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教育存痛点:会唱歌却缺少音乐鉴赏力
12月7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佤山育忠幼儿园的孩子跟着老师上音乐课。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编者按
曾经,高等教育艺术类考试文化课录取分数普遍偏低,被很多人认为是考进大学的便捷途径,对高中阶段及其以下的音乐、美术等美育教育产生了功利导引,“短平快”培训服务应运而生,繁荣的艺考培训也对中小学美育正常开展造成很大冲击。
美育须符合艺术培养规律,艺术素养只能慢慢积累。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让美育真正回归素养本位?本期,我们结合一线教学案例,约请专家共同探讨。
如今的音乐教育,被不少音乐教师称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最落后的科目。
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其中对音乐教育的表述为:学生演唱表现较好,但音乐听辨能力与赏析能力有待提高。在对音乐的节奏、节拍、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基础要素的听辨上,4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52.9%,8年级只有53.8%;在对音乐作品的风格、体裁与形式、情绪与情感以及名家名曲的赏析方面,4年级学生的题目答对率只有66.1%,8年级只有63.2%。在配备了艺术专用教室的学校中,39%的4年级和31.9%的8年级音乐教师从不或很少使用音乐专用教室。
不再“每课一歌/曲”是音乐素养整体提升的第一步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音乐课以“每课一歌/曲”为基本方式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连北京市的大多数区也都是以这种方式占据主导,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学段的教学方式完全一样,这是中国音乐教育的最大病根和痛点,是学生可能会唱歌但是音乐听辨鉴赏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在学理上,螺旋式上升教学原理难以发挥作用。中小学必修的音乐课课时之间常常相隔几日或数日,如果只围绕一首歌曲/乐曲展开而没有温故而知新的内容辅助、环节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机制跟进,即便运用再多的演唱方式、教学手段和先进方法,音乐课也难有质量的提高和积累,难以实现教学成果持续提高和延伸的教学质量。持续缺少获得深层次审美体验和艺术概括的感性基础,学生在音乐感受、体验、认知和理解上就无法前进。
因此,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国民音乐素养整体提升的第一步就是要迈出每课一歌/曲这道坎。
开齐开足音乐课程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不只上好一节音乐课,更重要的是以课课联系、螺旋式发展、双相衔接为目标上好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音乐课,以持续改善、稳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根本。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小学每周通常要上2节音乐课、初中1节课、高中1节课,高三通常不设音乐课。一个普通学生完成1—12年的音乐课业通常会有594个学时(约409.5个小时)的音乐学习时间。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早有“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规定,却难以落实,学校音乐课开课率整体偏低。调查显示,城市中小学开课率在70%左右、乡镇51%上下、农村则在37%前后徘徊,如此可观、宝贵的音乐学习时间却未获得与这些音乐学习时间相匹配的结果。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应该从音乐课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教学基本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出发。需要真正把“小课堂”塑造成舒展感性、积累热情、富足精神的大园地,把“小学科”塑造成涵养思维、锻炼性格、陪伴终身的大素养,让音乐教育成为以美育人,培养青少年美的素养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向每一节课要欢声笑语,要质量,要效益,要成长积累,这是追求基础音乐教育的崇高使命。
高等师范院校目前培养音乐师资普遍不重视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教学诸多基本的学理问题几乎无人问津。孩子的音乐学习规律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其间的音乐概念发展、能力素养结构和人文理解又该怎样循序发展,如何满足儿童主动适应自身不断增长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情趣的主观需求,满足青少年获得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客观需要,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学界关注,影响着基础音乐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
音乐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已有积累,针对某个或若干关键学习点促使学生在一节课上真切获得、有效应用和承上启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围绕关键学习点选择适合的作品施教。教师需要对经典作品了如指掌,透过音乐分析,精准掌握某一作品独特的个性表现点和作曲家其他作品、同时代作曲家作品或与其他作品同有的共性表现点,再按难易水平将这些关键学习点或表现点转化为教学点,做好学段安排、学期设计和课堂路径选择。
音乐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相关艺术人文与其他学科关联能力,如立足音乐表现要素与其他艺术形式要素的彼此关联,与其他学科、人文社会的横纵衔接、挖掘和拓展能力。
让孩子获得实实在在的音乐感受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言:应该在每节课结束时使儿童感到增长了力量,而且盼望着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
确保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音乐素养获得,就是要确保每一节音乐课后孩子们都能够感受到力量的增长。学生在小学阶段充分奠定持续的音乐兴趣和扎实的音乐素养基础,初中和高中再进行开放的主题教学,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音乐素养的持续提升,其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水平,必将能够支撑起他们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多样化、复合化、不确定化的需要。
音乐教育的根本还是用音乐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高质量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精准施教、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以乐教人、以美育人……不让每一个设计无趣,不让每一个环节随意,不让每一个过程模糊,不让每一个方法失效,全方位提升音乐教学操作的精益水平。尽最大力气,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够享受到音乐课好玩与开心,享受到音乐艺术的感性陪伴和力量,获得稳定、实在、可持续的音乐素养提升。
同时,要打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育人通道,课外社团课内化和课堂教学课外化,形成合力,让课内课外互为支持,让校内校外相互渗透,让学校、社会、家庭彼此协调起来,实现音乐育人一体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尽最大智慧,把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家庭音乐教育联通起来,让课内课外一体化协同推进音乐教育。(作者:储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德商银行:美联储明天将确认3月加息的计划
- 佛罗里达州金融监管办公室就 DeFi 发出警告
- Google Nexus7 完全拆解
- 实时融合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金星JXD3000拆解
- 基于超声导波的结构健康状态无损检测及在线监测
- 蒲地蓝消炎片等转换为非处方药,涉及4家企业
- 解禁后就套现?苏泊尔股权激励引广泛讨论
- 比特富富将通过与SPAC合并上市,估值为15亿美元
- 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将于2022年开发DeFi产品
- 美国运通CEO:可能考虑让积分兑换成加密货币
- YouTube将为视频创作者探索NFT功能
- 一车多用买它没毛病!传祺M6 PRO“大有可为”
- 2021年杭州亚运会概念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 LVDT位移传感器的构成原理及特点
- RGB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 隔膜计量泵工作原理
- 东芝M800内部拆解
- 单片机最小系统介绍
- 实达黑轴方脸机械键盘拆解测试
- 宏英2022年年会庆典-- 文章
- 匿名巨鲸在市场下跌期间购入488枚BTC后,持币量超越MicroStrategy
-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支持出口转内销需注重长短相济
- 佳兆业否认深圳国资接盘文体业务 称目前未与任何单位签订文件
- 成都警方通报“360员工被打伤”:伤者目前伤情平稳
- 格力百亿分红到底要给谁?高瓴入股三年仍浮亏18亿
- “长租公寓第一股”破产:拟从美国退市,上市3年市值蒸发97%
- 失去独家版权的腾讯音乐:股价暴跌8成,单季营收或首次下降
- 盛新锂能: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954%-3286%
- 未来三年格力每年分红两次,董明珠:分红比股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