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公司 > 正文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四五规划发布 科创板效应初现

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的具体目标。

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202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要达到280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要达到26万亿元左右,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余额比重要达到5%,并集聚50家左右金融科技的龙头企业。

该《规划》还专门强调,“十四五”期间,科创板建设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科创板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引领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当天,上海地区板块指数上涨1.10%,个股表现抢眼,上海本地的国泰君安以涨幅9.62%领跑券商股,其后是东方证券的7.58%以及海通证券的4.49%。

上海本地券商股抢眼

在8月24日下午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介绍了《规划》的相关情况。

吴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基本建成基础上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开局起步期。立足新发展阶段,上海深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支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金融业国际影响力,为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对于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至关重要。

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1个总体目标和6个具体目标。

其中,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6个具体目标可概括为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两中心”即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两枢纽”即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两高地”即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创新活力不断増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吴清还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将紧紧围绕《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举措,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支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将从“国际化、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法治化”方向加快推进。

受消息影响,8月24日,A股市场的上海本地股表现较好,万业企业(600641.SH)涨停、紫江企业(600210.SH)上涨8.99%;上海金融股方面,国泰君安(601211.SH)上涨9.62%,领跑当天券商板块;其后是东方证券(600958.SH)上涨7.58%,海通证券(600837.SH)上涨4.49%,以及ST安信(600816.SH)涨停。

科创板四大效应初步显现

在科创板两周年之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再次重申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 上海 国际金融 中心 十四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