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嘎洒:傣族男子打破传统传承非遗助农增收
“傣族土陶与我们傣族生活息息相关,技艺传女不传男。我因车祸受伤无法做其他工作,干脆专心做土陶。”9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有“花腰傣之乡”美誉的云南新平戛洒镇,采访非遗传承人刀正富,在其带动下,该镇土陶远销全国多地,助农增收。
图为刀正富制作傣族土陶。黄兴鸿 摄
今年49岁的刀正富,家住红河上游戛洒江畔、哀牢山下的戛洒坝子土锅寨,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制陶寨。“傣族土陶制作历史悠久。”刀正富介绍,主要制作用于装水装米的陶罐,煮茶的陶壶等生活用品。2006年,傣族土陶制作技艺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刀正富说,他之前在当地一家企业上班,2000年因车祸致残,双脚不便,于是决定跟母亲学习制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被评为该项技艺的玉溪市级传承人。
制陶先要选择当地较好的黏土,在家堆放一年以上,之后根据需要,进行舂土、筛选、和泥、拉坯、晒坯、堆烧。传统烧陶使用稻草等做燃料,需烧10小时;电烧则更快,仅需3小时。
“残联等部门支持我创业,推介我参加相关培训,到各地展销等。”刀正富告诉记者,通过不断学习和专家的帮助,他除制作生活用品外,也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推出土陶工艺品,并融入傣族文化。
图为刀正富介绍其制作的傣族土陶工艺品。黄兴鸿 摄
在土锅寨,刀正富的土陶供不应求。2021年,他到镇上花腰田间民俗文化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并帮助村民代销土陶产品。同时提供研学,每年定期到周边学校讲授傣族土陶历史、文化及制作工艺等。
“作为一名传承人,我会保护、传承好傣族土陶制作技艺,同时也会持续创新,丰富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要。”他说。
戛洒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施艳华介绍,近年来,紧盯“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的形象定位,该镇深入挖掘花腰傣刺绣、傣族土陶、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旅游业态,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吸纳残疾人就地就业176人次。(完)
关键词: 云南嘎洒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云南嘎洒:傣族男子打破传统传承非遗助农增收
- 厦门千人丰收(土猪)宴流水席:沉浸式感受乡村魅力
- 重庆:盲人海归硕士用英语带视障儿童“看见”世界
- 河南“智”理生态环境 村民:一年兜里“鼓囊囊”
- 云南昆明:游客乘船与红嘴鸥共享周末休闲时光
- “我来北京上大学”2024年残疾人大学生分享会举行
- 河南:深入探索生态环境“智”理路径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走上...
- GE Vernova高管:AI电力需求激增为能源公司带来市场机遇
- 传统不失现代 青海西宁千名舞者展示多元体育运动项目
- “瑞士经典设计展”在北京开幕
- 黑龙江黑河跨境电商“双十一”订单激增
- 2024京剧文化季在京启幕
- 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客流量 今年已破100万人次
- “90后”柴烧匠人:烧制“为白茶而生”的茶器
- 新疆和田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 戏剧《星回》为2024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启幕
- 戏曲人文纪录片《天下第一团》开启中国稀有剧种的传奇之旅
- 新分子•向未来 | 博腾New Modality产能升级仪式圆满成功
- 李云迪重返卡内基音乐厅 奏响“莫扎特奏鸣曲计划”北美巡演
- 长歌奋进 “移”路繁花︱跨越数字山海,“智”绘美好生活图卷
- 灵动追光,照亮希望——中核安科锐进博会放疗新技术精准领航
- 清科智谷(合肥)创新中心——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城市产业创新发...
- Fopiz复佩资麦角琉因童颜瓶引领抗衰口服美容新潮流
- 德式健康·质鉴不凡 | Hevert菲德惊艳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药明合联赢得2024 World ADC大奖,蝉联"最佳CDMO冠军"
- 东软城市人力资源平台:革新就业服务模式 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 波士顿科学第七届进博会秀创新科技,聚生态合力与中国共赴健...
-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4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
- “汾清天下”全国行 第十九站走进山东泰安
- 2024深港澳人工智能大赛暨AI科技嘉年华配套活动之 “湾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