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为“寸草不生”开良方 内蒙古东北乡村盐碱地破“碱”重生
夏秋时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白庙子村金柱家庭农场的农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耳畔不时传来阵阵鸟鸣。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眼前的这片沃野良田曾是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盐碱化被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不仅长不出粮食,甚至“寸草不生”。突泉县太平乡白庙子村地处典型的冲积平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盐分易在土壤表面积累,大部分土壤含盐量较高,多年来粮食产量一直不高。
“过去这片地连草都不长,更别说庄稼了。种一茬,赔一茬。”提及过去,白庙子村村民刘鹏依然很感慨。
然而,今年测产,这片地将迎来丰收,水稻亩产550公斤。
图为改良后的盐碱地水稻长势良好。陈丽红 摄
盐碱地咋就变成丰产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突泉县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
为了充分挖掘盐碱地潜力,2015年起,金柱家庭农场就对盐碱地进行平整和改良。农场负责人高金柱和村里的农户们一起,用了9年的时间,改良农田2100亩,亩产量逐年增加。现在水稻每亩能达到550公斤,玉米每亩达到900公斤。
“我们采取最好的办法是把盐碱地改成水田,用水去洗。把土壤浸泡了以后,用打浆机搅拌,搅拌后停2至3个小时,上面漂的都是碱,把这些碱水放出去,再放水、再搅……每年洗2次。”高金柱自豪地说,“如今,部分盐碱地都能达到吨粮田。”
2023年,金柱家庭农场迎来新机遇,突泉县实施1万亩轻中度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确定白庙子村为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之一,由国家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作为本项目的技术支撑团队,他们用掌握的多种科学技术成果,“唤醒”盐碱地这块宝贵资源。
“从目前我们取得的实验数据来看,3月到7月土壤pH值下降了0.4,效果显著。”日前,在金柱家庭农场,国家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助理工程师李红芳,正忙着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
突泉县主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碱性改良剂、脱硫石膏、有机肥、深耕深松等8种改良技术模式。白庙子村建设碱性钙镁肥改良示范区有1800亩,通过这种改良措施,土壤pH值平均降低0.4,全盐含量减少10%以上,有机质提升0.2%以上,盐碱化耕地地力显著提升。
“现在我们成立了土壤检测化验室,每年进行4期土壤检测,通过检测土壤缺的营养再给作物补充各种肥料,这样达到高产。”高金柱信心满满。
图为农民带着土壤到实验室检测。王莹 摄
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突泉县治理、利用盐碱地的思路也逐渐丰富。太平乡兴隆山村通过玉米、高粱、燕麦3种耐盐碱作物各5个品种选育,筛选培育出适合低度或中度盐碱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
种了30多年庄稼的刘玉海,是村里最早种上高产品种的农户之一。“最早的品种亩产只有50多公斤,后来种上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产量直接翻了七八倍。今年雨水好,丰收在望。”
图为大田玉米茁壮成长。张丽莎 摄
不仅如此,突泉镇平原村通过脱硫石膏改良法、追施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成分,增强土壤肥力,也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我把自家的土地托管给当地艳梁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从种到收都由合作社管理。通过他们对我家土地进行改良,产量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零工,一年下来多收入十多万元呢。”平原村农民赵德告诉记者。
把作物选好,措施用好,昔日不毛之地也可以做到养地和用地有机结合。近年来,为了合理利用好盐碱地,增加可耕地面积,突泉县组织农业、水利等方面专家,成立工作组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良种选育、科学管护,进行“改地”“改水”“改种”等系统工程,让万余亩重度盐碱地破“碱”重生。(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身边的变化)为“寸草不生”开良方 内蒙古东北乡村盐碱地...
- 祁连山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庆祝成立70周年
- 青藏高原:珠峰地区大美星空银河璀璨
- 【新疆故事】卡瓦斯创业者:让新疆特色饮品走得更远
- 万人齐聚祁连山下载歌载舞 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70岁庆生
- 中国救助津巴布韦非洲象群 20年攻克难题收获10头萌宝
- 青海刚察野生动物频现 “组团”“单飞”惬意无限
- 台湾学子福州重走“科举路” 开启文化体验之旅
- 两岸小选手福州比拼花样跳绳 酷炫少年一展身手
- 跨越87载“时空对话”:谢晋元之子再忆那封家书
- 榕台青年基层交流活动在福州启动
- 湖北一项民间公益累计助2494名学子圆梦大学
- 两岸学子福州体验科举文化
- 广州变身“运动海洋”激发全民健身热情
- (乡村行·看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罗旺彬又留任了 还舍不得离开
-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暑期旅游热
- “中国赛马之乡”甘肃玛曲举行格萨尔赛马会
- 格库铁路(青海段)花土沟站更名为茫崖站
- 澳大利亚北京青年商会企业家联谊交流会在悉尼举行
- 湖北武汉:放风筝享受夏日清凉
- 甘肃“一键报贫”机制累计监测帮扶对象60.1万人
- 从传承接力到创新发展 台湾电子工程博士的中医之路
- 上海宝山六家邮轮服务监督部门成立党建联盟
- 重庆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民众水中戏水纳凉
- “坐着高铁看中国·走进辽宁”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 曹文轩:幽默应该是儿童文学的标配
- 应对现代生物学挑战,陈薇提出“表征生物学”概念
- 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于8月14日正式启用香港长者医疗券服务
- 海星跨境助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TikTok跨境电商
- 拉萨车站暖心服务为旅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