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秘密的大数据时代让人不禁感叹
最近有条微博热搜:有粉丝根据偶像的行程和晒出的照片,运用了谷歌地图,通过对比和推理,得出了他与某网红恋爱的结论。
资料图:民众使用手机上网。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这让人不禁感叹,如果警察把专门调查偶像的粉丝招聘去,估计没有破不了的案子。这是个技术含量高的活儿,侦查、控评、打榜,简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此外,从事娱乐行业的也都不简单,需要懂经济、懂法律。明星经常会陷入各种纠纷中,所以明星身旁的人都要会技术、懂传播,才能在讲数据和流量的时代站稳脚跟。
大数据时代,所有人都仿佛福尔摩斯,会考察一切数据和细节,想在公众面前编故事一定得三思。前一阵某知名公号“胡编”高考故事被网友发现,里面提到的网剧《灵魂摆渡》是2014年上映的,2013年高考的作者不可能在上高中时讨论,几乎是立刻穿帮。
热播剧《都挺好》里也有很多破绽被人发现。女儿苏明玉读大学的时候读书用功,定了闹钟早起,闹钟却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放在自己床头。有人说,在大学里这么做肯定要被其他人抱怨:等闹钟响了再从上铺爬下来关,全宿舍都被吵醒了。此外,苏明玉控诉她妈给她吃白水泡饭,哥哥吃鸡蛋火腿的时候,穿的小清新蓝色衬衫立刻让眼尖的网友认出,这是一个将近九百块钱韩国牌子,一点也不像她当时的“打工学生”人设。
如今各种高科技渗入生活,也让人毫无秘密可言,防不胜防。今年“3·15”晚会揭露了一种利用高科技盒子收集手机信息的方式,人走在大街上,数据就被安装在隐蔽处的盒子窃取了,还能分析出你的年龄、学历和收入,然后再让人工智能拨打相应的诈骗或推销电话。
手机上,每个APP都想当家做主,控制用户,根据使用的痕迹稍加推理,就能获得许多信息。记录运动步数和行程的软件自然不必说,随时可以将行踪定位。有天我生病在家,朋友立刻微信发问,你在家干啥呢?微信步数这么少。实在是可怕。
游戏和社交软件也会透露人的行踪。有个周末早上,我有工作要联系同事,觉得一大早打扰人家内心不安,打开支付宝,发现我的“蚂蚁森林”能量已经被他收了,于是就安心给他发消息。用微博时,观察一下你关注的人登录了几次,后台也都会有记录。有些陷入危机的明星的焦虑心态,也通过一次次上线、下线被大家看到,像心电图一般明晰。
此外,自从微信里增加了“看一看”功能,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为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号点赞,看谁点了哪些文章的赞,就立即分得清他们是做什么的了。有次见到有人发朋友圈说:发现领导每条都点了赞,于是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这种马屁一拍,以后领导想不点赞都不好意思,谁让一切都有痕迹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北京“十四五”投资实现良好开局 高技术产业投资亮眼
- 基因检测市场扩容 桐树基因聚焦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产品扩圈
- 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IP 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 从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谊瑞重塑“易睡体验”
- 拉美电商巨头Mercadolibre宣布收购加密交易平台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会宣布将“ETH 2.0”更名为“共识层”
- 南京二手房市场话题不断 卖家降价来试探市场风向
- 新一代轻量化方舱医院项目启动
- 十年医改路 三明再出发
- 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发布
- 天津开辟送药绿色通道 送药到家近3000单
- “高速上违停赶报表”警示了谁?
- 离职文书的“坑”不能仅由劳动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劲
- 非学科类培训班寒假恶意涨价需综合施治
- 北京:买四类药品实施新政 市场监管进店查落实
- 北京:保证春节群众需求不脱销、不断档
- 丰台今天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 采购进口冷链食品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 苹果拒不开放支付渠道 荷兰反垄断机构:罚到它遵守规定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可控
- 需求远超国内产量 印度对进口食用油的依赖料仍将持续数年
- 蔚来斥资5000万元成立保险经纪公司 未来新能源车险或有变局
- 当心!玩雪引发的妇科危机
- 研究机构警告称:美联储加息将加剧全球债务危机
- 旭辉控股集团公告称已清偿2022年到期的5.5%优先票据
- 普通症状还是心梗预警?一眼识破
- 揭穿AI相面骗局 警惕迷信的高科技伪装
- 芜湖释放创新“N次方”效应 数字赋能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