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精选!“这口井,我们叫它肇庆井。”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这是一个因为刷抖音刷出来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角叫邓洪。只因为她“多看了一眼”,贵州的苦旱山村多了一口“肇庆井”。
这个故事,要从两个月前说起……
(资料图)
缘起2个月前的一次爱管“闲事”
今年4月下旬,肇庆市青怡爱心会党支部书记、会长邓洪刷抖音时,偶然刷到一条信息:贵州省黔西市永燊乡莲花村将近一年没下过一场透雨了,严重干旱,村民生存只能靠乡政府每天用汽车运水,其他用水难以解决。
爱管“闲事”的邓洪为此陷入了忧虑。4月28日,她放下自己的生意,和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自驾前往当地实地考察。
贵州多了口“肇庆井”
莲花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平时用水主要靠山坑水,由于长时间没下雨,山水断流,山坑枯涸。而乡政府每天提供的水,也只能供村民煮饭使用。“我们在村里呆了三天,别说洗澡,连洗脸的水都没有,幸好车上备了些瓶装水,解决了喝水问题。”邓洪苦笑着说。
由于缺水,村里家畜已经很少了,耐旱的玉米都枯死不少。要解决用水难,大家一致认为打井是最好的办法。
邓洪立即将旱情发上青怡爱心会的爱心群,众筹为村民打一口水井,解决村民用水的燃眉之急。
在邓洪的带头下,群里的党员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仅半天时间,就筹集到3万多元,很多人只捐钱,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爱心款转到莲花村委会,村干部马不停蹄到乡里找来钻井队,在村子中间钻下一口井。
“一直钻到地下243米,还是找不到水。”莲花村委会副主任邓生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村民们都很泄气。
5月20日,重新选址再打了一口井。当钻到103米的时候,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围观的村民顿时欢呼雀跃。经过取水化验,完全符合饮用标准。全村沸腾了,村民们高兴得像过节。
杨家丫口村小组村民陈传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晚,他们一家三口痛痛快快地洗了一个澡,别提多开心了。
邓生国介绍,这口井可以解决四条自然村166户近700人的生活用水。“这些天来,村民们见面都念念不忘,广东肇庆的好心人给村里带来了甘露。”电话那端,邓生国说得有点哽咽,“这口井,我们叫它肇庆井。”
用水难题得解决
6月8日,邓洪和她的爱心团队再次来到莲花村。村民们早就列队欢迎,并送上准备好的锦旗。永燊乡政府主要领导知道后,也专程赶到村里,对邓洪等人的爱心之举深表感谢。
“打井用了1万多元,剩余的2万元,我们打算为村里建一座储水池,以备不时之需。”邓洪说,村里还缺路灯,她打算再筹2万元为莲花村送上光明。
目前,储水池工程已经动工,预计一个月后可投入使用,困扰莲花村的用水难题将得到解决。
让我们为肇庆好人点赞!为肇庆正能量点赞!
◆编辑 林雪莹
◆二审 王雯倩
◆三审 李纯
关键词: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就瓦格纳集团事件答记者问 新视野
财经辣评丨广州家乐福又少了一家,大卖场还能往哪里变
天天头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郝宗强被查
排行
最近更新
- 环球精选!“这口井,我们叫它肇庆井。”
- 龙舟赛、村BA、村超火热 假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日关注
- 汪小敏:久违了,被看见的感觉 天天信息
- 世界热头条丨南方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水利部门全力做好端...
- 郑重声明_世界快资讯
- 【全球新视野】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湘”村振兴:一只小兔子“...
- 端午去哪 | 北京周边这些古城古镇——滦州古城|全球热点评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湘”村振兴:一只小兔子“蹦”出三亿元大...
- 世界最新:热热热!这几个避暑胜地你一定不能错过
- 头条:为何当初买了乳胶枕的朋友,现在都后悔了?只因这3个问...
- 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燃料电池原理) 全球讯息
- @山东考生 高考成绩今日15:00后发榜
- 全球通信业“风向标”展会回归上海,今年有哪些亮点|当前热讯
- 赓续枫叶梦,厚植家国情——重庆枫叶国际学校2023届毕业典礼-...
-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收获超2000平方米意向订单
- 实时焦点:概念动态|海看股份新增“人工智能”概念
- 焦点信息: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提速 年内规模为去年全年两倍
- 热血江湖师傅贡献度怎么长的快_热血江湖师徒贡献度怎么刷快_...
- 每周AI大事件 | OpenAI或为AI建应用商店、美图发布视觉大模...
- “千万工程”调研行丨浙江丽水:美丽乡村入画来 天天新消息
- 夜夜碰碰人
-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今天正式投产发电_全球头条
- 国产飞腾CPU成功为京东618提供了核心算力支撑
- 南宁高新区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粽香情浓心连心”端午节主...
- 构建“景区+村庄”联合机制 一方山水绘就增收致富新画卷
- 【报资讯】2023粤港澳车展:911 GT3 RS实车首次公众亮相
- 热点聚焦:博物馆里感受“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 康宝莱海盐榛酪布朗尼口味蛋白营养粉喜获“营养盒子TOP10大奖”
- 全球滚动:在技校实习期间受伤怎么处理
- 沪苏正式进入地铁通勤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