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研人员变花粉为环保吸附材料与生物塑料
记者11日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带领团队利用花粉,不仅制备出可捕捉微纳米塑料颗粒的海绵状材料,而且制作出可降解、可循环的生物塑料。
从污染治理到源头替代,该系列研究成果给出塑料污染的可持续闭环解决方案,于近期相继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与《科学进展》。
邓红兵介绍,全球每年农业活动中会产生数百万吨废弃生物质资源,其中花粉颗粒来源广泛,廉价易得。然而,花粉因外壁坚硬,结构惰性强,长期被视为难以利用的“边角料”。
邓红兵带领团队在持续开展微塑料去除研究过程中,发现鱿鱼甲壳素等对微纳米塑料具有较强捕集能力。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鱿鱼骨提取的β-甲壳素作为柔性骨架,嵌入花粉颗粒,制备出可吸附纳米塑料的海绵状材料。
“花粉表面自带微纳米级纹理图案,在与甲壳素协同作用下,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及物理截留等机制,捕捉微纳米塑料颗粒。”邓红兵说。
实验发现,花粉-甲壳素海绵状材料对不同粒径、表面电荷和类型的微塑料均具有广谱适应性,对药物、内分泌干扰物、油类等疏水性污染物展现出良好吸附兼容性,具备在水体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更进一步,团队探索了花粉颗粒的结构可塑性与组装潜力,用碱水将花粉煮至软化,而后与棉花纤维混在一起,铺平晾干,得到一种纯天然的生物塑料。
“这里主要是利用了花粉颗粒特殊的形状。”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赵泽介绍,花粉是一种非常细小的天然颗粒,与细长的棉花纤维混合后,颗粒和纤维间的形状差异,会像砖头和水泥、或泥浆和稻草那样牢牢连接,形成结实又有韧性的生物塑料。
赵泽介绍,这种生物塑料制作过程简单、环保,使用后可通过水处理实现循环再生,废弃后半年内还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且不会产生微塑料,有望替代传统塑料,助力减少塑料污染。(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武汉科研人员变花粉为环保吸附材料与生物塑料
- 山东潍坊:青少年学生舞台炫“技” 展职教风采
- 比较好的灵活用工平台
- 南阳第一人民医院整外科医护风采
- 共律会:一站式服务,减轻债务人还款压力
- “第三届GDMoA年度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在广州开展
- 航拍福建连江“海上牧场”
- 青海海西:雪景映衬“恶魔之眼”艾肯泉清晰轮廓
- 银发族追寻“诗与远方” 旅游英语课受青睐
- 山西柳林:黄土坡披“粉袍” “桃花海”邀客醉春风
- 中卫南北长滩梨花季启幕 游客赏花享春光
- 古徽州如何以“共栖代码”助力乡村振兴
- 菏泽牡丹穿越古今玩“跨界” 展现“七十二变”
- 实现66千伏电网互联互带 “中国最冷小镇”单电源供电成为历史
- 安徽五河稻虾开捕迎丰收
- 科研团队发现黑珊瑚化石新种 填补演化史上关键空白
- 2025小红书文旅峰会在武夷山举办
- “山海交响 世遗联动”福建文旅推介活动在南平举办
- 千亿市场新机遇,人参产业黄金赛道:广东天葆堂,承接功能性...
- 中时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来住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800万
- 北京鸣医智造丁阳&三正规医美平台联手教你识别“黑医
- 青海推出“驾照式”医保监管体系
- 山西高平:大棚蔬菜育苗忙 万象“耕”新绘“丰”景
- 中国—东盟大学生188篮球邀请赛在桂林开赛
- 河源市紫金县8.5万亩茶园迎来头春茶采摘
- “天津之眼”摩天轮景区将于4月13日起暂停运营
- 黄山机场恢复黄山至首尔航线
- 福州航标处更新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水域部分航标 护航“海...
- 学习强国“强国健康”亮相2025乌镇健康大会 北京健易保王东...
- 龙洲宝石斑引进中国都安 打造智渔云仓 全面推广健康美味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