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研究 > 正文

世界要闻:我国科学家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搜寻宇称破缺的新相互作用


(资料图)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彭新华教授、江敏副研究员等人,利用自主研制的量子自旋放大技术实现了对一类超越标准模型的宇称破缺相互作用的超灵敏检验,实验结果提升国际纪录至少5个数量级,弥补了现有天文学观测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20世纪物理学建立的最伟大的模型之一。然而,尽管标准模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许多物理现象如暗物质、暗能量、中微子振荡、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等无法被很好解释。为此,许多理论预言了可能存在超越标准模型的新轻玻色子,如轴子、暗光子、Z玻色子等,其可以作为暗物质的候选粒子,补充现有的标准模型理论。这些新粒子的能量可能跨度几十个量级的范围。对于低能区的新粒子 (远小于1eV),更加凸显出粒子的波动性,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甚至要比现在的大型对撞机还要大,因此不适于使用粒子对撞器与加速器等高能装置进行研究。量子传感器如原子磁力仪、原子钟弥补了高能装置对这类超轻暗物质候选粒子的探测空白,但因这些新粒子与标准模型内粒子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亟须一种高灵敏度的量子传感器对标准模型外的新物理进行研究。

彭新华教授研究组利用近期发展的量子自旋放大器技术,实现了对待测磁信号2个数量级的放大,并将其应用于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粒子与新相互作用的搜寻,在国际上提出了“蓝宝石”研究计划(SAHPPHIRE)。该计划的首批实验约束了一种由Z玻色子诱导的自旋相互作用,此类奇异相互作用是宇称不守恒的,其强度正比于自旋源内的电子自旋数量。因此本实验采用了两个原子气体室,一个利用惰性气体氙原子作为自旋传感器,一个利用碱金属铷原子作为自旋源。自旋源内的碱金属原子通过激光泵浦实现约10的14次方的电子极化自旋数量,并由泵浦光间断极化,从而产生一个交流的震荡奇异场作用于量子自旋传感器上,并被进一步放大和探测。

相较于其他应用于新物理搜寻的共振技术,量子自旋放大器中的铷原子充当嵌入式磁强计,实现了惰性气体氙原子的连续极化和原位测量。相比之下,原位测量提供的一个显著优势是由于大费米接触放大因子而增强核共振信号。此外,由于氙核自旋通过与极化铷原子的自旋交换碰撞而连续极化,自旋放大器可实现对奇异场的连续搜索。由于这些独特的优点,自旋放大器更适用于奇异相互作用的超灵敏连续波检测。正因如此,本实验对电子与中子之间的宇称破缺奇异相互作用的约束较国际前沿实验界限提高了5个数量级,且对中子与质子之间的奇异相互作用进行了首次探索。不仅如此,SAPPHIRE计划仍有很大的性能提升空间,研究人员提出利用K-3He自旋放大器与固体自旋源,有望将对此类奇异相互作用的实验约束界限进一步提升8个量级。

审稿人对这一工作评价:“这一领域的一个重大提升”“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个几乎没有天体物理学约束的参数空间区域建立了强有力的新约束,将先前的约束提高了多个数量级。这一成果展示了SAPPHIRE计划下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有望激发宇宙天文学、粒子物理学和原子分子物理学等多个基础科学的广泛兴趣。”

(中国科大供图)

关键词: 相互作用 标准模型 精密测量 惰性气体 原位测量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