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创新 > 正文

东莞松山湖强化政策赋能,为“创新雨林”带来更多“源头活水”

不久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谱仪通过专家组验收。作为国内首台中子全散射多物理谱仪,通量超过同功率英国散裂中子源同类型谱仪,分辨率达世界先进水,体现了东莞强劲的创新实力。

从一片荔枝林到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如今的综合国家科学中心,过去20年,松山湖接连上演的创新跃升,让世界见证了东莞这座城市的韧劲与格局。

如今,松山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台、一流研发机构、一流创新人才以及一流企业等创新力量汇聚,多元创新主体共同构筑起全链条“创新雨林”生态体系,形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

为加快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期,松山湖进一步强化政策赋能,推出“1+N”科技政策体系,将进一步以政策加法为“创新雨林”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让创新为城市铸魂。

1以超前眼光加强源头布局

多物理谱仪是一个可以观测原子世界的“放大镜”,主要用于无序材料的结构研究,将在我国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等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9月开建,今年1月底出束、7月底通过专家组验收,多物理谱仪的诞生是多方合力的硕果。它由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理工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其中东莞理工学院出资7980万元,香港城市大学出资1500万港元,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投入数十名科研与工程人员。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截至今年6月注册用户已超2000人,完成全球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课题超过500项。

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东莞理工学院除了参与多物理谱仪建设,三年还以学校为申报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149项。

在多方主体合力、创新成果多点开花的同时,松山湖首次针对源头创新出台了《东莞松山湖促进源头创新实施办法》,致力于加快推进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一环,是松山湖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谈道,作为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科学城承担着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的重大使命,在增强科学内涵、促进源头创新方面亟须增强政策抓手。

政策出台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从多角度发力,鼓励争取国家、省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支撑作用,支持企业投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其中,在探索省市区联动方面,松山湖每年安排1500万元支持粤莞联合基金扩大规模,联合省科技厅、市科技局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多资助立项的机会,提升园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在发挥大科学装置集聚独特优势上,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开放课题;支持企业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上,每年评选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发表国际高水源头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将获得最高10万元奖励。

政策的出台,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各创新主体的积极。东莞理工学院科技处、社科处处长范洪波表示,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整合优势科技资源,联合校外龙头科技企业,谋划具有前瞻与引领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并积极申请入库,全力争取国家战略资源投放。

2推行普惠补助提升企业创新动力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生益科技”)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覆铜板生产厂商,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二。当前,公司主营覆铜板及粘结片,产品能达国际先进水,其中,自主生产的高速存储芯片封装载板用高能覆铜板填补了国内空白。

产量与含金量同步提升的背后,有赖于技术研发带来的不竭动力,推动企业在创新发展之路加速前进。

早在1994年,生益科技便开始布局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获批组建“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东莞市唯一一家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也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覆铜板企业。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1700多项,发明专利占60%以上。

在松山湖,通过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能级的企业,远不止生益科技一家。东阳光药业研究院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获批建设抗感染新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冬虫夏草繁育与产品研发重点研究室,承担了29个国家重大专项,国内外申请专利达3500多项;广东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新型图形化蓝宝石衬底的开发及产业化,该产品能有效提升氮化镓外延质量,相关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东莞新一轮产业布局中,松山湖承担着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加强引导各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搭建研究台,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水。”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研发始终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为。对此,松山湖出台《东莞松山湖支持技术研发实施办法》,与以往相比,政策内容更丰富、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政策主要围绕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科技项目奖励、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资助、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奖励、研发机构认定奖励、港澳联合研发机构资助等六个方面,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提供资助和奖励,进一步减轻创新主体在研发投入方面的经费负担。

其中,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最高给予单个企业100万元研发投入补助;承担国家或省科技项目,验收通过后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在松山湖注册设立国家级或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可分别获得5000万元、100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

同时,在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联动方面,政策支持松山湖单位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设立联合实验室,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在松山湖设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支持港澳地区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松山湖注册设立分支机构,补助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当前,园区R&D投入占GDP比重高达10.98%,约为全国均水的5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8%,建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个,研发机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全市领先水

3用好开放资源降低成果转化成本

实现从研发到产品应用的跨越,是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东莞松山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的出台,是要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架起一座“铁索桥”。

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下称“实验室”)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团队实验室内,有一条由数十台设备组成的中试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百公斤级的正极材料,还有1000多个电池样品在测试设备上不停进行充放电等试验,检测新型电极材料的技术能。

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团队是首批入驻实验室的创新样板工厂项目之一,主要专注于研究正负极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利用团队研发的新型电池材料,未来有望将锂离子电池能量提升40%,而成本降低30%,清洁能源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松山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切实用好大科学装置、重大创新台等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松山湖科技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政策的出台,着重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其中,产业化投资额度超过3000万元(剔除土地投入和各项财政补贴),最高资助500万元。

除了大装置、大台,松山湖还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3家。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陈东敏表示,要进一步梳理整合存量资源,既要鼓励建设公共技术台,也要支持各企业用好这些开放设备资源,让成果转移转化在松山湖变得更加高效、更低成本。

根据政策,松山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可按照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市内企业开展技术开发合作,每家单位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牵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设公共技术台和中试验证基地,最高资助5000万元;鼓励大企业等面向中小企业开放生产或试验场景,最高资助200万元。

去年7月,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下称“社区”)正式揭牌,致力于发展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新高地。当前,社区拥有新型研发机构12家,集聚科研仪器设备5000多台,建设研发台200余个。

为进一步汇聚创新创业资源,此次政策特地将“支持创新创业社区建设”作为重要条款之一。政策鼓励入驻社区的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建设创新工场,对承担创新工场建设项目的单位最高资助200万元。

同时,社区引入多个人才培养及科技服务台。例如,自2020年9月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启动以来,已举办2期初级、2期中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以及1期国际注册技术经纪人(RTTP)培训班,共培训学院303人次。此次政策亦针对制定支持条款,对获得基地认证的中高级技术经纪人以及RTTP人才给予奖励支持。

此外,政策将继续支持开放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奖励引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等,让科技成果转化在松山湖不断释放新活力。

4培育企业梯队推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

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的关键结合点。集中出台的7份科技政策中,《东莞松山湖支持企业融资发展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实施办法》及《东莞松山湖科技企业培育实施办法》共3份政策主要聚焦于加强企业培育,从解决融资难题,到激活资本市场,再到构建创新型企业梯队,为释放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劲的政策保障。

据统计,松山湖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66家,凭借技术创新优势,已成为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东莞松山湖科技企业培育实施办法》的出台,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构建起“高企—瞪羚企业—百强企业—双三企业—双五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

在创新型企业扶持奖励方面,高企认定、高企落户最高可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通过瞪羚企业、百强企业认定,可分别奖励20万元、30万元;符合双三、双五企业标准的高企,可分别奖励100万元、300万元。此外,为打造更优质的企业服务环境,政策还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大力扶持,并实施科技型企业家培育计划。

推动企业发展壮大,解决融资难点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长期以来,针对企业融资发展需求,松山湖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联合金融机构开发创新型金融产品。同时,建立健全融资对接机制,定期开展融资对接、企业走访活动,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形成了多元化、链条式的金融服务体系。

此次《东莞松山湖支持企业融资发展实施办法》的出台,将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系列问题,整体上呈现出进一步拓宽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补贴申请条件的特点。

具体而言,本次政策市园合计补贴比例达90%,补贴额度与市政策保持一致或高于市政策补贴水。同时,新增了融资担保贷款贴息以及对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补贴;提高信用贷款贴息比例,延长贷款项目补贴年限,提高贷款贴息额度;对贷款满一年并按期还款的申报条件作了进一步优化。

“政策有助于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松山湖打造成为东莞的企业融资成本洼地。”东莞市科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庆鹏评价道。

此外,促进资本市场良发展也是科技金融发展的核心举措,如何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促进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也是松山湖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当前,松山湖拥有上市企业5家,上市后备企业32家。《东莞松山湖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实施办法》的出台,对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创新之处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在扩大奖励范围方面,政策特别增加对于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奖励,境内上市企业或上市潜力企业引进奖励,申请在香港主板资本市场(仅限于H股)上市的企业也能给予奖励;在提升奖励力度方面,在境内上市融资奖励上,奖励比例由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募集资金总额的0.5%提升至1%,奖励额度由最高奖励8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精选层融资奖励中,奖励额度也由最高10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

声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从源头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承担起更重要的国家使命,需要以更高眼界、更高定位、更高水来助推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研究,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类瓶颈问题。因此,如何从源头上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是松山湖科学城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在推进源头创新方面,松山湖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科研设备及研发人员。此次科技政策的出台,不仅设立了大科学装置开放课题,也大力支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这是个很好的开端。希望松山湖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不断加强扶持力度。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研究室主任刘洋:加强颠覆技术研究

研发需具备四个条件:有场地、有设备、有经费、有人员。在松山湖科技计划体系中已有专门的人才专项,而其他三个要素在《东莞松山湖支持技术研发实施办法》中都已涉及。

建园20年来,松山湖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研发基础和产业生态环境,在建设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的背景下,仍需不断做加法、做乘法,站在创新全链条上做好技术研发,向前开拓源头创新成果、向后做好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聚焦重点产业、关键共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加强颠覆技术的研究和储备,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陈东敏:建设具影响力创新集群

成果转移转化需要高效的研发体制机制,研发基础、公共技术台、资金支持、市场对接、高端服务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与此同时,成果转化并非易事,需要一个创新生态。当前,松山湖拥有良好的研发基础,可以进一步梳理整合存量资源。不仅鼓励建设公共技术台,也支持各企业用好这些开放设备资源,让成果转移转化在松山湖变得更加高效、更低成本。

在发力方向上,充分发挥现有载体作用以完善创新生态的同时,引进的企业应当与现有的产业资源等形成优势互补。松山湖需要进一步统筹资源,挖掘和发挥生态体系各方优势,着重建设几个独具特色且颇具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林润智谷董事长彭晋龙: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

《东莞松山湖科技企业培育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支持企业融资发展实施办法》及《东莞松山湖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实施办法》3项政策的出台,通过科技金融政策配套,优化整体投融资环境,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有效结合。同时,有利于调动孵化载体的积极,帮助它们进一步明确科技企业培育的方向,促进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关键词: 东莞松山湖 科技创新 创新雨林 源头布局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