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公司 > 正文

线上陪跑三年,作业帮一块屏穿越千山

四年前的秋天,东北姑娘康冲来到北京,开始了崭新的生活,瞬间身份转变,从线下老师穿越为线上授课的主讲老师。

此前,她是一家公立学校的高中化学老师,带过一届高中生,从高一到高二,是班主任。现在,她坐在一个小小的直播间里,面对着摄像头,屏幕对面是数以万计的学生,她给他们讲课,能看到学生们的留言,不能看到他们的脸。正如她的同事、作业帮高中业务中心负责人文煦刚所说,网课老师上课,非常孤独。

比起孤独,康冲更害怕的是没有成长。到作业帮,成为一名线上直播课老师,是她自己主动的选择。她是个内心渴望闯荡的姑娘,在想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一位老师,怎么才能把所学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能瞬间触达到更多人的在线教育,或是答案之一。

入职作业帮,康冲仍选择从高一带班,一直带到高三,陪伴学生们完成高考。她想一直陪着学生,看他们是不是一月有一月的进步,一年有一年的进步。就像把水倒进瓶子里,随时能知道深浅。

这也是作业帮的老师文煦刚、何连伟和张亮等老师们的愿望。尽管他们在线上直播教授的课程不同,但是他们都陪伴着一届学生一起走过三年,经过高考,抵达人生的新阶段。

文煦刚视高考是一个大型项目,需要周密的计划,一丝不苟的执行,还需要各方资源。“高考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需要很多看见或看不见的支持。”

过去三年,作业帮的老师们正是提供各种支持的人,传承知识、解答困惑、助力成长。

小小屏幕里面的他们,正是学生成长路上隐形的高考“陪跑人”。

作业帮高中化学老师康冲

留住

陪跑三年的高中老师,需要给学生提前准备的第一课——如何将他们留在线上,为他们提供第一层陪伴:授课陪伴,讲授精彩有趣的学习知识。

“每一个点击屏幕来到直播间听课学习的学生,都是希望能有所进步。”文煦刚说,如何留住他们,是老师们率先要全力以赴思考的事情。学生们离开屏幕太容易了,比如老师说话不够幽默,讲课不够清晰……瞬间滑屏过去。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学生,会是因为什么呢?

直到现在,考入西南大学的唐文婷回忆起线上听课的经历,仍然对康冲在直播课上展示的PPT印象深刻。那些课件逻辑严密,不乏幽默,一个碳元素的示意,康冲也会用到自己的手绘图案,“很萌、很可爱的模样”。正是这些用心的小细节,打动了唐文婷。

起初,到作业帮找康冲时,唐文婷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她只是听同学提起这位老师,说讲课风格轻松愉悦,和学校里的严肃氛围不同。当时,在广西一所中学就读的她,化学是弱科,时常不及格,又找不到法门——康冲的教学方式让她对化学有了兴趣,打开了她学好化学的那扇门。

事实是,康冲过去的高中老师也是这么教她的。她高中的班主任是化学老师,她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也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她始终相信,学生们是先喜欢上老师,再喜欢上这门学科。现在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学生从线下换到了线上,她觉得道理不会变,“首先得先让他们喜欢我”。

她会想着法儿让屏幕上的课堂变得有趣,反复琢磨效果。她去听郭德纲的相声,学习怎么说话有意思。“就得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从哪儿找梗。”写课件时,她也会加一些梗,上课时把它讲出来。

作业帮老师张亮,教授英语,也有类似的感受。他觉得,在线教育真正要做到触手可及,是让学生感受到不到距离感,把学习跟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只有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他共情,才能真正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

如何在屏幕前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很考验老师的个人魅力。上网课时,每位老师会形成自己不同的授课风格,段子手型、权威型、细致耐心型……张亮是幽默型代表,有学生在留言区和他倾诉失恋,他会自嘲“单身狗不能解答”,再把学生带到知识的学习上去。

“你首先得把学生带到他想去的地方,才能把他带到他应该去的地方。”这也是何连伟成为作业帮老师之后的体会。

何连伟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为了弥补不同学生间的差距,一堂直播课开始前,他会先给学生一份特殊的课件,那是他总结的100多分钟的内容,掌握之后,就能补齐基础的物理知识,快速跟上他的课。尽量让听课的学生更自信,这是他在教学中一直做的事情。

康冲也是如此。她的化学课上,经常会给同学总结一些便于记忆的小口诀。久而久之,她的学生也掌握了这门“诀窍”。有一次上课,碰上两个比较难记的电子式,“铬”和“铜”,很多同学表示记不住是什么。这时,一个同学在评论区打出了一个口诀:铬别铜学(个别同学)很特殊,帮大家把这两个元素挑出来。但大家仍无法区分这两个元素的特征。这时,另一个同学又往前进了一步,继续在上一位同学的基础上总结特殊性:铬是五一劳动节,铜是十一国庆节,分别指这两个元素的电子式里对应的数字。

那堂课结束后,有学生在课下评论:“三年没记住的内容,这下我们都记住了。”正是因为这样的体验,激发了唐文婷学习化学的兴趣。后来,她把康冲的课推荐给了自己读高中的弟弟。

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就读于吉林大学的蔡禄不再需要学习化学,但直到现在,他都清楚地记得康冲课堂上的那些口诀,它们刻在脑子里,不可能、也没办法忘记。

引发学习兴趣后,还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高中业务中心负责人,文煦刚了解那些吸引人的课程是如何诞生的:长达几个月,反复迭代,集合多位老师的心血。能否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屏幕前,能否让最多的学生听懂,这是老师必须要达到的标准。每一课时,必须经历整个教学组的集体磨课,一旦有老师认为学生有可能听不懂,哪怕第二天就要上课,授课老师都必须将教学设计推翻,讨论到深夜,直到有一个大家认可的讲法。

几节课如此打磨下来,康冲、文煦刚、何连伟和张亮发现,学生们更愿意听在线课程,也更愿意和他们互动。之前,康冲在课堂上打的Slogan是“康康和化学爱着你”,后来,学生们给她的回应是:“我们爱化学,但更爱你。”

关键词: 作业 一块 穿越 千山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