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诸味 一碗广西米粉如何交融多元饮食文化?
八桂大地上,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而画面的主角——一根根细长的米粉,不仅满足了南来北往的食客的味蕾,还将千百年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的故事,尽诉其中。
北食南传
“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粉”,广西人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但在历史记载中,酷爱米粉的他们却不是米粉的“发明者”。
“米粉是‘北食南传’的见证,可以说一碗米粉荟萃了不同民族饮食文化的元素。”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余梓东说。
相传,秦始皇出兵岭南,开凿灵渠时,秦军和工匠皆为北方人,喜食面食,在没有面粉做面条的情况下,他们便用大米磨粉,做成了米粉,以解乡愁。
后来,秦军将士因水土不服,纷纷出现了胸腹胀痛、消化不良、感冒发烧等症状,于是便请当地瑶族进献药方。药方并不复杂——花椒和陈皮可治胸腹胀痛、上吐下泻,香薷可解暑热,桂枝可疗感冒,草果可祛疟疾,再加上增香的八角和桂皮,还有秦军带来的甘草。
八味香料和草药被混合在一起,煎熬成浓汁,添在每个士兵的米粉碗里,食之,既香又鲜,还能治病。而这也成为桂林米粉中“卤汁”的起源。
“美食是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最贴近生活的载体。从一碗米粉往往可以管窥中华饮食文化在交融五味中,如何兼收五谷、并蓄五菜,千姿百味、争香斗鲜。”余梓东说。
和合诸味
广西世代以稻作文化为核心,特别是壮族人培育的优质水稻,为米粉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米粉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交融多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纽带。
在这里,鲜、香是一碗米粉的底色。而与桂林仅相隔百余公里的柳州,却以其独特的食酸习俗,为米粉再增了一份“奇”味。
为何而“奇”?正是在于“臭中带香、香中带臭、香臭相依”。
当地的侗族、苗族人喜食酸,创造出了酸鱼、酸肉、酸鸭、酸菜、酸汤等特色菜品。用新鲜竹笋腌制而成的“酸笋”,正是这一传统的代表。
酸笋被加入粉中后,成了柳州螺蛳粉的灵魂风味。“酸笋是广西各民族共同喜爱的美食,将其融入螺蛳粉,是不同民族饮食文化的食材共享,也是当地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余梓东说。
米粉是来自于汉族的主食,酸笋则是起源于少数民族的配菜,不少当地人认为,柳州螺蛳粉是汉族传统食品与少数民族食品元素相互交融的典范,其酸、辣、爽、鲜、烫的风味,独步天下。
随着米粉进入南宁、柳州、桂林等多民族聚居地,不同的饮食习惯也为广西米粉的味道带来了更多可能:南宁老友粉咸鲜开胃,柳州螺蛳粉酸辣奇特,桂林米粉则以爽滑和卤水浓郁著称。
如今,广西米粉宛如一个不断扩展的民族团结“同心圆”。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和合诸味 一碗广西米粉如何交融多元饮食文化?
- 云南临沧:特色农业染上“科技色”
- 宁夏规范养老机构预收费
- 太原汾河湿地迎来越冬白鹭
- 新生虎宝宝!华南虎种群再添新“丁”
- 福建漳州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揭牌
- 江山如画|东方古堡人间晋城 云锦太行诗画晋城
- 巴基斯坦留学生剑诗:在张家口大境门感受民族交融
- 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发布《2024年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
- 首届“智见未来”西安数字文旅创新大赛启动
-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山西晋城光机电产业“光彩蝶变”
- 长三角大健康产业20强城市榜单在江苏扬州出炉 上海居榜首
- 湖南东安打造“智慧果园” “一颗橙”带动一方富
- 新疆“秦腔达人”:十年吼出乡村戏院“名角儿”
- “西湖遇见敦煌”书香艺术空间开启 两大文化符号相遇
- 柴达木盆地敦德冰川:西北最大平顶冰川的奇幻之美
-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山西晋城如何成为“样板城市”?
- 怎样算是良好睡眠?如何提高睡眠质量?中医专家详解
- 沉浸式戏剧《9号秘事》北京限定版登台
- 越冬水鸟达14.1万羽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进入最佳观鸟季
- 中欧班列(成渝)已连续3年开行超5000列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制水晶到“赛”文旅,这个浙江小村子做...
- 相约火把节 和老挝留学生苏丽娜体验舞家美食文化
- 四川绵阳一生态农场在食堂里设置生猪“橱窗”
- 培育“一县一特”劳务品牌 湖南益阳推动就业民生双向奔赴
- 温暖运“蔬” 这趟“卖菜公交”载满人间烟火
- “小菌子”撑开“就业伞” 湖南首个食用菌专业助力千亿产业
- 从透明交易到智能推荐,国富平台如何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 “金色年华 浓享美好”农银人寿开展全国客户关爱季活动
- 德壹医疗获数千万A轮融资 布局具身智能产业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