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创新 > 正文

“设计之都”深圳如何创新升级,推进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

2008年,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是中国首个入选“设计之都”的城市,也是全球第6个“设计之都”。十几年来,深圳以“设计城市”的身份融入国际对话,从当初的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升级,再到创新之都,深圳的创意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它保持着工业生产,同时伴随着知识创新——“生产”与“创新”并行,使得城市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深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作为中国最早的“设计之都”,深圳如何再谋创新升级?如何进一步推进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深圳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设计人才储备不足

在深圳商报记者的采访调查中,业内人士不约而同谈到目前深圳设计存在的几个短板和不足。包括设计人才不足,设计院校屈指可数,设计教育滞后,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落户深圳的国际设计师及设计机构数量不足,与国际设计界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各专业领域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各自精彩,未能形成合力等。

其中,人才是所有设计行业、设计企业聚焦的话题。连续3年蝉联“深圳十佳工业设计公司榜首”的佳简几何,是中国顶尖的设计团队。然而在2020年,该公司设计师的流失率达到60%。

“设计师从来不是一个高薪职业,越优秀的城市竞争压力越大,许多优秀设计人才留不下来。”佳简几何创始人魏民说,一些成熟的设计师要么流往内地,要么往薪酬水较高的互联网行业流动。

“这就是现状。我们不能抱怨,只能拼命地培养人才,做好布局。”浪尖设计集团创始人罗成告诉记者,为了应对人才危机,浪尖很早就开始在全国进行人才布局:把总部放在深圳,把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放在武汉和重庆。浪尖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36所大学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和战略合作。在重庆,浪尖建了智能科技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集中了设计领域最前沿的人才,有十几个博士。“工业设计的基础研究很重要,这方面深圳比不过内地。”罗成说。

而倡导“慢文化”的意外设计,同样深感人才储备不足。创始人黄国栋创业十年,至今开发原创设计产品,还是只有黄国栋带着两个助理做设计,设计人员只占公司总人数的10%。如何去培育新一代人才、如何留住人才?黄国栋尝试搭建台。今年3月,他参与策划了“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集纳了来自全国的原创家具设计师品牌,正是希望让更多原创设计师发声,带动整个行业人才生态建设。

设计教育和研究亟待提升

人才不足与设计教育的短板有着直接关系。

仔细梳理会发现,最早为大众熟知的深圳各个领域的知名设计师,几乎都不是深圳本土培养的。参与筹建深圳市面设计协会的知名设计师韩湛宁对深圳商报记者表示,深圳早期的面设计人才是从几条脉络来的:北京(中央美院、清华美院)、西安(西安美院、西安大学)、广州(广州美院)和香港。

“全国2500所以上的大学有设计艺术系,武汉有100所大学、数百万大学生,每个大学都有设计学院。”韩湛宁说,深圳的基础教育是短板,设计教育更是短板。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曾最早将“设计教育”纳入课程、培育体系中。但其早期尝试,未能带动“设计教育”形成一股持久化、普及化的力量,没有标准化、专业化的设计教材和师资团队,设计界的后备力量及青年才俊也并不充盈,致使“设计教育”在深圳至今仍处于边缘化状态。

深圳年大力发展本土高等教育,在已有的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基础上,又新建了深圳技术大学,设立创意设计学院;并筹备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校区落户宝安,计划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针对设计人才的实践再教育,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目前中国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与社会脱节,针对设计新人、有经验设计师的再教育是缺失的。甚至在设计学院里,也需要开设这种实践质的再教育课程,这对未来深圳保持‘设计之都’的优势很重要。”韩湛宁说。

此外,设计研究的薄弱是深圳设计的另一个短板。前深圳雕塑院院长、美术学者孙振华认为,设计作品、设计数量、设计构思等“可见”部分,深圳已经十分丰富,但对深圳设计产生更长远影响的设计理论、设计研究、设计批评却比较薄弱,深圳也未能形成一支稳定持久的设计评论人才群、传媒群。“我们能否通过论坛、文艺批评、文艺舆论等方式来集中这些资源?”在孙振华的设想中,未来深圳应当具备积极、热烈的设计批评氛围,有一批稳定、专业的本土设计评论、研究人才;有一大批设计行业的相关媒体、刊物、网络和发声台。

设计国际化

需要“大国重器”

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以来,深圳设计尤其注重国际合作交流,频频在全球亮出自己的名片。

年来,深圳设计界先后参加了伦敦设计节、伦敦设计双年展等活动,与全球顶尖设计机构建立了联系,深圳和同为“设计之都”的赫尔辛基更是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两市在深圳共建中芬设计园。深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办的“创意设计新锐奖”也多次走出国门,到瑞典、波兰等地展览,国际“鹏友圈”吸粉、吸金能力明显增强。深圳设计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设计新锐奖、深港设计双城展、深圳时装周、中国设计大展等一大批高水的专业设计活动,辐射全球。

然而,深圳设计在国际化方面仍有短板,最重要的表现是缺乏“大国重器”。罗成说,例如大型装备的设计,深圳设计公司参与的国家重大项目并不多,浪尖设计集团在重庆、武汉开设的分公司所设计的“大国重器”,比深圳多一些。“深圳设计更偏向消费类电子,这是优势。但深圳的设计公司应该有大国担当,要主动服务全国。缺乏‘大国重器’,说明深圳还没走出去,对外通道还没完全打开。”此外,在国家级奖项方面,深圳几乎无缘国家工业设计大奖,目前获评的都是大项目,如高铁、巨型轮船和盾构机等,“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可能需要来自官方的顶层设计和推动。”在罗成看来,深圳设计在国际化上要有名头,在大国担当方面要发挥作用。

有设计师提出,深圳需要借助全球智慧,让“设计之都”真正成为全世界设计人才集聚的高地。最几年,浪尖设计集团吸纳了一大批海外设计师加入,在意大利米兰、奥地利维也纳、德国萨尔布吕肯开疆拓土,成立了海外分支机构。“我们的德国公司做的是UX(用户体验),这方面欧洲做得最好,有200多位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顺应这种趋势,浪尖的工业设计产品全部加入了体验式设计,深受华为、腾讯等国内企业的青睐。”罗成说,欧洲的设计资源非常多,却缺乏市场,深圳设计的“引进来”恰恰是欧洲进军中国市场的绝佳机遇。

未来,深圳将如何吸引世界的目光?靠艺术、科技还是设计?来自英国的设计大师纪达夫认为,深圳走在引领未来城市生活的前沿,他为“未来之城”做的规划是——汇聚世界各地的著名设计师,把艺术、自然、科技三者结合,并把文化和历史进行渗透,同时与更多的伙伴合作,对未来空间进行创造的创作。

关键词: 设计之都 创新升级 创意设计 设计国际化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