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用工规范化 解决建筑领域欠薪“尾款怪象”问题
年关将至,各地不少辛苦一整年却被欠薪的农民工再次走上艰辛的讨薪之路。据《经济参考报》近日报道,在农民工欠薪案件多发的建筑领域,常会出现一种“尾款怪象”,即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农民工大多都能顺利拿到工钱,但工程项目一旦进入尾声或竣工,他们想要领到尾款,却会遇到老板的各种拖延理由,最终引发欠薪案件。
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个问题,社会年年都在关注,但每到年底又会“如期而至”,这个现象是否说明某些关键、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完全抓住?
近年来,欠薪问题确实不像从前一样多发,激烈讨薪事件也比较鲜见。报道也提到,工程施工期间农民工大多都能顺利拿到工钱;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应给予肯定。但“尾款现象”提醒我们:“拖欠农民工工资”有着不同的表现。目前各地的解决方式,多是以阶段性重视加政策高压等手段,督促施工单位和包工老板兑现工资,可一旦出现压力放缓,问题就容易反弹。
建筑行业成了欠薪的重灾区,农民工是重灾户,主要问题,一是因建设项目工程款支付滞后,施工企业因垫资负担重而无力及时支付工资;另一个原因,是“农民工”这种“用工方式”不规范,直接导致了报酬支付方式的混乱。
进城务工的农民遍布各行各业,很多已经与用人单位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签定劳动合同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员工,而建筑工地上的务工人员则多是依附于大小包工头,以口头约定或其他简单契约建立的雇佣关系,因而没有“企业员工”的身份。薪水问题上跟施工企业说不上话,企业将工程款支付给包工头。工程分包制,加大了最底层劳动者即农民工薪水发放的不确定性,多一层分包,欠薪风险就增加一层。
而“尾款现象”与从前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本质上并无二致:不管是工程末尾的施工款项建设单位不能及时向施工单位拨付,还是施工单位得到工程款不能及时向包工头兑现,或是包工头得到工程款自己揣起来不给农民工,都可能发生欠薪或“尾款现象”。
不管是大额度欠薪,还是“尾款现象”,问题的关键之处都是农民工群体与施工单位的劳务关系不清晰,这是他们无法享受按时获取劳动报酬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根本性路径之一,就是改变“农民工”的身份概念(而不仅是称谓),让所有“农民工”与相关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劳动监察等部门也要对施工企业按月支付工人工资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监督施工企业逐步实现用工规范化。
马涤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8家险企股权被挂牌转让,为何险企股权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360元/月 失业保险金为2124元/月
辽宁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对缺口核定等作出详细规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七鲜超市业绩逆势增长 进一步聚焦中高端用户
- 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中国平安发起保护华南虎公益行动
- 第五届金匠奖获奖榜单
- 镜外之境 国际当代摄影展”在遇见博物馆·in Space开展
- 榕树贷款以科技创新为本 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速
- 深度回顾2021:创新+品质,欧恩贝打造消费者信赖国产奶粉品牌
- 瑞丰农商行去年营收增长10.5% 不良贷款率为1.25%
- 交通银行增资交银投资获监管批复 注册资本变更为150亿元
- 回顾8年的坚定和创新——木婉清集团的前世今生
- 开盖即饮零添加,木婉清能量饮产品新升级
- 减脂也想吃零食怎么办?看完木婉清健康餐桌计划,让你放心吃!
- 天虹股份被深交所五连问,股价收“三连板”后大跌
- 谁是下一个九安医疗?“新冠概念”股市造富,伪概念股被爆炒成妖
- 长春高新股价进入下行通道 4个交易日里市值蒸发330亿元
- 没了薇娅竞争,李佳琦更贵了!全网最低价不复存在
- 罗永浩预告年后回归科技界,耗资6个亿的“真还传”要杀青了?
- 支撑高质量发展 21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
- 地方经济年报陆续出炉 地方稳增长举措蓄势待发
- 工信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再出纾困帮扶政策
- 流通领域首个五年规划出炉 加快资源要素流动
- 明明原价能买票,为何还要购买平台VIP
- 顺鑫农业预计2021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0.95%-73.81%
- 京东科技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申请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消息...
- 时隔一月 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1500亿元
- IBM第四季度净利大涨72% 股价盘后一度飙升7%
- 连亏三年的唐德影视扭亏 去年净利预计1800万-2700万元
- 强监管下,芒果超媒致力转型能否延续高增长?
- 春节因素提振餐饮旅游板块 预制菜和冰雪游成新风口
- 保利、招商等合营子公司东莞招商启越房地产因虚假材料取得商...
- 海关严防境外疫情输入