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业界 > 正文

中国迈步知识产权创造大国

编者按

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名列第14位、实现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拥有量“两个一百万件”重大突破……毋庸置疑,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面向新发展阶段,中国从国家战略高度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中国智造”站上高端,为完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此次关于中国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报道分为上下两期,敬请关注。

中国迈步知识产权创造大国

记者 汪子旭 北京报道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数据显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已超10万亿元,并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的自主研发技术破解了“卡脖子”难题,成为企业经营与竞争的生命线。当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引擎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如今,中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2019年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达到5.9万件,居全球首位。

2020年3月首次公布的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0.71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7%。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未来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知识产权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也是企业市场经营与竞争的生命线。主要研制生产航空航天发动机、核电、海洋装备和油气工矿等领域高端装备铸造零部件的安徽应流集团,其高端泵阀零件出口额连续十余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5种核电产品填补空白。“一级主泵泵壳可以说是一座核电站的心脏,我们目前已经申请了30多项专利。”应流集团副总裁丁邦满对记者说,以前这项装备主要依靠从美国进口,其技术完全对中国封锁。通过自主研发制造,不仅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完全自主可控,其成本也从依赖进口时的3000万元降至不超过1000万元。

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知识产权部相关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截至2020年初,科大讯飞各类型知识产权累计申请已有数千件。近年来,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科大讯飞逐步加大知识产权的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在美、日、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布局。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大讯飞现已推出覆盖多个行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能服务、智能汽车、智慧医疗等领域均有深度应用。

“随着经济转型,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核心关键。”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董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经由数量和规模扩张让位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为适应国家发展条件与阶段的变化,解决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将知识产权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知识产权保护挑战仍存

随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举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董涛表示,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如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获得的创新成果不能得到良好、健全的保护,必将严重挫伤其今后继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创新的动力。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总体保护力度偏弱,判赔水平偏低,侵权现象多发、频发,举证难、执行难的现象依然存在。”董涛说。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845件,新收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上涨了146%,专利案件占比从43.8%上涨至50.2%。报告指出,专利民事案件中权利要求解释仍是焦点和难点。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代群群向记者介绍,以入选2018年最高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的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欧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为例,该案一审法院判赔508万元,被告近乎被迫停产,最终二审判决被告的产品不侵权。该案核心争议焦点就是专利文件权利要求中一个“等”字的解释,及之前专利权人自己关于技术名词的解释对于保护范围的影响,可谓“一字千金”。

此外,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也频频遭受知识产权纠纷。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

针对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种种问题,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及业内人士指出,下一步,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等环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高新技术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加优化的创新和营商环境。

事实上,一系列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部署已经陆续展开。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2年,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明显改观。2020年10月通过的专利法修正案大幅提高专利侵权法定赔偿额,将上限提高至500万元、下限提高至3万元。同时,新法也完善了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健全了打击专利侵权的长效机制。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商标法,也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倍数,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了五倍以下。此外,我国不断拓宽仲裁、调解等多种维权渠道,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还将持续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举行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时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要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完善技术类知识产权审判,抓紧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要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改进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研究制定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相关制度。

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也至关重要。董涛表示,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应在项目研发规划前做好知识产权的事前布局,有效克服知识产权布局的盲目性和零散性,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其次,保持对市场研发、产品与竞争态势的实时监测,以防未来研发方向和产品落入他人知识产权产品范围;再次,进行积极的事后应对,灵活运用民事诉讼、行政保护、刑事举报、仲裁调解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及时制止侵权,全方位维权。

科大讯飞知识产权部相关人士建议,对于企业新产品在设计和研发阶段,可以开展特定市场和特定产品的专利预警和风险排查评估,防止出现产品大规模生产、销售后出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进行。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创造大国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