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财 > 正文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现象频发 权益类资产占比较大

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现象频发,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关于“银行理财亏了怎么办?多家银行发出倡议”的消息在朋友圈里传播开来。“开年以来,股市‘跌跌不休’,都跌‘麻’了,最近发现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亏损,心态上有点绷不住了。”纪先生向记者诉苦道。

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全市场28822只银行理财产品中,净值跌破“1”的有2003只,破净占比约6.9%。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现象,工银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近期先后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回应。3月14日,工银理财称,“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一定回撤,主要是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2022年开年以来,国内外权益市场波动加大,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股票市场短期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在低位震荡后上行近20bp,债券资产估值相应出现回调。”

净值回撤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为什么会“破净”?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业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增加23.89万亿元。这意味着,理财市场已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净值化时代”下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收益具有波动性。

破净值,简单来说就是现在的净值低于原始的发行净值。在大部分人心中“稳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此次为何会有多只破净值,不挣钱反亏钱呢?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据青岛农商银行城阳支行理财师孙丽娜介绍,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值,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以前的理财产品不披露净值,现在监管要求对产品的净值进行披露;二是以前产品计价多采用“摊余成本法”,现在监管要求理财产品用“市值法”计价。”摊余成本法是可以把成本摊销到每天,有平均的含义,所以收益率的图示看起来波动较小,呈现一条直线,而“市值法”表现产品真实涨跌情况,产品收益率和净值随市价波动而波动,可能就会时高时低、时正时负;三是因为近期债券市场整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震荡,导致债券占比较大的一些净值型产品净值暂时表现不佳。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理财产品出现的净值阶段性回撤,与理财产品赎回时的实质性亏损并不是一码事。若日后标的资产价格回升,或理财产品管理人策略得当,未来仍可能实现比较理想的收益。

保守型投资者尽量选择现金管理类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现象频发后,投资者的情绪反馈,印证了当下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调整的方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管新规发布后,对银行理财产品提出“破刚兑、去通道、去非标”等诸多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向净值化转型,但部分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尚未及时转变,一旦理财产品出现剧烈波动,就会令投资者感到不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教育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亟需重视与改进。

遭遇净值回撤后,部分银行理财经理也开始诉苦,“最近总有客户和朋友向我咨询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情况。净值型理财产品全面取代此前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到期后无法获得固定本息了,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或回撤也是正常现象。售后压力山大,求大家多一份理解和耐心。”

综合来看,目前破净值的产品中,权益类资产和产品期限短的占比较大。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波动收益接受较慢的投资者,孙丽娜建议可以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这种是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底层资产多为现金及货币工具;其次可选择金融债,同样是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反映到收益率曲线上就会比较平稳,但缺点就是,收益会比较低,没有弹性;再者可以配置非标的长期限理财,净值表现更稳健。资管新规禁止期限错配,市场上1年内非标资产较少,2-3年的较多,而非标资产一般收益较高,且可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是长期限理财配置首选。

总之,理财产品净值化是大势所趋,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识与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投资者教育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进行。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净值回撤 破净现象 权益类资产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