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研究 > 正文

当前快讯:为改变中药材良种不足10%现状,这个团队拼了

春寒料峭,在位于原阳县黄河边的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梁慧珍顺手扒开一株油用芍药说:“你看,芽已经萌动,把它们切开移栽,一棵就可以变成三四棵!”每年春节一过,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药材岗位科学家团队的专家们就开始了他们的种植季。

良种推广率低制约中药材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几十年来致力于农业研究的科学家,说起中药材种植,梁慧珍有一种锥心的痛:“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已超90%,可是中药材良种推广率不足10%,严重制约着中药材和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2009年,她率领团队在黄河边的一片沙地上建立起了这个占地50亩的基地。


(资料图)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花类药材岗位科学家团队,依托于河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室,在岗位科学家梁慧珍研究员带领下,主要从事红花、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河南道地中药材和药食同源豆类的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鉴定与创制、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药用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种质资源是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梁慧珍团队目前已收集保存红花种质资源2000多份,金银花种质资源50多份,菊花种质资源200多份,艾种质资源100余份,辛夷种质资源20余份,收集河南道地药材及国内外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1万多份,并根据不同药材繁殖方式建立了种质资源种子库和活体保存资源圃,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选育出11个优质中药材品种

在种质资源收集及评价的基础上,梁慧珍团队目前已经选育出11个优质中药材新品种。其中,“豫红花1号”堪称“花魁”。它药效含量高、无刺、株型紧凑,开花集中,便于人工和机械化采收,产量较传统品种提高15%-20%,农民增收效益明显。它是河南省审定的第一个红花品种,填补了该省红花新品种选育空白。

梁慧珍介绍,传统的地方红花品种药效低不稳定,不能满足药企的需求;产量低,特殊年份甚至无收成;大多带刺、开花期分散,不利于人工采收或机械化采收。他们是通过单倍体花药培养育种技术,缩短育种进程,节约育种年限60%以上。通过创新的快速精准检测技术,对不同世代HSYA等药效主成分快速筛选,提高效率56%,确保品质的稳定性,才选育出多个优点聚集于一体的豫红花系列品种。红花技术创新方面获得了4件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4件软件著作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多篇,填补了6项行业空白。这些品种,除了“豫红花1号”,还有“豫红花2号”“豫红花3号”“豫红花4号”。目前“豫红花1号”已成为河南省主推红花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

为打破红花采收机械短缺瓶颈,团队还联合平顶山学院精密制造博士创新团队,研制出红花便携式采收机。采收效率是人工采收的4倍以上,解决了红花采收难、采收不及时的产业难题,实现了红花农机农艺的融合。

药食同源、抗寒菊花新品系“豫菊花2号”,是梁慧珍团队选育的又一个中药材新品种。在零下5度的环境下,它能够盛花而不凋,使我国菊花适宜种植区域向寒冷地区扩展了100多公里。同时,团队还创新集成了脱毒快繁、田间控草、绿色防控、花期调控等菊花全程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菊花病虫害防控,大大提高了菊花产量和品质。

团队选育的优质中药材新品种,还包括密银花1号、药怀菊1号、豫菊花2号、豫紫苏1号、豫紫苏2号和郑蓝1号等金银花、菊花和板蓝根新品种,解决了中药材种质混杂、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滞后、品质和产量不高等问题,为中药材品种选育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良种。

创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模式,打造中药材区域品牌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河南省启动“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梁慧珍研究员作为专项负责人,联合30多家省、市、县级农科院所及科研单位的100多名科研骨干,组织实施河南省优质中药材安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将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选育出的新品种、研发的新技术在中药材道地主产区集成推广。

目前,河南省已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60多个,示范推广中药材新品种27个、新技术50多项,示范面积合计30万多亩,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个,打造形成了一种“主导品种+核心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基地建设+田间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模式。

艾草和菊花种质资源圃。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种质资源 药用植物 示范基地 示范推广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