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资讯 > 正文

种业的“突围战”打响,龙头企业的带头效应将逐步释放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即将印发,种业的“突围战”已打响。国内龙头种业企业的业绩有望借势上扬吗?多个种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种业有望迎来“最好的时代”,龙头企业的优势将逐步体现,有望突破“内外夹击”的竞争局面。

迎来发展的“冲刺期”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龙头种业企业仍处于蓄力阶段。除了登海种业,隆平高科、丰乐种业均预计净利润将有亏损,丰乐种业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700万元,隆平高科则预计前三季度亏损2.98亿-3.39亿元。

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种业翻身仗的提出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出台,都反映出我国一定要把种业搞上去的决心。这对种业企业来说是发展的良机。

10月19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害是种子和耕地。目前耕地挖掘增产潜力的难度越来越大,向种业要产量、要效益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种业在“有没有”、保生存方面是有保障的,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一些品种、领域、环节方面还有差距。玉米、大豆单产还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60%,生猪的饲料转化率、奶牛产奶量也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80%。农业农村部将有力有序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一步一个脚印打好种业翻身仗。

值得关注的是,《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即将印发,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也是继1962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我国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被业内视为中国种业的第三次系统性改革升级。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下发后,国内龙头种业企业无疑将是扛起振兴种业“大旗”的主力军。“我国的种业企业不少,但是真的实现产业化的不多,真正有创新能力的更少。现在国家给予很多的重视,也关注到了种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李登海说。

内外双重压力

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国内的龙头种业企业仍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

对外,他们直面与国际种业巨头的竞争。北京种业协会会长侯云鹏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国内种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差距。以玉米的研发投入为例,我国玉米种业企业前50强的研发投入可能还没有一家国外种业企业投入得多。

根据金融分析工具万得数据,我国八家种业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在1%到8%之间,其中敦煌种业去年研发费用约为700万元,占比不足0.9%。

在国内,他们承受着同质化竞争压力。海泽拉启明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其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同质化竞争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到目前来看,很少发现有哪家企业能够垄断某种或者某些作物。新品种也不容易获得,一旦获得之后,推广还需要很多部门和很多环节的协调。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也有短期成功的压力,一个新产品具备某些商业特点之后就快速地推向市场,虽然能够获取一些短期的现金流或者利润,但是如果持续地参与国际化竞争,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我们每年也能看到大量的新品被淘汰,留下来的很少。”

值得关注的是,同质化竞争也令国内种业企业的创新热情大打折扣。登海种业负责技术销售工作的崔小东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有些企业的新产品来得比较快,但是成本比较低。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漫长,若以较低成本就能拿到新品种,这势必会打击企业的研发热情。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是因为每年种业企业的科研投入非常大,这会占种业很大一块利润。有些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或者说不愿意投入太多。

织好知识产权保护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种业企业来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才有“翻身”可能。先正达集团中国种子业务总法律顾问余谈阵认为,种业创新的最大难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障碍根源在种质资源的流失和被窃。尽管大环境在迅速改善,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中国种业的发展。现在很多公司都要靠买种子而不是靠创新驱动发展,还是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李登海说。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迎来了第四次修改,修正草案明确,“实质性派生品种可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可以获得授权”,但对其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这也意味着此后,改良、修饰他人的育种成果,需要当事人同意并分享惠益。在《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正式公布前提出修改,业内认为这是为种业新成果加了一层“保护罩”。

中国商报记者对比国内八家上市种业企业财报发现,种业企业的利润很大部分来自创新成果。业内人士普遍反映,随着大环境的改善,国内种业企业对提升研发实力、申报新成果的热情也愈加高涨,未来在“抢占”新成果方面的比拼或更加激烈。

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对记者表示,首农食品集团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种业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取得专利超过650件,荣获国家级、北京市科技成果奖21项。李登海也表示,登海种业研究出了我国第一个超过产量1000公斤的高产玉米品种,这种品种抗病能力和高产能力都比较好,对推动我国新品种的育成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敦煌种业也在去年对30个玉米新品种完成了申报和晋级。大北农集团旗下北京创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石也表示:“目前,我们的种业研发投入保持在销售额10%以上。最高年份我们玉米种业的投入占我们玉米种业销售额的20%。”

“我们国内一些作物的种质资源优势也很明显。” 彭其明说:“如蔬菜,我们做得非常多样化,种植面积也很大。我们是需要多加强国际化的交流的,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上,充分鼓励类似的交流,未来国内国际种业企业共同进步的空间会非常大。”

龙头企业“带头效应”何时显现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下发后,龙头企业的带头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近日表示,《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了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其中,要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全面研究梳理种业企业阵型,分类型拉出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强化具体指导、重点支持,促进种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种业基地紧密对接。要以企业为主体,一体化配置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搭建规模化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要让更多优势企业牵头承担种业科研攻关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创设品种权、土地经营权、养殖设施、机械设备等抵押质押贷款,提高企业融资可及性、便利性。

目前,我国种业行业集中度还较低,也意味着龙头企业还有更多机会抢占市场空间。据市场研究报告和竞争情报提供商华经情报网,去年,隆平高科占据我国种子市场4%的市场份额,先正达仅次于隆平高科为3%,北大荒垦丰种业、江苏大华种业与广东鲜美种苗分别占比2%、2%与1%,CR5合计仅为12%。

“目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科研院所的创新要素高效整合到商业化育种体系的企业里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再者需要有效提升我们已有的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提高我们被‘卡脖子’的技术的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市场紧缺的、引领市场发展的新品种来提升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小而精,小而专,大而强的一些中小企业、航母级的企业组成一个创新的方阵,全面提升种业的综合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龙头种业企业正在抱团发展,“带头效应”有望体现。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由首农食品集团牵头组建,由平谷区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中信农业、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等高校院所及种业龙头企业组成的“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将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生物种业重大科研任务,开展生物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

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首席技术官张健也表示,今年年初,先正达集团联合产学研机构等共同组建了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目标是到2030年,推动中国玉米种业技术创新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通过中心产生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20%,在全球市场覆盖率超过15%。

关键词: 种业突围战 龙头企业 带头效应 内外夹击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