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居民“老有优养”
对于79岁的特困老人牟一彬来说,周末和节假日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每天都有文娱活动,隔三岔五会来志愿者,护理也越来越专业。”牟一彬一边说,一边热心地带记者去看他在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养老服务中心的“家”。
走过干净整洁的庭院,几个正在桂花树下喝茶聊天的老人笑眯眯地和牟一彬打招呼。牟一彬想找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发现他正在娱乐室和另外几位老人一边打扑克一边看奥运直播。“待会儿你们也留下来吃吧,饭菜还可以哟。”牟一彬说,“关键是人多,热闹得很。”
为满足农村居民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万州区从2019年开始在农村试点推广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运营管理模式,由政府出资修建养老服务机构,委托民营企业为入住的特困供养对象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民营企业通过优质服务形成品牌效应后,可以根据农村居民需求面向社会开放养老服务。
“结合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我们从对口支援城市南京引进了一家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将全区28个敬老院整体委托运营,探索一条既能提高兜底保障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水平,又能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的新路径。”甘宁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晏吉顺认为,万州的农村养老已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路径。“公建民营前,我们这儿只能入住30位特困老人,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这几年入住人数连年增长,现在已经超过90人,其中有27位老人是觉得这儿服务好,自愿缴费入住的。”晏吉顺说。
甘宁镇黑马村89岁的王中田老人,原来一直在家由儿子儿媳照料。眼看着儿子儿媳年龄也大了,家门口这家养老服务中心看起来很不错,王中田决定住进来试试。“吃住条件不比在家里差,护理医疗家里没法比,也不用一直辛苦儿子儿媳了。”王中田说自己在养老服务中心吃得好、睡得香、耍得开心。更让他欣慰的是,他住进养老服务中心后,儿子儿媳又能出去工作了,俩人加起来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
“原来我们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只有31%,现在已经达到51%。随着品牌效应的提升,最近两年自愿入住的老人明显增加。”万州区民政局副局长向东介绍,区里同时还利用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契机,发挥专业养老服务企业的资源优势,按照“整体规划、分区安置、集中供养”原则,优化过去农村养老机构对失能、失智、自理、半自理老人混住供养的模式,结合实际探索“互助养老”“开心养老”等特色养老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黄汉鑫)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让农村居民“老有优养”
- 让音乐节叫座又叫好(百姓关注)
- 让暑期托管更暖心(建议)
- 十字路口排水管已建成(反馈)
- 去旧更容易 换新更愿意(编辑手记)
- 以旧换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金台视线)
- 青海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 有“共治”才有“共享”(新媒视点)
- 破解“乱停放”,各方出真招(“融”观中国)
- 古方现代化三大团队护航,汇仁肾宝片获“西普金奖”
- 撑起夏季“安全伞” 当好平安“守夜人”
- 广西南宁:新兴青年露营交友 共度浪漫“七夕”
- 北京围绕优化居民衣食住行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 南通公安“啄木鸟”执法监督战队在行动
- 弘扬节日文化 推进移风易俗
- 北京警方开展“夏季行动” 风雨中当好平安“守夜人”
- 新疆博湖:碧湖荡漾 荇菜花开
- 湖北秭归:特色旅游“火”乡村
- 兰州铁路运输法院:打造涉铁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
- 老楼装新梯,怎样“加梯”好
- 以行政检察“解心结”“释法结”
- “太湖之星”守太湖(在现场·从重大装备看新质生产力)
-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水
- 公安部交管局:严防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事故
- 安全不“放假” 这份暑期出游避险指南请收好
- 公安部交管局提示:临近或错过高速公路出口不要紧急变道停车倒车
- 山乡开启暑期红色课堂
- 山东日照:海滨消夏“热”起来
- 反诈宣传进校园
- 巧用“执行思维”调解赔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