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 > 正文

医学伦理课,究竟是什么大型吃瓜现场啊

作为门外汉,上流君过去片面地认为,医学专业的同学们上课是这样的——


【资料图】

抱着砖头一样厚重的专业课本遨游在知识的深海里,苦大仇深地记着拗口又繁复的专业术语。

但只要看过从医学伦理课流出的PPT课件,就明白医学生上课也可以知识与狗血齐飞,严谨和脑洞并存。

医学生们对医疗剧里“保大还是保小or大夫我们保子宫”的嗤之以鼻,不仅仅源于剧情罔顾医疗基本常识,更是出于对编剧能力的一种质疑——就这?

来看课件——“父亲希望给已成年的儿子捐肾,但医生在捐献前的匹配检测中发现该父子没有父子血缘关系,此时医生该如何与父亲沟通?”

还没毕业的医学生们,就在这样的大型吃瓜现场里,用清澈又愚蠢的眼神面对来自社会的毒打。

作为学霸集散地,医学院的课表里有一门课让学霸们陷入纠结——没想到有一天在课堂上,被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商。

学霸们过去没有在课堂上看的小说,医学伦理课直接光明正大给补上。

什么抓马的、令人为难的、左右无法兼顾的情节,课堂上一页PPT就可以统统cover。

此处提醒大家从大脑中调动出中学生物课讲过的的血型遗传知识,然后看向这个案例:

17岁患儿急需肝移植,父亲坚持活体供肝,患儿O型血,母亲A型血,父亲AB型血。请模拟临床医患沟通。

好的,或许你大脑里的血型遗传对照表已经模糊了,已知A型血和AB型血的父母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生下O型血的孩子,那么在养育了17年的孩子急需肝脏移植的焦灼中,一个家庭的和睦却可能在这个人伦秘密的爆发下变得岌岌可危。

△来源:小红书@医路由你

要知道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的恋爱问题都还有些力不从心,在课堂上却要面对这种“大人”的问题。

而老师在PPT的下一页,非常“贴心”地给出了一个备选答案——

默默地摘下手术室的一次性绿色帽子,和孩子爸爸说:“您先戴上这个……”

虽然这个抖机灵的答案将戏剧张力拉满,但作为学术讨论,这个答案的得分只能是零分。

因为医生无论以明示还是暗示的方式告诉孩子的父亲,“孩子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不能提供活体肝”,这种行为都属于侵犯患儿与他妻子的隐私权。

涉及夫妻人伦的棘手课题,总是会以不同的题型出现在医学生们的面前:

小姑子和婆婆陪同女患者就医,女患者黄体破裂、失血性休克昏迷,需要紧急手术,问题是女患者被诊断宫外孕2个月,而患者家属表示患者丈夫在外务工,半年多没回家了。

患者昏迷,陪同她的不是立场天然统一的娘家人,而是关系微妙、可敌可友的小姑子和婆婆,不仅如此,病因还疑似表明患者出轨……

狗血要素拉满,围观的群众倒是可以吃瓜了,但医学生面对这类地狱级别的状况都快哭了:

——是否可以不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

——要说的话,该怎么和患者家属沟通?

——手术同意书由谁签署?

呵呵,原来放下手术刀,面对的问题也没一个简单的。

如果说男男女女的那些事儿,孩子们处理起来十分困难,那么来自亲情的会心一击也不会让医学生好过。

无情的老师接着放出了另一页PPT:

肾炎女孩继发肾衰竭住院三年,等候肾移植,经父母商讨同意家人捐赠,检查后女孩母亲、弟弟都不满足条件,符合捐赠条件的父亲却改变了主意,不仅不想捐赠肾脏,还害怕家人指责他冷漠无情,让医生撒谎他配型不符合。

△来源:小红书@CIAO

医学生:这题太难,我不会啊。

爱情多狗血,人性多复杂,医学生只要上一堂医学伦理课就可以知道。

而上了课之后的医学生,在看电视剧时不仅开始对各种医疗bug进行无意识甄别,就连看完以后都会进入课后思考环节。

《实习医生格蕾》里就有不少引人思考的医学伦理案例。

例如某一集中,某教派信徒在治疗时因为宗教原因拒绝输血,即便只有输血才能救命。

资历浅的医生不解,资历深的医生只能无奈告知:必须尊重病人的信仰自由。

还有一集故事的展开也围绕着信仰与人类权利的碰撞。

青春期女孩因割礼被送入急诊室,医生们与女孩守旧、愚昧的父母间的沟通,成为了一场关于“女性是否有享受性的权利与自由”的辩论。

△来源:《实习医生格蕾》

而最终,医生通过移植其口腔内一块富有神经的肉,为女孩再造了阴蒂,从而维护了女孩的权利。

还有双子宫孕妇,两个子宫、胎儿父亲不同的情况,引发主角团全员吃瓜。

医学生们看剧时,脑子已经同步嗡嗡转动了:他们的决定遵循了医学伦理基础原则(即尊重、不伤害、有利、公正)中的哪一个?

想体验医学生的烧脑吗?上流君贡献一个不算简单的案例供大家思考:

意外丧失生育能力的儿子,想要移植父亲的睾丸,请问其中涉及哪些伦理问题?

虽然医学伦理谈及的是生死,是医生与病人间关于价值的抉择,课题本质虽严肃,但医学伦理课上的氛围却也可以生动活泼。

放PPT时大家还只是在吃瓜,随着教学形式的丰富,学霸们还要放下课本和笔,直接现场表演“瓜是怎么来的”。

医患沟通情景剧、临床诊疗情景剧、临终护理情景剧……试问还有什么比角色扮演更能让学生们快速接触到临床实际问题呢?

有一位网友发出了他们上课的视频,只见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同学在课上无痛当妈,喜提好大儿,但没想到好大儿高空坠落抢救无效。

展示课堂重点的环节就在于:扮演急诊科医生的同学,需要将抢救结果告知丧子的“妈妈”。

没想到女同学入戏太深,不仅情绪饱满,还临场加戏,其他同学不仅没接住临时发挥的台词,还被女同学以假乱真的悲痛震慑到手足无措。

△来源:小红书@庄楷雨

台上:“妈妈”在痛哭,大夫都懵了,“爸爸”绷不住五官乱飞了。

台下:同学们笑声一片,手机镜头和笑声直接同频共振。

弹幕:被孩子妈妈的悲痛感染,正准备哭呢,结果看到孩子父亲似笑非笑,演得就像买了巨额保险,扣分。

路人抬头看视频,低头翻评论,好奇表示:你们到底是表演系出演医疗题材小品,还是医学生辅修了表演双学位?

从此以后,那位女同学就有了别称:临床医学专业那个演技吊打流量的女同学。

临床专业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还会模拟问诊或救治环节。

此时大家发现,有的同学扮演病人逼真到让人怀疑——TA是不是真的得过这个病?

只见教室里好好的一个少年,突然眼球上翻、肢体僵硬、浑身抽搐……

如果不说,谁都会以为这是癫痫发病现场,而不是医学生在上的一堂模拟课。

△来源:微博@前方高能

但如此给力的“工具人”可遇不可求。

医学生们为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很多时候使用的SP(标准化病人)可能是假人模型,他们甚至还希望模型厂家做的假人纷纷颜值在线。

△来源:小红书@李瓜蛋学医日记

SP也可能是自己的男/女朋友,他们在扮演病人的过程中,被迫熟悉了一系列医学名词、看诊流程,以及患病症状等等。

任谁看了不得说一句,这真的不是陪读吗?

但更多时候,在月黑风高的深夜,100%配合扮演病人的——是医学生的毛绒玩具。

△来源:小红书@医学生41.

最难得的,则是社会招募SP时,请来了医大附属医院里的老病人——

他们对疾病的描述和演示非常逼真,在看到同学们手忙脚乱的时候,还可能一不小心流露出“年轻人以后真正上班了可怎么办哦,还是得向老师好好学学”的担忧。

△来源:小红书@.学术废物

要了解病史、判断病因、还要注意医患沟通,甚至还要了解病人家境、医保情况,注意沟通中的人文关怀。

医学生的SP问诊提纲,不是提纲,是医学生cos未来成为正式大夫的表演剧本。

无论是医学伦理课上的医患沟通情景剧,还是模拟看诊的各种表演型操作,都在说明医学不仅仅是医疗的技术,更是一门集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来源:小红书@温禾禾禾

医学是冰冷理智的,也是温暖治愈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医生不仅仅要付出技术,也需要提供高质量的人文关怀。

在医学伦理课上吃的那些瓜、一页PPT寥寥数语概括的故事,或许就是一段真实存在的纠缠了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而讲台上的老师最终也会让年轻的医学生们明白:医患之间,要像敬畏生命一样敬畏对方。

作者|持墨

编辑|阿浔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