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义务守墓二十载:守护中琉数百年友好记忆
“唰唰…”清明期间,在没有琉球访客的福州市仓山区白泉庵东侧的琉球墓园内,80岁的陈丰如往常一般清扫榕树的落叶,静谧的墓园一时只能听见竹扫帚与青石板轻轻摩擦的声音。
80岁的守墓人陈丰在清扫落叶。叶艺琳摄
“琉球盂兰盆节主要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举行,和我们清明祭扫的时间不一样,这段时间很少有人来。”这座被红墙环绕的琉球墓园于1986年建成,安葬着9位清代琉球来华人士。陈丰随父亲参与了迁墓保护,如今,陈丰已义务守护这里20余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父亲就帮助福建师范大学的徐恭生教授等人寻找琉球墓。2004年,父亲因保护墓园摔伤去世,我也就自然地接过了接力棒。”陈丰看着刻有“琉球国”字样的墓碑,诉说着自己为何还守着墓地的原因,“我就住在边上,到这就两分钟,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图为琉球墓园内一角。叶艺琳摄
漫步园内,龟甲形墓冢与青石墓碑保存完好,最早的墓碑可追溯至1718年的源河朝忠(琉球才库官向维藩)墓,“琉球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岁次戊戌,才库官源河亲云上向公讳维藩墓。子页求旬吉旦立。”碑文清晰记载着他的生平。
福州是册封琉球的始发地,又是与琉球通商的核心口岸,在明清两代500多年间,大批琉球人来华,这些留居福州的琉球贡使、通事、留学生、船员、商人等琉球人在福州逝世后,大多直接在福州府购地安葬,因此形成了较为聚集的琉球墓葬群。
“这里每年都会接待两三批琉球后裔或文化团体,他们烧香祭祀祖先,讲日本话。福建师范大学的教授也会带着学生过来看看。”当知道有访客前来时,陈丰总会提前到墓园清扫,并自备香烛供访客使用。
2025年2月27日,日本《中国纪行》杂志社来到琉球墓园寻迹中琉两地渊源时,《中国纪行》杂志总编辑川田大介向其表示,“您守护的不仅是墓园,更是中琉数百年友好的记忆”。
80岁的守墓人陈丰在清理落叶。叶艺琳摄
“琉球墓园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但是陈丰老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了,非常值得人敬佩。”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赖正维与陈丰交情颇深,在她看来,陈丰作为当代守墓人,他的坚守是纯粹的奉献。
对于自己接下来的打算,陈丰的态度很质朴,“尽我的能力,能做到哪就做到哪。”近年来,福州市仓山区多次开展琉球墓群环境整治及零星修缮工作。2024年,福州市文物局牵头完成了琉球墓群保护修缮工作,墓冢、围墙焕然一新。
这片不足3000平方米的土地,承载的不仅是九座墓冢,更是一段绵延数百年的文明对话。在守墓人陈丰的扫帚声中,墓园继续静默地向世人诉说着福州与琉球那段跨越时空的友好故事。(完)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中国红APP正式上线发布
第十二届东亚地方政府会议将在山东临沂召开 促进东亚地区交流合作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依托“数商兴农”打造乡村e镇 电商交易9个月达3.5亿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八旬老人义务守墓二十载:守护中琉数百年友好记忆
- 东西问丨郭保平:唐太宗唯一存世石碑蕴藏着何种治国安邦思想?
- 安徽砀山黄河故道花果香 一棵梨树挣三份钱
- 浙江农工党帮扶记:荒山结出致富果 共富路上同心行
- 奥运冠军体验延安腰鼓 感受陕北风情
- “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广州开展
- 广州从化加快发展布局“空天经济”
- 长三角铁路4月5日预计发送旅客300万人次 清明客流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 湖北鹤峰:小小一粒“米”撬动富民大产业
- 清明节缅怀英烈 “镌刻永恒·传承红色基因”公益活动在北京举行
- 清明假期浙江舟山水上客运迎高峰 预计27万旅客进出普陀山
- 吐鲁番汉唐文物在吉林展出
- 浙江县城“土味”的速达之旅
- @老年人 乘火车出行优惠别错过 这些适老服务需知道
- 到达高铁站发现没带身份证?别慌,这份应急指南让你顺利进站
-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
-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2亿元
- 西班牙艺术家的瓷都“慢生活”:文明在相遇中获“新生”
- “植绿寄思·礼赞生命” 贵州举行群众性殡葬文明实践活动
- 侨见海南自贸港:椰子大观园里沐椰风
- 银行业加速不良资产处置 优化结构服务实体经济
- 安全护航,合作共赢!检博士邀您加入!
- “花样”美景带火“赏花游” 消费市场迎来“春日限定”热潮
- 西藏易贡:雨后春日美景
- 天津东疆湾沙滩风筝季启幕 邀市民共赏春日“天空画卷”
- 广东罗浮山第三届雅集系列活动启幕
- 佛山番海大桥水域一男子落水获救
- 清明假期湖北红色旅游焕发新魅力
- 清明假期首日 广州接待祭扫民众56.8万人次
- 贵州春日梯田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