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创新 > 正文

“产学研论坛”:围绕创新源头产业化展开线上交流

12月28日,在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举办的“产学研论坛”活动上,数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围绕创新源头产业化展开线上分享与交流,探讨如何释放创新智慧,为中国基础科学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论坛上,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表示,学术界和工业界处于上下游关系,虽然很多语言共通,但也有一些标准和认知存在差异。通过加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交流互动,将创新的认知转化成真正能够成为药物分子的药物,这个过程需要多个学科和团队加强相互沟通。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李凯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基础科研领域的支持与投入,并指出:近20年来,中国在R&D方面的投入增速加快,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基础科研和应用科研的投入依旧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为科学类公益组织与个人投资基础科研创造发展空间。

如何走好成果转化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李凯认为,科研和创新是不同的概念,要区分开。科研是把钱转化成知识,而创新是把知识转化成钱,要在高校做创新挑战很大,需要教师、学生对市场、客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则指出,以企业为主体,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没有很好地推向市场,没有形成自我迭代的良性循环,原因是割裂了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作为主体,要对这个产业方向的前瞻性有理解力、鉴赏力和使用能力,能够串起从研发到产业的前后端整个链条。另外,企业要把高校和科研院所当作长期的核心战略伙伴,利益务必共享,要做换位思考,相互尊重,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在技术研发布局上,刘庆峰表示:“未来1-3年,科大讯飞的研发将由各个业务线、产品部门去负责;未来3-5年,将由讯飞研究院来负责;5-10年甚至更远的前瞻性探索,将交给联合实验室去做。科大讯飞遵循‘721研发投入模式’,即70%投入当前的主导产品,20%是战略新产品,10%是探索型的不追求一定要有回报的方向。”

在谈到药物研制领域的产学研融合时,复旦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宾表示:“中国科学家创业过程中,在药物科研层面要紧密结合监管政策。同时,在具备科研热情,把科研理论做扎实的前提下,科学家还需要具有开发风险意识,尤其要把可重复性、可放大性、稳定性等问题解决好。同时,要严格把控项目周期,做到对投资人负责。”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指出,在支持原始创新过程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坚持选人不选题,给予科学家充分自由。他谈道:“真正的原始创新是不可能写在纸面上做成规划的,而是在科学家头脑里不断地孕育、不断地改进,是非常动态的一件事情,只有在有完全自由的环境里才可能发生。同时,北生所通过很多专门的实验技术中心,帮助科学家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谈及红杉的投资理念,他表示,要为创业者提供支持,与科学家教授展开有效合作。在投资过程中,要看重指向应用的技术成果,早期投资要有耐心。(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关键词: 产学研 创新源头产业化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