理赔却存在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BINF hair spa与资生堂一道探索高端养发之路!
- 九牧王再度惊艳巴黎时装周,匠心打造东方男裤美学
- 云南省省级课题开课论证会在长水教育集团召开
- 园区中心封面地标——新鸿基地产布局苏州环贸汇焕新金鸡湖时...
- 重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到2025年创新要素活跃度显著增强
- 西安将开展春风行动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规定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的指标 要求建立15分钟生活圈
-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警示——理性购物,谨防“低价套路”
- 垃圾分类,在参与中更有获得感
- 垃圾分类,人人受益
- 把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落实到位
- 69岁老妇炒股倒欠千万 中信建投回应:尽职调查符合准入条件
- 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也要“以不变应万变”
- 食用油高涨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继续高位震荡
- 国资10.6亿元接手世茂集团上海黄浦路商业用地块
- 预制“年夜饭”走俏 监管也要“预置”
- 资本“爆炒”预制菜:中国人的胃那么容易讨好吗?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国家卫健委:期待“立竿见影”不科学
- 一个营地单月流水30万!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轻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缠斗升级
- 奥密克戎感染人类细胞的细节揭示
- 万科海外拟估值约1.25亿英镑出售伦敦一物业
- 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首破2万亿 再创历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转板公司来了 27日上会科创板
- 丰台区全域暂停聚集性活动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线同比降幅分别为42.9%、17...
- 北京市10区4600名医护人员驰援丰台
- 老年相亲节目,岂是“看一热闹图一乐”
- 多地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力度明显加大 新基建项目成重要发力点
- 83只科创板个股披露去年业绩预告 约九成个股净利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