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鸡娃”公众号背后的产业链
“孩子6岁过PET”“两年半学完小学数学”,你是不是常在朋友圈、视频号看到这样的文章或爹妈现身说法?近日,一篇名为《我偷看了海淀鸡娃号的秘密》的文章刷屏朋友圈,再次将“鸡娃”话题推至关注焦点。真的有那么多神童吗?
4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多个内容相似的“海淀鸡娃”公众号持有者并非个人,而是共同指向一家名为北京三旬相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账号发文内容以分享几乎“话术”一致的海淀鸡娃心得为主,在贩卖焦虑的同时,也做着家长团购甚至课程销售的变现生意。
话术雷同的“鸡娃”号
以“鸡娃”为关键词在微信进行搜索,数不胜数的“鸡娃”公众号令人大开眼界,“鸡娃”这一模式,俨然已从小圈子的探索变成了大众关切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自发讨论起“鸡娃”养成的100种方法。
4月以来,一篇名为《我偷看了海淀鸡娃号的秘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也让“鸡娃”公众号背后的产业链曝光。从具体公众号来看,这些账号包括了“状元妈妈闯海淀”“海淀胖爸爸”“海淀肥肠妈”“海淀壮壮爸”等,内容无一例外都在传授着自己如何培养出一名小神童的经验。
细品这些公号,人设、话术都极为类似:海淀家长、高知人群、孩子牛娃甚至名校背景等。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在观察多个上述“鸡娃”公众号后发现,在“鸡娃”这件事上,相关账号呈现出的内容异常类同:直指超前学习。
具体来看,“肥肠妈”账号多次在分享经验的文章中提及“带孩子在6岁前学完了小学数学”“用两年半的时间带孩子学完小学课内数学”,另一个名为“小贝壳养成记”的账号则自称家里孩子5岁考了PET,学前搞定了高考英语。此外,从“开心爸鸡娃笔记”更名为“开心爸育娃笔记”的账号也表示,自己的儿子6岁就考过了PET。
自今年以来,教育部就不断出台政策,打击超前教学,特别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超前教学行为,幼儿园和课外机构均不准实施超前教学。但在机构和学校之外,仍有不少家长暗中让自家孩子提前学习各类知识。
而截至4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少“鸡娃”公众号改头换面,将原本昵称中的“海淀”标示悄悄撤下。目前还剩“猪爸爸在海淀”和“状元妈妈闯海淀”两家账号未改名。
暗藏的产业链玄机
实际上,火爆异常的“鸡娃”公众号背后,并不只是“鸡娃”家长们在单纯分享育儿经验,不少“鸡娃”账号都挂靠在公司名下。而持股这些公司的是一家名为北京三旬相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旬相见”)的企业。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三旬相见公司股东为袁方园(曾任10家公司股东,目前持股4家公司)、彭瑞心(曾任7家公司股东,目前持股2家公司)和侯菲(担任12家公司法人)三人。
北京商报记者还从公司股权透视图中发现,三旬相见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多达18家,在这18家公司的历届股东和法人名单中,袁方园、彭瑞心和侯菲三人的名字反复出现多次,同时,归属于这18家公司的公众号超过20个,多为分享“鸡娃”经验的账号,包括上述提到的“开心爸育娃笔记”“肥肠妈”“三个妈妈六个娃”等等。
而三旬相见的官方简介中也明确写着,这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教育和消费类IP服务公司,主要为中产妈妈提供教育和消费决策服务,目前已和国内超过95%的头部教育平台、教育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这些合作企业,也正是“鸡娃”公众号们变现的最核心广告主之一。
那么“鸡娃”公众号变现的具体模式又是什么样的?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后发现,目前“鸡娃”公众号的变现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分享教育心得的文章中插入广告,另一种则是做家长团购,直接进行带货,从中抽取佣金。
在公众号“一个胖爸爸”组织的团购中,销售产品包括辞典笔、打印机、台灯、书柜等等;另一个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甚至上线了自己的小程序商城,销售包括试听体验课、图书、零食等在内的多类产品。
据某第三方新媒体广告投放网站提供的一份投放价格表显示,“三个妈妈六个娃”这一公众号的头条广告报价为41250元,次头条报价为11250元。而在该公众号过去一个月的内容更新中,共有7次的文章内容涉及到产品推销和广告投放,并有3次的内容更新为引流用户至公司其他账号。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另有名为“无敌大微微”的公众号发文表示,三旬相见曾在去年5月联系过自己,表示想要收编她的账号,但被她拒绝了。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试着联系了北京三旬相见和其部分控股子公司,但多个公司登记在天眼查的手机号均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唯一接通的号码则表示,自己不清楚“鸡娃”公众号的事,也不是三旬相见的子公司。
合理变现or贩卖焦虑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述“鸡娃”公众号的涌现和曝光,让不少家长大呼自己被割了“韭菜”。家住京郊的高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平时会阅读一些育儿教学类的公众号,刚刚接触到“鸡娃”这类新词汇,就在朋友圈刷到了揭秘这些账号的文章。“本来是想学些干货,没想到是这些人为了做生意在贩卖焦虑。”更有家长表示,怀疑这些账号宣扬的“鸡娃”事迹的真假,“我也在海淀区,身边的‘鸡娃’并不多”。
除了家长的态度,就职于某新媒体公司的任女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单纯从合作投放变现的角度来看,这些“鸡娃”公众号的做法很常规,“大多数品牌都很愿意去找垂域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和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合作,做精准投放,很多MCN机构来为这些账号和品牌牵线搭桥,或者也有MCN机构干脆自己找账号、做账号,运营账号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积累到一定粉丝数据之后,开始带货接广告是很常规的操作”。
“鸡娃”公众号究竟是合理变现还是贩卖焦虑?处于不同立场的人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以“鸡娃”话题来吸引流量,从而实现盈利已经成为很多人眼里的好生意。
而事件被曝光至今,“青朱”作为最早发布《我偷看了海淀鸡娃号的秘密》文章的账号,收到了来自“肥肠妈”要求删文的声明,同时“青朱”运营者表示,自己还收到了10多家公司的投诉要求删文,但截至4月21日,该爆料文章仅显示为争议内容,仍处于留存状态。
针对当下“鸡娃”现象的火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所谓的“鸡娃”现象,一方面与现有考试招生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另一方面,对“鸡娃”的炒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炒作背后有不同的利益主体,比如一些父母会把自己孩子成为‘鸡娃’的过程渲染出来,以及一些机构希望在这种潮流或者‘鸡娃’泡沫中找到自己的利益点和存在感,这都导致‘鸡娃’越来越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此,储朝晖特别提示,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要避免因为短期的功利心态而忽略长远发展,同时,社会舆论要尽可能把‘鸡娃’现象从各方面分析透彻,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客观理性地脱离‘鸡娃’泡沫,停止追赶这一潮流,选择对自己孩子更有益的成长方式”。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部分保险公司推出隔离险 理赔却存在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为酒业赋能,“家乡人讲家乡酒”首届短视频大赛刷屏出圈
- 公告!首批2021年度家装行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正式发布
- “学而酒”金奖梅开二度,孔府家再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
- 闪开来电2021线上总结大会暨优秀运营商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 广东银行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 港龙中国获评“2021年中国房企超级产品力TOP100”等多项荣誉大奖
- 广东保险业新闻通气会举行 去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08%
- 民营医院概念股名单一览,哪些是民营医院概念股?
- 高频变压器原理
- OLED屏和TFT的区别
- 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 人体感应开关原理
- linux教程,一学就会哦~~~
- 电磁学及其应用
- 2021年夜间用药年度观察报告发布 超4000万人在深夜买到药
- 光耀集团即将进行17项破产财产公开拍卖 起拍总价近5.5亿元
- 开网店需要准备什么资料?开网店有哪些注意事项?
- 保险从业人员能否买卖股票?属于违法行为吗?
- 张钧:2021年业之峰逆势大幅增长,2022年是“高质量发展年”
- 贷款买车必须购买盗窃保险吗?车辆保险怎么买比较合适?
- 安徽蚌埠GDP增速0%,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 信用卡边刷边还会提高额度吗?使用信用卡有哪些注意事项?
- 五粮液集团是国有企业吗?五粮液集团的最大股东是谁?
- 白金卡和金卡有哪些不同?白金卡和金卡谁的等级更高?
- 支付宝生肖卡如何激活?怎样获取生肖卡?
- 平安车险能否异地理赔?平安车险异地理赔有哪些注意事项?
- 第三代社保卡都有什么功能?社保卡必须要更新至第三代吗?
- 传雷诺日产三菱拟投资逾200亿欧元 共同开发超30款电动车
- 哪些银行可以将港币兑换为人民币?100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 去年近4成白领拿到年终奖 平均金额102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