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设计和人工智能报告》:设计人工智能的“B面”
2018年4月21日,由「同济×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撰写的《2018设计和人工智能报告》在阿里巴巴UCAN大会上正式发布。2018年设计和人工智能报告将深度思考三个问题:多元价值的系统、非结构性的数据、有EQ的运算智能。
《2017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发布至今,网站累计浏览100余万次。2018年的《设计和人工智能报告》由范凌、龚淑宇、燕晓宇、刘益红、鲍壹方、李想撰写;付志勇(清华大学)、郭锐(中国人民大学)、何人可(湖南大学)、姜公略(ROKID)、李姣姣(世界经济论坛)、 林达(shanzhai.city)、刘梦溪(FUTUREFORM)、善牧(阿里巴巴)、UX COFFEE、孙凌云(浙江大学)、吴卓浩(创新工场)、乐乘(阿里巴巴)、张鑫(KPF)等均为报告贡献了观点。报告继承并深入了之前的研究方法,收集了近6000份来自设计师、企业家、学生、工程师、律师等各行业人士的问卷调查。
同时,感谢特赞 Tezign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深圳创想公益基金会、娄永琪(同济大学)、John Maeda(AUTOMATTIC)、范凯熹(中国美术学院)等对报告的大力支持。
2017年的报告,通过“脑机比”希望建议一种人机共同进化的设计协同场景。2018年,我们开始对人工智能的多面性产生更深的理解,质疑基于摩尔定律或奇点来临的简化。
2018年的报告关注复杂系统:系统之复杂,在于一个因并不只创造一个果,而人工智能跨越领域、无处不在的连接,则进一步加深了系统的复杂程度。系统性的宏观问题(隐私、气候、交通、老龄化、教育等)都是人类解决某个问题时创造出来的副产品。因此,当我们通过大量单一数据训练出人工智能时,人的设计智能要确保:被增强的并不是某个单一价值观,而是整个复杂生态。
2018UCAN大会现场
《2018设计与人工智能报告》试图明确三个问题:
1、多元价值的系统:设计师是复杂系统的参与者,设计的人工智能不能被简化为数量上的自动生成,而应该考虑系统的多元价值观。
2、非结构性的数据: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处理、智能化是真正让设计接入数据经济的关键。而这部分的工作还相当基础,没有突破。
3、有EQ的运算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需求,会产生指数级的设计需求增长。设计的人工智能将进入EQ时代,不仅要具有分类、生成、决策的能力,更要具有抓住用户持久关注度的能力。
本报告包括四个部分:
1.启蒙和纠缠的并存: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人工智能与设计的乐观与批判?
2.运算智能的设计:传统设计和数据运算设计的关系和差异,数据、运算对于设计产业意味着什么?3.脑机比2.0:运算智能的发展对不同行业的设计师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改变?
4.设计智能的未来建构:人工智能对设计教育、创意人文、道德、精神有什么影响?
报告调查分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人工智能与设计的关系,探讨了经典设计和运算智能设计,并进一步在“脑机比”(即人脑与机器的比例)的概念中加入“使用人工智能的主观意愿”的角度,发展出“脑机比2.0”的概念。报告在最后对设计智能的未来进行了建构。
本报告是同济 x 特赞设计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基于2017年报告的进一步研究,实验室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特赞信息科技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数据、算法、网络和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的交叉学科应用研究,通过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培养新一代设计创意人才,并与成熟和初创的科技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创的转化。设计技术学者和互联网创业者范凌博士担任实验室的主任。他是哈佛大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硕士,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和美国阿斯彭学会中国会员(Aspen Institute China Fellow),他也是特赞 信息科技的创始人和 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