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生态宝地的“湿”意密码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对于生态功能显著的湿地保护力度也在日益加强。
截至2022年年底,崇明湿地率达68.8%,已占上海全市湿地总面积一半以上。面对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质湿地资源,如何保护?近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一起去探秘这座生态宝地的“湿”意密码。
不久前,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之地。
“崇明东滩是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这里是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鸟儿需要在此停留觅食,储存足够能量后再飞往各自的目的地。”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实,多年以前,东滩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一度受到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蔓延的影响。工作人员回忆说,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常常会把滩涂土壤“绑”成“铁板一块”,导致鸟类赖以生存的食源植物难以生存。2013年起,保护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在控制互花米草生长扩张的同时,修复鸟类栖息地功能,营造具有栖息地效应的生境岛屿56个,修复营造河漫滩优质生境近45万平方米。随着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长江大保护举措落地,东滩的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与东滩湿地遥相呼应,西沙湿地也是鱼虾蟹和鸟类栖居“天堂”。作为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西沙湿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这里一年四季呈现出的不同色彩的水森林和茫茫芦苇荡,是游客眼中不可错过的美景,也是优化滩涂环境的“功臣”。
“生态环境好不好,动植物最有发言权。”崇明区绿化市容局林业一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湿地里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为大自然‘精灵’提供了重要的生存和栖息环境。”
据监测记录,目前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种数稳定在12种以上,鸟类种数增加到380余种;栖息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白尾海雕、中华鲟、胭脂鱼、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扬子鳄、獐、麋鹿等极小种群的恢复,取得一定效果。
据介绍,崇明湿地的主要保护形式有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水源地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这些系列举措的成效逐渐显现,得益于崇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结合湿地保护、绿化造林、长江禁渔等工作成效,崇明三岛整体生态基底持续提质。
面向未来,崇明将多方持续发力,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完)
关键词: 上海崇明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上海崇明:生态宝地的“湿”意密码
- 西藏拉萨:巧手编织精美藏毯
- 南海开渔首日广东逾两万艘渔船出海 海事部门多举措护航
- “90后”女孩介绍河狸保护成果:中国青年人对自然保护是认真的
-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一路领“鲜”
- 外国人点赞浦东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
- 【中国味道】四川的民间美食“记忆”:鸡丝凉面
-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吉祥物征集启动
- 贵州印江:入秋暑未消 峡谷漂流人气旺
- 四川成都:废旧公交车成户外劳动者休憩站-
- 茶卡盐湖开发中保护 万物生态绘就美丽画卷
- 福建开启开海文化季:耕海牧渔 福见扬帆
- 广西东兰纳浪壮寨再现“祭祖节”传统习俗
- 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资阳线7座车站亮相
- 西十高铁山阳跨福银高速特大桥顺利合龙
- 山西临汾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 墓主为较富裕平民
- 宁夏固原:乡村旅游促振兴 “一村一景”入画来
- 福建南日岛唱响“开海歌” 争撒开渔“第一网”
- 中国南海伏季休渔结束 侨乡广西北海千帆竞发
- 香港首诞大熊猫龙凤胎 各界称赞海洋公园护理出色
-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冰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宁开幕
- “2024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在广州开幕
- 汛期来临 黄河壶口瀑布湍急咆哮
- 两岸“梦想合伙人”携手同行
- 【新闻随笔】理性看待专业“冷”与“热”
- 南海伏季休渔结束 海南渔船解缆出港
- “2024年度中华慈孝人物”名单揭晓 “免费午餐”项目等入选
- 军事博物馆:继续实行全员实名免费预约、安检入馆参观
- 从“这一天”变为“每一天” 美丽中国新画卷徐徐展开
- 主食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