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专家解密下汤遗址发掘
“除了下汤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之外,我们还要加强下汤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让广大民众受益,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2月19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下汤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仲召兵受访时说。
当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发布,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以下简称:“下汤遗址”)入选。
图为航拍下汤遗址。(应芳露供图)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发现于1984年,为距今近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周边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自古以来都适宜居住。
考古研究表明,下汤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自下而上分属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阶段,绝对年代距今约10000年至4000年。遗址保存较好,以上山文化遗存为主。
截至202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下汤遗址发现了壕沟、人工土台、房址、食物加工场所、红烧土广场遗迹等。综合研究后,考古队初步复原出下汤远古村落的结构布局,这是中国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大突破。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戴向明介绍说,上山文化时期水稻的食用已经比较普遍,考古人员对下汤遗址地层和灰坑的土壤进行浮选,普遍发现有碳化稻米或稻米小穗轴,而且从植硅体形态上看,已具有驯化的特征,说明下汤先民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栽培水稻。
下汤遗址的陶器则以泥质夹细砂红衣陶为主,通过陶器及陶片可知其成型及制作技术包括捏塑法、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盘筑法等。以红衣工艺为基础,下汤先民在红衣泥料的选择及涂饰实践中发展出彩陶工艺。
图为下汤遗址的陶器。(应芳露供图)
“下汤遗址的陶器为我们展示了上山文化阶段鲜明的生产生活画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海明表示,这些红色陶器是中国年代最早、最纯正、最艳丽的“中国红”。
随着万年前的原始村落揭开神秘面纱,仲召兵认为,下汤遗址要加强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发和建设,除了考古成果的展示,还应加强研学、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内容,“比如下汤遗址里的罐、杯、盘、盆、碗等陶器衍生的文创产品可以和仙居八大碗结合起来,吸引游客品尝打卡。”(完)
关键词: 塞尔维亚总统亲吻五星红旗 草莓父亲 婆媳关系心理咨询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专家解密下汤遗址发掘
- “老外”组团探访马街书会:一日能听千台戏
- 农活玩出新花样!贵州麻江农事运动会欢乐多
- 安徽马鞍山:以人才战略重塑“钢城基因” 打造长三角“智...
- 将武术的“刚”融入秧歌的“柔” 昌黎地秧歌“扭”向世界
- 广西拟“景区门票一票管3日” 助推文旅市场大门越开越大
- 中国境内首例临时进口使用特医食品落地海南博鳌乐城
- 天津盘山景区推限时免费活动 助力《哪吒2》票房冲顶
- 湖北力促“舌尖经济” 释放餐饮消费新活力
- 山东日照:低空经济蓄势腾飞,擘画蓝天新图景
- 黑龙江伊春青少年体验冬季定向运动 尽享冰雪体育欢乐
- 中国首个低空行业大模型在长春发布
- 扎根乡村30年 湖南桃江教师把爱洒向孩子心田
- 今年以来 福建泉州口岸原油进口增长超三成
- 64载跨越山海 “国家的孩子”赵丽俊回家了
- 棉花娃娃俏销 中国年轻人乐为情绪“买单”
- 辽宁省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山东加码数字乡村建设 让科技惠农更“慧”农
- 山西春节假期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93% “非遗+文旅”成新动能
- 碳路中国丨“乌金”变“绿金” 智能化赋能山西煤企转型升级
- 油价年内首跌,加一箱油少花约6.5元
-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上门为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引
- 青海互助:春雪覆盖梯田 “大地指纹”尽显
- A股周三飘红收官 机器人板块走强
- 手机国补政策落地满月:消费热潮背后,“百亿计划”助力商家...
- 大众点评《评价透明度报告》发布,公开评价审核“四道防线”
- 五部门:支持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家居产品等消费升级
- 拉萨=成都=香港航线首航 拉萨海关助力高效通关
- 甘肃文县“白马巧匠”的面具情
- 2024年济南金融业增加值超千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